导读:本文包含了年报补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年报补丁,创业板,Logistic回归分析,公司特征
年报补丁论文文献综述
熊德浩[1](2017)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年报“补丁”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年报“补丁”即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以后,公司对年报的各类补充与更正公告,常常被人们戏称为上市公司的“牛皮癣”,不仅受到监管机构的关注,而且也为媒体和投资者所诟病。虽然常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能从根本上治疗年报“补丁”的“良药”。2009年深交所创业板的开板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结构,拉动并支持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为优质企业提供了另外一条融资渠道。创业板壮大自身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悄然而至,年报补丁更是如影随形。国外对财务重述的研究较早,并已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年报补丁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财务重述形式,虽然也有不少研究,但是由于创业板开板时长较短,故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主板市场,涉及到创业板的少之又少。一方面,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无意或者有意而为之,年报补丁的发布都弱化了定期公告的可信性,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创业板年报补丁问题突出,大有“不降反升”的态势;除此之外,研究创业板有利于补全年报补丁探究的短板,为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选取2009至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对创业板年报补丁现状进行了描述,从多个角度具体分析年报补丁特征,让大家对此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将年报补丁所传递的消息类型分为四类:积极型消息、消极型消息、无影响型消息以及不确定型消息,发现大部分年报补丁传递的都为消极型消息,故年报补丁有故意为之的嫌疑;然后具体分析了补丁公司的一些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年报补丁发布的因素。研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股权结构及上市时长对公司是否发布年报补丁影响显着。负债比率越高,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越大,管理层以此达到美化财务数据并筹集到更多资金的目的;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与年报补丁正相关,高控股能力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刚愎自用”的潜在风险;年报补丁与公司上市时长负相关。发现补丁公司(为简化起见,将发布年报“补丁”的公司简称为“补丁公司”,下同)与非补丁公司(将没有发布过年报“补丁”的公司简称为“非补丁公司”,下同)的异同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关政策建议,以达到降低年报补丁发布的可能性。总之,对上市公司年报补丁及补丁公司的研究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在运行方式、公司自身特征以及国家政策法规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形成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如何降低年报补丁的发布,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稳资本市场,提升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7-05-01)
徐星美,朱信凯[2](2016)在《政府控制、机构投资者与财务重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资本市场根植于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的制度背景,通常被认为具备积极股东主义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对屡禁不止的财务重述顽疾发挥治理职能亟需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总体而言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概率,但公司是否受政府控制以及政府控制层级对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产生负向经济效果。具体而言,相对于非政府控制而言,在受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对财务重述的治理效应更弱;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而言,在受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对财务重述的治理效应更弱。这一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构投资者实施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的制度条件,对实践的启示在于各级政府应当相机调整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的角色,为机构投资者发挥监督职能创造适合中国制度背景的治理条件。(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6年06期)
邵好[3](2015)在《“年报补丁”注重披露经营细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交易所强化信息披露事后监管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年报补丁”已不再仅仅是对年报数据的更正和“补漏”,还首次呈现了部分公司此前从未披露的经营细节。 据统计,截至4月4日,A股共有46家上市公司针对已披露的2014年年报发布了更正及补充公告。(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5-04-07)
桂小笋[4](2014)在《百家公司忙打年报补丁 信披“续集”故事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年报披露已过去一月有余,但年报的行情却并未结束。昨日晚间,大江股份、开创国际、斯太尔等公司陆续发布更新或修订后的2013年年报。据《证券日报》统计,自今年5月1日以来,两市共有103家公司发布更新或修订后的2013年年报,而从这些被更新或修(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4-06-11)
皮海洲[5](2014)在《年报“补丁”不禁难绝》一文中研究指出"打补丁"曾经是国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如今,在生活中继承这种优良传统与作风的人不多了。倒是股市里的上市公司把这种"优良传统"给继承了下来。每逢出年报或季报、半年报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上市公司打出各种各样的"补丁"来。今年的年报也不例外,截至4月16日,已有超过50家公司打出了年报补丁。其中仅4月16日发布"2013年年度报告更正公告"的某食品公司,一次性就更正了11个数据。面对动辄几十页的年报,要完全杜绝"打补丁"现象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每(本文来源于《商界(评论)》期刊2014年05期)
冯丽艳[6](2014)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其发布年报补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9年开板以来,创业板市场不断壮大,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年报打补丁问题尤为突出。年报是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主要和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尤其是投资风险较大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年报可靠性和相关性一直受到重视。而年报补丁的出现说明之前发布的年报有错误或遗漏,管理者可能利用年报补丁延缓不利信息的披露,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国外对财务重述的研究起步较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均已相当成熟,而年报补丁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财务重述形式,国内对其研究还很少,而针对创业板市场的实证研究几乎为零。本文将研究视角集中于具有高成长性、创新性等鲜明特点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比较系统地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公司治理对创业板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年、2011年、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SPSS19.0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其发布年报补丁的影响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创业板公司国有股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从而发生年报打补丁现象的概率越低,同时,独立董事比例与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布年报补丁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还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与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布年报补丁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创业板会计信息质量与其公司治理结构是密切相关的。总之,创业板上市公司与以往研究中的主板上市公司相比,无论是公司自身的特点还是运行方式亦或国家政策方面都有很多独特之处。形成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年报补丁和创业板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找到了突破口,有助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自身素质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期刊2014-05-01)
