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位于甘肃西北部的俞井子盆地素以其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多样性而闻名。2007年的一次野外工作在该盆地酒泉地区白城子以北的中沟组(早白垩世,阿普特期?-阿尔布期)地层中发掘出一具全新的驰龙类恐龙标本。该标本的产出层位为中沟组第二岩段的11层;该层的岩性主要为淡红色的厚层泥岩,底部偶夹有泥灰质结核,中部夹有条带状细砂岩,顶部出产蜥脚类、镰刀龙类和驰龙类的化石。标本的头部骨骼包括:一枚左额骨;中轴骨骼包括:四节分离保存的不完整背椎、六节完整愈合的荐椎、一节前部尾椎和两节中部尾椎;附肢骨骼包括:左肩甲骨、左肱骨、右手第二指的第二指节骨(?)、右手第一指爪(?)、左手的第三指爪(?)、部分严重破损的右肠骨、右耻骨和右坐骨的近端关节头和部分骨干、严重压碎的第三跖骨(?)、左脚缺失趾爪的第二趾、左脚第三趾的第一趾节骨、右脚第三趾的第三趾节骨(?)和右脚第四趾的第四趾节骨(?)。经过鉴定,根据以下近裔共性将其归入驰龙科:额骨的眶后突与眶上缘界限明显;额骨后缘背面上聂孔的前凹缘呈蛇曲形;中、后部背椎的椎体横突呈茎足状且椎体发育侧孔;特化的第二脚趾的第二趾节骨短于第一趾节骨且第二趾节骨的骨干收窄明显。研究通过对该标本的详细骨学描述发现其主要具有以下的自近裔特征区别于其它驰龙类:肱骨的尺骨髁分化为外侧大球形和内侧小瓣状的两个关节面;第一趾节骨背视成明显的乙状弯曲;指爪具有独特的延伸自关节面顶端的角质套凹槽;前部尾椎的椎弓横突和前关节突融合成前掠的翼状结构,且前后关节突的关节面完全展平。为确定该标本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采用已发表的虚骨龙类系统发育矩阵对其进了种级水平的系统发育分析。矩阵的编写使用Nexus Data Editor v.0.5.0.软件,包括394个性状特征和11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性状特征采样中39.%来自头部骨骼,13.7%来自中轴骨骼,47%来自附肢骨骼。矩阵分析使用TNT v.1.1软件,建树标准为简约法,性状特征统设为非附加类型。使用启发式的搜索策略,搜索过程分为两轮:第一轮使用RAS+TBR的搜索方式,所得的同等简约树(MPT)再用于第二轮TBR搜索。最终得到23棵同等简约树,树长为1319步,一致性指数(CI)为0.371,保留指数(RI)为0.810。为了进一步增大所得拓扑结构的解析度,分析中对得到23棵同等简约树进行减数合意。通过对矩阵的梳理,发现三个不稳定类群:Austroraptor cabazai, Unenlagia comahuensis和Yurgovuchia doellingi,并从严格合意树中将其删除。最终得到的严格合意树显示该标本处于伶盗龙亚科的基干位置。为了检验拓扑结构的节点的支持度,分析中对所得的严格合意树进行了无放回的自举支持度检验(Jacknife support),结果以节点的GC值来表示;同时为了检验节点的分支稳定性又进行了Bremer支持度检验,结果以衰退指数(DI)来表示。自举支持度分析结果显示该标本所处的基部节点的GC值为43,表明特征矩阵对该节点为中等支持;Bremer支持度检验的结果显示该基部节点的稳定性不高(DI=1)。同时可以看到分析所得的驰龙科的严格合意树的内部节点普遍稳定性不高,这与Senter等人所得的结果相同。造成节点支持度不高的原因在于该标本缺失大量的头部和附肢骨骼,而这两部分都是驰龙科及其分支类群近裔共性的重要来源。Senter等人在其2012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某些真驰龙类恐龙的尾鞘退化形成所谓的半尾鞘。并认为这样可以增大尾部前段的侧向摆动幅度,以此来抵消在快速转向时由于体型较大所带来的较大的惯性从而保持身体平衡。但在这些真驰龙类中,前部尾椎的前后关节面仍然是倾斜的且两侧关节突的间距也较小。通常前部尾椎中前后向伸展的关节突及其倾斜的关节面会将尾椎之间的相对运动限制在竖直的矢状面内,而侧向的活动幅度相对很小;完全展平的宽间距的前后关节面只出现在环椎和颈-背椎中,而这两处都是具有较大侧向活动幅度和灵活性的部位。该标本前部尾椎上完全展平的前后关节面加上前掠的椎弓横突,赋予了其尾部前段极大的侧向活动幅度和灵活性。但该尾椎的棘突在轴向上几乎与椎体等长,这反而限制了尾部前段在竖直矢状面内的活动幅度。总之,这一驰龙类新标本的发现丰富了俞井子盆地的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标本属于伶盗龙亚科的基干类群。而且对该标本独特的前部尾椎的形态功能分析也显示该属种的尾部前段具有比其它驰龙类大得多的侧向活动幅度和灵活性,这可能代表了一种对在剧烈运动过程保持身体平衡的适应性进化。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古生物[J]. 生物学教学 2015(12)
- [2].杨氏长羽盗龙或从侧面佐证部分驰龙类具有与鸟类一样的飞行能力[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24)
- [3].辽西下白垩统热河群—新微型驰龙类恐龙和热河生物群驰龙类的生态位分化(英文)[J].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7(02)
- [4].翼龙类和驰龙类尾的前关节突和脉弧棒的趋同演化及翼龙类和鸟类尾部肌肉退化的平行模式(英文)[J]. 地球学报 2010(S1)
- [5].驰龙家族添新丁[J]. 生物进化 2015(03)
标签:兽脚类论文; 驰龙科论文; 早白垩世论文; 中沟组论文; 酒泉地区俞井子盆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