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近年来,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效结合,为农业发展的新形式开辟了空间。农业生态园作为休闲农业的一种载体,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我国的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均有其各自显著的特色。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典型寒地城市,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规划构建地方特色的农业生态园,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课题的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农业生态园的相关概念概述,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包括生态学理论、后现代农业理论、观光需求理论、绿色产业理论、景观美学原理。第三部分系统的分析了气候因素、农业生产因素、地域资源以及观光需求对农业生态园的规划的影响。第四部分为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法研究,主要探讨了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的规划内容,以及从旅游角度出发针对观赏、体验、科普三方面进行的规划。第五部分为实例部分,通过具体实例论证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的规划方法。第六部分为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提出了影响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因素,包括气候、农业生产、地域资源和观光需求。构建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理论框架,对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具有指导意义。2)提出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内容包括区位选址、分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生产栽培规划、景观绿化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六方面。3)指出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的规划的原则,并从农业生态园与旅游的角度出发,提出规划的内容包括观赏规划、体验规划、科普规划三方面。4)通过实践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文化特色,以根、福、爱、龙四类主题规划景点和景观。营造了文化特色浓郁的农业生态园氛围。规划区域位于松花江沿岸,在松花江湿地旅游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园区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研究背景1.1.1 农业旅游出现和发展1.1.2 区域特色化展现的需要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的目的1.2.2 研究的意义1.3 相关概念1.3.1 寒地1.3.2 休闲农业1.3.3 绿色消费1.3.4 生态园1.3.5 农业生态园1.4 国内外研究进展1.4.1 国外研究概况1.4.2 国内研究概况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1.5.2 研究方法1.6 技术路线2 农业生态园规划理论基础2.1 景观生态学理论2.1.1 理论论述2.1.2 指导意义2.2 后现代农业理论2.2.1 理论概述2.2.2 指导意义2.3 观光需求理论2.3.1 理论概述2.3.2 指导意义2.4 绿色产业理论2.4.1 理论概述2.4.2 指导意义2.5 景观美学原理2.5.1 理论概述2.5.2 指导意义2.6 本章小结3 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影响因素分析3.1 气候因素3.2 农业生产3.2.1 作物3.2.2 设施3.3 地域资源3.3.1 自然资源3.3.2 人文资源3.4 观光需求3.4.1 观赏3.4.2 体验3.4.3 科普3.5 本章小结4 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内容4.1 哈尔滨地区概况4.2 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原则4.2.1 突出地域特色4.2.2 因地制宜原则4.2.3 多样性原则4.2.4 参与性原则4.2.5 兼顾效益原则4.2.6 生态保护原则4.2.7 注重文化原则4.3 哈尔滨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内容4.3.1 选址原则4.3.2 分区规划4.3.3 道路交通规划4.3.4 生产栽培规划4.3.5 景观绿化规划4.3.6 环境保护规划4.4 寒地农业生态园景观规划与旅游4.4.1 观赏规划4.4.2 体验规划4.4.3 科普规划4.5 本章小结5 案例实践——以呼兰区现代设施园艺生态园规划为例5.1 项目背景5.1.1 项目概况5.1.2 区位分析5.1.3 基地现状分析5.2 规划思路5.2.1 规划依据5.2.2 目标定位5.2.3 规划原则5.3 总体布局及分区规划5.3.1 规划结构5.3.2 分区规划5.4 景区分区与节点设计5.4.1 游客服务区5.4.2 棚室生产区5.4.3 生产管理区5.4.4 鹅类养殖区5.4.5 湿地保护区5.4.6 滨江游嬉带5.5 专项规划5.5.1 交通组织规划5.5.2 景观绿化规划5.5.3 游线组织规划5.5.4 环境保护规划5.6 项目小结6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哈尔滨论文; 农业生态园论文; 规划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