曾芳[7](2014)在《年报补丁多 业绩变脸是主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年报披露已经进入最后的集中阶段,部分上市公司却忙着对年报预告或业绩快报进行更正和修订。本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两市有逾80家上市公司年报业绩出现了“打补丁”的情况。除了业绩频繁变脸,以及给出诸如“断电”之类的神理由之外,还有公司高管因年报存在多处(本文来源于《重庆商报》期刊2014-04-19)
秦长城[8](2013)在《年报“补丁”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每年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期间以及结束后的几个月,"年报打补丁"现象都会成为一道风景。今年,更不例外。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2471家出具2012年年度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中,已经有86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本文来源于《新理财》期刊2013年07期)
宫成芳[9](2013)在《投资者对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的保证,如果没有了信息就没有所谓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依据的主要信息。所以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与投资者的决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2001年的TCL事件映射出我国资本市场的财务重述制度存在大量漏洞,对财务重述的规定很不规范。会计丑闻的大量出现,很大程度上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了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频频发生的财务重述,引起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关注。本文以2008-2012年间沪深两市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和Pearson系数法对不同性质的财务重述消息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试图回答两方面的问题:①当重述消息为好消息、坏消息、不确定消息和无影响消息时,其各自的市场反应有何不同;②不同性质的消息在重述事件发生前后,股票超额收益率与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的相关性如何变化?试图回答在财务重述发生后,投资者更应该相信利润表的信息还是不易被操纵的现金流量表的信息。研究证实:①发布不同性质的重述消息,其市场反应不同。当传递的是好消息时,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正反应,相反会带来负面反应;当传递的是坏消息时,会带来预期的负面市场反应;当传递的是不确定消息时,会产生市场反应,但方向不确定;当传递的是无影响消息时,则会带来超出预期的负面市场反应。②研究重述公司的股票超额收益率与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的相关性变化时发现:当重述信息为好消息时,重述前后的超额收益率与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的相关性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当重述信息为坏消息时,重述前超额报酬率与每股收益更相关,重述后与每股现金流量更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发生财务重述,加重了投资者对公司财务信息的不信任,投资者做决策时试图寻找那些不易被操纵的指标,如现金流量;当重述信息为不确定时,超额回报率与重述前的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相关性都比较高,但与重述后则没有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于无法确定好坏的消息不知该如何应对。当重述信息为无影响时,重述前后超额回报率与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的相关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3-05-01)
胡敏,侯蕾[10](2012)在《年报补丁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中美不同制度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年报补丁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过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现象,是上市公司对已披露的财务报告发生重大错报的补充更正,国外会计实务界称之为财务重述。本文结合在中美两种不同制度背景下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年报补丁的动因、经济影响和发布年报补丁的公司特点进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2年20期)
年报补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资本市场根植于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的制度背景,通常被认为具备积极股东主义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对屡禁不止的财务重述顽疾发挥治理职能亟需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总体而言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概率,但公司是否受政府控制以及政府控制层级对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产生负向经济效果。具体而言,相对于非政府控制而言,在受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对财务重述的治理效应更弱;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而言,在受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对财务重述的治理效应更弱。这一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构投资者实施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的制度条件,对实践的启示在于各级政府应当相机调整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的角色,为机构投资者发挥监督职能创造适合中国制度背景的治理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年报补丁论文参考文献
[1].熊德浩.创业板上市公司年报“补丁”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7
[2].徐星美,朱信凯.政府控制、机构投资者与财务重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经验证据[J].江汉论坛.2016
[3].邵好.“年报补丁”注重披露经营细节[N].上海证券报.2015
[4].桂小笋.百家公司忙打年报补丁信披“续集”故事多[N].证券日报.2014
[5].皮海洲.年报“补丁”不禁难绝[J].商界(评论).2014
[6].冯丽艳.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其发布年报补丁的影响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7].曾芳.年报补丁多业绩变脸是主调[N].重庆商报.2014
[8].秦长城.年报“补丁”之思[J].新理财.2013
[9].宫成芳.投资者对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D].天津财经大学.2013
[10].胡敏,侯蕾.年报补丁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中美不同制度背景[J].商业会计.2012
标签:年报补丁; 创业板; Logistic回归分析; 公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