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马识途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马识途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100060

摘要: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作为建筑项目的一种常见形式,其整体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一定影响。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是非常常见的,其自身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能,不仅具有高度耐用性,性价比也相对较高,能够满足建筑工程对成本费用与质量安全的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结构在应用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工艺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结构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下面文章就基于此对混凝土结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近一阶段,在相关学者的潜心研究下,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进已初具成效,建筑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不断注重优化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建筑施工做好质量管理。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并提出几点关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以供广大学者参考。

1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概括与分析

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由多种复合人工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所制成的建筑结构,其主要的材料为水泥、石子、砂子、水,并且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加入一些辅助材料,混凝土结构中包括着干净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等。而且自身的承受力特点还分为几个方面,当四周的环境处于一种侵蚀阶段的作用下,混凝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磨损,溶蚀、破碎、裂缝等情况,裂缝是目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而且,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最长用的工程材料,具备着耐久性强,不易被他人破坏以及腐蚀、且运输能力较高、可塑性强,能够适应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还可以融入到钢筋当中增强其抗暴抗震能力等特点。而且混凝土的材料主要为砂石、所以使得取材以及生产方面较为方便。素混凝土结构是指无筋或者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由水泥石子和一些矿物掺合料以及外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而成的。普通的混凝土是天然的砂、石作为骨料混合制成的。当混凝土结构的配件小于钢筋混凝土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置时,可以将此混凝土称之为素混凝土结构。这种材料具备着很高的抗压强度,但是却在抗拉强度上很低,一般使用在受压为主的结构构件当中。钢筋混凝土指的是当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钢筋,则为钢筋混凝土。钢筋和混凝土这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之所以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靠两者之间存在粘结力,受荷后协调变形。再者这两种材料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此外钢筋至混凝土边缘之间的混凝土,作为钢筋的保护层,使钢筋不受锈蚀并提高构件的防火性能。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者性能特点,可形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其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好,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以及整体性、延性好,减少自身重量,适用于抗震结构等特点,因而在建筑结构及其他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组成成分如砂石和水的配置比例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性能水平,进而对土木工程建筑质量产生影响。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也相当重要,进行搅拌之前,专业人员需要对搅拌设备进行检查,主要是对搅拌机轴距的对称性进行检查以及排除电机故障,若发现设备故障,要及时加以解决,尽量避免搅拌机故障造成材料搅拌不均匀导致混凝土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另外,还要避免搅拌过程中混凝土溢出,搅拌完成以后,对混凝土的相关指标,如强度、坍塌度等进行检验,以防土木工程建筑中由于混凝土性能不佳影响建筑质量。

2.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性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其性能也会有所变化,因此,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考虑其结块问题,这主要是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放热,使得内部的水分蒸发,原料配比发生变化,导致混凝土性能受损,影响正常的使用。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应该将混凝土的最佳使用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并且还需要采用恰当的防护措施来避免水分的蒸发,比如说采用帆布对混凝土进行遮盖等。另外,有些工程比较特殊,工程施工地点与混凝土的搅拌地点距离较远,这就需要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的性能不受影响。

2.3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直接决定后期的开裂情况和骨料下沉的现象。混凝土浇筑开始之前,应该确保混凝土施工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如卡具、材斗、混凝土输送泵管等。浇筑过程中由于需要除锈和防漏,因此需要对钢筋、预埋件等进行检查,确保浇筑的顺利进行。浇筑中需要注意:要避免操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如改变混凝土的水灰比等;遵守混凝土浇筑工序的操作守则,避免开裂等现象的发生。使用合适规格的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快插慢拔的振捣操作,这是为了减少和防止混凝土冷缝的出现。振捣棒在存放过程中,要避免与任何模板、钢筋等设施的接触进而减少冷缝,避免开裂。

3土木工程施工中预防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对策

3.1降低混凝土的热量产生

首先,控制水泥的用量,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水泥用量能够降低拌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化热反应,从而达到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平衡的一种状态,在搅拌过程中应该选择合理的方式尽量释放多余的热量。其次,做好混凝土浇筑的温度控制,混凝土浇注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在施工中应该避免在高温或者高寒的条件下进行浇筑作业。

3.2混凝土结构当中的抗裂技术

混凝土结构所存在的裂缝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现象,针对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抗裂技术,比如: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另外,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当的纤维材料等辅助材料,从而降低裂缝问题的发生。最后,提高混凝土配比水平,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合理的材料配置。

3.3降低混凝土的约束力

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自身会存在一定的约束力,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内部,一个是外部。降低内部约束力主要体现在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我们以通过增加混凝土外部温度来实现内部应力的控制。外部约束力主要是混凝土浇筑后的流动性特点,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浇筑厚度越大所产生的流动阻力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或者可以在浇筑层中添加滑动层降低这种约束力的影响。

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要达到最好的质量效果,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控制与管理是重要的实现途径。混凝土结构施工要对拌制、运输与储存、浇筑、养护等重要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使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筑要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来满足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质量要求,确保土木工程功能的最大发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进步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吴守彦.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2):104-105.

[2]张子照.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居舍,2019(8):69.

标签:;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马识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