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时滞反馈分岔控制研究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时滞反馈分岔控制研究

论文题目: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时滞反馈分岔控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固体力学

作者: 钱长照

导师: 唐驾时

关键词: 分岔控制,非线性动力系统,时滞反馈控制,摄动法,奇异性理论

文献来源: 湖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分岔控制和时滞动力学作为非线性科学中的前沿研究课题,极具挑战性,是目前非线性研究的新热点。分岔控制的目的是对给定的非线性动力系统设计一个控制器,用来改变系统的分岔特性,从而消除系统中有害的动力学行为,使之产生人们需要的动力学行为。本文在全面分析和总结非线性动力系统分岔控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非线性控制理论、分岔理论、时滞动力学等非线性科学的现代分析方法和理论,设计了时滞反馈控制器,对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分岔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对非线性控制理论、分岔控制和时滞反馈控制的研究方法、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介绍动力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简述发生鞍结分岔、跨临界分岔、叉形分岔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及这三种静态分岔相互转换的条件;介绍分岔控制器设计及分析的主要方法以及时滞动力学的一些分析方法。 第三章设计含有线性时滞位移和时滞阻尼的时滞反馈控制器,对含有平方和立方非线性项的强迫Duffing振动系统在主共振和亚超谐共振时的分岔进行控制,找到了系统产生鞍结分岔的临界条件,消除了系统的鞍结分岔,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振幅,得到系统稳态响应的振幅与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设计该类时滞反馈控制器的思路。 第四章用含有两个时滞量的线性时滞反馈控制器对参数激励的van der Pol-Duffing系统的主参数共振进行控制。通过对平均方程和分岔响应方程分析,得到时滞参数对分岔响应的影响,进而提出控制策略,设计时滞控制器,对系统分岔进行控制。 研究轴向周期激励作用下梁的后屈曲动力学分岔行为,设计线性时滞阻尼控制器,对临界力进行了有效地控制,并有效地消除超临界分岔,改变亚临界分岔的位置。 第五章对线性和非线性时滞反馈控制器联合作用下的分岔控制进行了研究。以van der Pol-Duffing系统为例,分析了静平衡情况时的Hopf分岔,得到了时滞参数与Hopf分岔产生条件的关系;对于存在稳态周期响应的情况,推导出了时滞参数与稳定极限环幅值的关系,从而达到通过时滞反馈对稳定极限环幅值的控制。 第六章对受移动载荷作用的非线性梁进行研究,设计一类反馈控制器,分析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概述

1.2 分叉理论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时滞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4 分又控制理论的现状、进展及工程应用前景

1.5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分叉控制基本理论及时滞动力学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运动稳定性、结构稳定性和分叉

2.2.1 运动稳定性

2.2.2 结构稳定性

2.2.3 分叉

2.3 静态分叉

2.3.1 静态分叉的必要条件

2.3.2 鞍结分叉

2.3.3 叉形分叉

2.3.4 跨临界分叉

2.3.5 静态分叉的控制方法

2.4 分叉控制的主要设计分析方法

2.4.1 线性和非线性反馈方法

2.4.2 washout-filter方法

2.4.3 频域分析和逼近方法

2.4.4 规范形方法

2.5 研究非线性时滞系统的基本方法

2.5.1 Taylor级数法

2.5.2 中心流形和Poincare范式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时滞反馈作用下受迫Duffing动力系统的分叉控制

3.1 引言

3.2 平均方程推导

3.2.1 主共振响应

3.2.2 3阶超谐共振响应

3.2.3 1/3亚谐共振响应

3.2.4 2阶超谐共振响应

3.2.5 1/2亚谐共振响应

3.3 分叉及其控制的数值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参数激励系统的时滞反馈分叉控制

4.1 引言

4.2 参数激励的van der Pol-Duffing系统的时滞反馈分叉控制

4.2.1 摄动分析及平均方程的推导

4.2.2 零解稳定性分析

4.2.3 分叉的数值模拟及时滞控制分析

4.3 轴向激励后屈曲梁的分叉控制

4.3.1 数学模型分析

4.3.2 数值模拟及分叉控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线性和非线性时滞反馈控制器联合作用的分叉控制

5.1 引言

5.2 自治系统的Hope分叉及极限环幅值控制

5.3 受迫系统的时滞反馈分叉控制

5.3.1 主共振

5.3.2 1/3亚谐共振

5.3.3 3阶超谐共振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载荷作用下非线性梁的分叉响应控制

6.1 引言

6.2 线性时滞控制

6.2.1 动力学方程

6.2.2 主共振响应分析

6.2.3 1/3亚谐共振响应分析

6.3 非线性时滞控制器

6.3.1 动力学方程

6.3.2 主共振响应分析

6.3.3 1/3亚谐共振响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5-10

参考文献

  • [1].两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分岔问题研究[D]. 左春艳.北京交通大学2018
  • [2].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岔控制研究[D]. 符文彬.湖南大学2004
  • [3].两类随机非线性动力系统和经济应用的研究[D]. 李佼瑞.西北工业大学2006
  • [4].微生物发酵中的多阶段非线性动力系统及随机噪声的影响[D]. 王磊.大连理工大学2009
  • [5].几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岔与混沌问题研究[D]. 胡东坡.北京交通大学2017
  • [6].几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Hopf分岔研究[D]. 蔡萍.湖南大学2015
  • [7].非线性动力系统规范形理论及应用问题研究[D]. 丁玉梅.天津大学2009
  • [8].新兴市场股票指数期货的定价效率与价格发现研究[D]. 李帅.天津大学2007
  • [9].一类生产商主导的供应链产量博弈模型及复杂动力学研究[D]. 王冠辉.天津大学2011
  • [10].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支周期解与隐藏吸引子[D]. 赵汇涛.昆明理工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分岔、混沌及相关控制[D]. 沈建和.中山大学2008
  • [2].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霍普分岔与鞍结分岔控制[D]. 萧寒.湖南大学2008
  • [3].三维和四维非线性系统Hopf分岔反馈控制[D]. 刘素华.湖南大学2008
  • [4].时滞生物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分岔控制研究[D]. 张丽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 [5].时延神经网络系统的Hopf分岔、混沌及其控制研究[D]. 周尚波.电子科技大学2003
  • [6].几类时滞微分方程的动力学分析及混沌、分形应用实例讨论[D]. 赵冬华.复旦大学2005
  • [7].电力系统最优分岔控制研究[D]. 顾伟.东南大学2006
  • [8].随机结构与随机动力系统中的响应、分岔与混沌及其控制[D]. 吴存利.西北工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时滞反馈分岔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