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心电图论文-孙源君,肖宪杰,于晓红,张多多,王忠振

体表心电图论文-孙源君,肖宪杰,于晓红,张多多,王忠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表心电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联律间期指数,T波峰末间期

体表心电图论文文献综述

孙源君,肖宪杰,于晓红,张多多,王忠振[1](2019)在《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合并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和未合并室速的流出道室早的心电图指标,寻找流出道室早合并室速的心电图预测因素。方法入选33例合并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特发性流出道频发室早患者(室速组)和37例未合并室速的特发性流出道频发室早患者(室早组)。分析比较两组基线数据及心电图相关指标,包括室早指数、联律间期、联律间期指数、T波峰末间期(Tp-Te)、窦性心律QRS波时限、室早前RR间期、QTc、QTS碎裂波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着差异,室速组患者QRS波时限[(101. 33±19. 46) ms vs.(89. 40±14. 02) ms]、Tp-Te[(141. 1±78. 55) ms vs.(76. 60±23. 29) ms]、联律间期指数(0. 71±0. 17 vs. 0. 62±0. 10)均明显大于室早组(P均<0. 05),室速组的室早指数明显小于室早组(1. 34±0. 19 vs. 1. 64±0. 60,P <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联律间期指数(OR值=270. 03)和Tp-Te(OR值=1. 025)是室早合并持续性室速的独立预测指标,其界值分别为0. 74(灵敏度45. 5%,特异度89. 2%)和94 ms(灵敏度57. 6%,特异度89. 2%)。结论联律间期指数和Tp-Te是特发性流出道室早患者是否合并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独立预测指标,流出道室早患者心电图联律间期指数越大和Tp-Te越长,发生持续性室速的风险越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朱韵,吴叶顺,徐敏[2](2019)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表心电图改变及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表心电图改变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收集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74例,统计心电图异常心电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肺动脉压组以及肺动脉高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差异。结果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电图钩型R波发生率为67. 6%(50/74),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为58. 1%(43/74),ST-T改变发生率为56. 8%(42/74);年龄是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影响因素(OR=1. 044,95%CI=1. 009~1. 080,P=0. 012),房间隔缺损大小是发生钩型R波和ST-T改变的影响因素(分别OR=0. 139,95%CI=0. 011~1. 774,P=0. 041; OR=0. 221,95%CI=0. 073~0. 666,P=0. 027);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正常肺动脉压组(P <0. 05),其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和ST-T改变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正常肺动脉压组(P <0. 05)。结论体表心电图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其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周杨,王芳芳[3](2019)在《体表心电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鉴别及其发生机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诊断其发生机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4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体表心电图表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旁路定位,以及体表心电图初步诊断与电生理检查结果符合情况。结果经心电图检查,41例患者中24例初步考虑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7例初步考虑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包括5例显性预激和12例隐性旁路。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后,22例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9例确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AVNRT和AVR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4%和73.7%。结论心电图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但对其临床分型的准确率及判断AVRT的旁道位置的精确性仍有待提高,临床医师应细心观察、仔细研究,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楼静[4](2019)在《体表心电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3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57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表心电图进行检测,并分成右冠状动脉闭塞组100例,和左冠状动脉闭塞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右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导联AVL的ST波段压低≥1mm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左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P<0.05)。此外右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的病变率也显着高于左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P<0.05)。结论:体表心电图可以初步预测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张燕,徐健[5](2019)在《起源二尖瓣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二尖瓣环附近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二尖瓣附近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利用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进行基础定位。通过电刺激标测起源点/突破口,再结合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对消融靶点进一步确证,使用温控标测消融导管进行射频消融。结果群开始存在假"预激波",游离壁起源有"A型预激"相似,出现右束支阻滞形状,间隔部起源"B型预激"相似,出现左束支阻滞形状。120例患者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93.3%,复发率6.7%,不良反应发生率20.8%。出现心脏压塞1例,原因可能与手术方式有关。1例患者存在血管并发症,与手术本身无关。结论二尖瓣环附近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杨乙珩,李松,夏云龙,董颖雪[6](2019)在《左室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室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基本心电图特征及左室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3月至2014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PVCs)和(或)室性心动过速(VT)并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临床PVCs/VT发作时的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以术中消融治疗成功靶点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点,分析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总体特征以及左室不同起源部位PVCs/VT的体表心电图各QRS波群形态特点。结果共纳入237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78例起源于左室(78/237,32.9%)。左室起源的PVCs/VT在V_1导联绝大多数呈rsR′或R形(72%),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特点,少部分V_1呈rS或RS形(23.5%);胸导联R波移行多在V_3导联之前(73.5%),移行在V_3导联之后者少见(7.3%),移行在V_3导联者为19.1%。其中V_3导联移行指数常<0者占绝大多数(92.3%)。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上(主动脉窦)与主动脉瓣下起源者下壁导联及V_5-V_6导联均呈高R形(87.5%);主动脉瓣上起源者特点为:V_1导联多有S波呈rS/RS或QS形(84.2%),V_1导联主波向下(84.2%)。主动脉瓣下起源者V_1导联多呈R/rsR′形(80%),无S波,V_1导联主波向上呈右束支阻滞图形(80%),主动脉瓣下起源者所有胸前导联均呈高R波(80%)。左纤维叁角及二尖瓣环前壁起源者下壁导联呈高R形、V_5-V_6导联呈Rs形(100%),V_1导联呈R/rsR′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100%)。左前分支及左前乳头肌起源者下壁导联主波向上为100%(下壁导联至少有1个导联呈qR形),且Ⅰ、aVL导联100%呈rS/QS形、V_5-V_6导联呈Rs形(100%)。左后分支及左后乳头肌起源者下壁导联主波向下(100%呈rS/QS形),且Ⅰ、aVL导联100%呈qR形、V_5-V_6导联呈rS/RS形(85.2%)。心尖部起源者下壁导联主波方向向下且均呈rS/QS形、V_5-V_6导联呈QS形(100%),其中Ⅰ导联均呈QS形。结论根据体表心电图胸导联R波移行导联、V_3导联移行指数,可以明确PVCs/VT起源于左室;根据下壁导联、Ⅰ、aVL导联、V_1导联、V_5-V_6导联QRS波群特征,可初步判断PVCs/VT在左室的各起源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赖丹[7](2019)在《体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使用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检测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1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根据体表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结果进行分组,将体表心电图ST-T有变化的分为观察组共计113例,体表心电图ST-T无变化的分为对照组共计76例,在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对结果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根据189例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测结果为113例ST-T变化患者中共有71例患者检测出为阳性,42例患者为阴性,阳性检出率为62.83%(71/113);照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测结果为,76例ST-T无变化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检测出为阳性,53例患者为阴性,阴性检出率为69.74%(53/76)。心绞痛患者105例,其中80例患者为稳定性心绞痛,经心电图显示T波倒置或ST段压低,其余25例患者为变异性心绞痛,经心电图显示为ST段降低同时有存在ST段抬高。结论临床中对冠心病患者使用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检测,虽具备一定检测效果,但局限性较多,临床中因慎重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童鸿[8](2019)在《第90课 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定位教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总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室性心动过速(VT)起源的初始定位,确切的说是分类,心电图V_1是关键。这是因为它放置的部位与间隔平面近乎正交,与心房中的位置并无二样,最能确定右侧或左侧的初始激动。当V_1呈净正向QRS波群(R>s)时,考虑VT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RBBB)。相反,V_1净负向QRS波群(r<S)定义为(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4期)

包健敏[9](2019)在《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对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T波顶点到T波终点之间的时间(TpTe)间期及TpTe间期与从QRS波起始至T波终点的时间的比值(TpTe/QT)在Brugada综合征(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Br S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例为研究组,其余1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TpTe、QT间期和TpTe/QT。结果研究组患者V2导联的TpTe/QT、TpTe间期分别为0.32和(108.68±11.23)ms,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0.23和(83.97±5.94)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导联间期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QT、TpTe间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1、0.892;TpTe/QT≥0.257对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931和0.883,TpTe间期≥95 ms预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821和0.882。结论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可以良好预测Br S患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情况,TpTe/QT≥0.257及TpTe间期≥95 ms提示患者可能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21期)

张应凤[10](2019)在《600例动态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动态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300名健康人作为参照组,两组对象均需接受体表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对象接受体表心电图检查后与参照组相比差异不大,而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后ST段改变等检出更多,与参照组相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检查,将体表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联合应用情况较好,该方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体表心电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表心电图改变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收集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74例,统计心电图异常心电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肺动脉压组以及肺动脉高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差异。结果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电图钩型R波发生率为67. 6%(50/74),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为58. 1%(43/74),ST-T改变发生率为56. 8%(42/74);年龄是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影响因素(OR=1. 044,95%CI=1. 009~1. 080,P=0. 012),房间隔缺损大小是发生钩型R波和ST-T改变的影响因素(分别OR=0. 139,95%CI=0. 011~1. 774,P=0. 041; OR=0. 221,95%CI=0. 073~0. 666,P=0. 027);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正常肺动脉压组(P <0. 05),其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和ST-T改变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正常肺动脉压组(P <0. 05)。结论体表心电图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其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表心电图论文参考文献

[1].孙源君,肖宪杰,于晓红,张多多,王忠振.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

[2].朱韵,吴叶顺,徐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表心电图改变及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

[3].周杨,王芳芳.体表心电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鉴别及其发生机制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4].楼静.体表心电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价值分析[J].人人健康.2019

[5].张燕,徐健.起源二尖瓣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6].杨乙珩,李松,夏云龙,董颖雪.左室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7].赖丹.体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8].童鸿.第90课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定位教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总原则[J].心电与循环.2019

[9].包健敏.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对Br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分析[J].中外医疗.2019

[10].张应凤.600例动态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标签:;  ;  ;  ;  

体表心电图论文-孙源君,肖宪杰,于晓红,张多多,王忠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