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锰氧化物论文-苏伟,张林锋,吕庆阳,夏语嫣,袁华

复合锰氧化物论文-苏伟,张林锋,吕庆阳,夏语嫣,袁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锰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沉淀法,双金属复合氧化物,氧化羰基化法,碳酸二苯酯

复合锰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苏伟,张林锋,吕庆阳,夏语嫣,袁华[1](2019)在《钯负载锰氧化物基双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锰掺杂钨、钒、铋3种双金属复合氧化物载体,以氯化钯为活性组分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并用于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DPC)。通过气相色谱(GC)、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钨-锰载体随掺杂比例和焙烧温度升高,逐步形成四氧化叁锰晶粒,同时钨渗入锰氧化物晶格中,在掺杂比(物质的量比)为1∶1、焙烧温度为60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性能最佳,DPC收率为5.20%;钒-锰载体在焙烧温度为400℃、掺杂比为1∶5条件下形成二氧化锰晶相,催化剂性能明显提高,DPC收率为10.46%,而较高的焙烧温度会破坏晶型的完整;铋-锰载体在掺杂比为1∶5、焙烧温度为40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DPC单程收率可达到13.13%。(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王玉姣[2](2019)在《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其去除。生物炭是一种“绿色”和低成本的多孔吸附材料,近年来,由于其特有的元素组成、表面理化特性和孔隙结构在水体重金属去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生物炭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仍然存在吸附效能不足、不易回收和循环利用等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利用铁锰氧化物对茶叶渣生物炭进行修饰以制备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并开展其对水体中重金属吸附去除的强化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产率、材料配比和热解终温等初步探索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借助多种表征分析手段,探究制备的炭材料的结构特性及相应的机制。结果表明:0.5为最佳铁锰修饰比;热解终温的升高导致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发生改变,亲水性能下降,芳香性增强,无机矿物含量增加,表面酸性功能基团减少。铁锰修饰在生物炭表面引入了Fe-O及Mn-O特征官能团,铁锰颗粒的沉积导致复合材料的XRD峰强下降。研究同时考察了环境因子、去除时间等参数的影响,并对比活性炭的去除效果,结合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揭示了复合材料用于强化水体单一重金属去除的应用潜力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H为5和投加剂量为1.5 g/L为最佳条件;相比于原始生物炭,复合材料对单一Pb~(2+)和Cd~(2+)均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BC300Fe_1Mn_2对Cu~(2+)的去除率也显着提高。动力学拟合表明BC300Fe_1Mn_2对单一Pb~(2+)、Cd~(2+)和Zn~(2+)吸附过程主要包括化学键及共用电子的作用,而对单一Cu~(2+)的吸附则更符合简单的扩散和静电作用;热力学拟合结果表明BC300Fe_1Mn_2对单一Pb~(2+),Cu~(2+),Cd~(2+)和Zn~(2+)的吸附去除过程为均相表面吸附过程。通过探究BC300Fe_1Mn_2对混合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应用条件,其他金属离子对复合材料去除重金属效果的影响及相应的机制,初步探索将BC300Fe_1Mn_2用于铅锌冶炼模拟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混合重金属状态下pH的增大更有利于铅离子的去除。其他金属离子存在时,BC300Fe_1Mn_2对Pb~(2+)的吸附量随Pb~(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以Cu~(2+)、Cd~(2+)、Zn~(2+)为主要研究对象时,BC300Fe_1Mn_2对Cu~(2+)、Cd~(2+)、Zn~(2+)的吸附量先增加后略微减少又增大。经BC300Fe_1Mn_2的处理,模拟铅锌行业排放的含重金属酸性废水的Pb~(2+)、Cu~(2+)浓度及pH值均可达到排放标准,Cd~(2+)基本达到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尹雨薇[3](2019)在《活性炭负载锆-锰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去除水中砷的效果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砷,作为一种“叁致”物质(致畸、致癌、致突变),其污染的处理及防治一直是科研学者们的关注重点。吸附法是目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染物的去除。众多吸附材料中,氧化锆能通过静电吸引和配体交换去除污染物,对As(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二氧化锰有强氧化性,能改变目标污染物的价态,对As(Ⅲ)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两者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本研究制备了以活性炭为载体的锆-锰氧化物(Zr/Mn/C)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既能结合无机吸附剂选择性吸附好、吸附容量大等优点,又能发挥有机载体活性炭材料比表面积大、易分离的长处,解决了无机材料制备过程中易团聚、难固液分离的问题。将该材料表征并应用于水环境中As(V)和As(Ⅲ)的去除时,研究了溶液pH值、污染物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共存离子等多种因素对砷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吸附机理。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共沉淀-水热法,成功制备了 Zr/Mn/C纳米复合材料,SEM、TEM分析结果显示,Zr-Mn氧化物颗粒成功负载且均匀分布在载体活性炭表面,且该材料为纳米材料,粒径较小,是用作吸附剂的理想尺寸材料。由XRD、拉曼图谱、BET分析结果可知,Zr/Mn/C纳米复合材料为无定型态,相较于晶体材料有更大的孔隙和更多的吸附位点,其比表面积为260.04m2/g。(2)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用作As(Ⅴ)的去除研究时发现,Zr/Mn/C纳米复合材料在pH=6.0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好,对砷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说明在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该过程为优惠吸附过程,且整个反应容易进行。复合材料的最佳投加量为0.4g/L,在该条件下,既能保持较高去除率,又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当目标污染物的初始浓度较高时(30mg/L),复合材料的饱和吸附容量能达到95.60mg/g;当As(Ⅴ)的初始浓度较低时(<9mg/L),吸附后的剩余浓度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10μg/L)。结合XPS、FTIR分析结果可知,吸附机理为:通过静电引力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吸附,和通过配体交换而产生的特异性吸附。材料抗干扰性强,适应于环境复杂水体。由此可见,Zr/Mn/C纳米复合材料适用范围广,对As(V)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用作As(Ⅲ)的去除研究时发现,Zr/Mn/C纳米复合材料在pH=10.0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好,对砷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说明在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该过程为优惠吸附过程,且整个反应容易进行。复合材料的最佳投加量为0.4g/L,在该条件下,既能保持较高去除率,又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当目标污染物的初始浓度较高时(30mg/L),复合材料的饱和吸附容量能达到132.28mg/g;当As(Ⅲ)的初始浓度较低时(<1mg/L),吸附后的剩余浓度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10μg/L)。结合XPS、FTIR分析结果可知,吸附机理为:通过静电引力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吸附,通过配体交换和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的特异性吸附。材料抗干扰性强,适应于环境复杂水体。由此可见,Zr/Mn/C纳米复合材料对As(Ⅲ)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5)

朱渊博[4](2019)在《锰氧化物/改性碳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电催化氧化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碳毡(GF)因为其价格便宜,且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和导电性,常常被用作电极材料。但由于较高电压会破坏碳毡表面,从而影响其材料性能。所以近些年在碳毡上负载一些金属氧化物,提高材料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二氧化锰的制备工艺,为了既保留二氧化锰优异的各种电化学性能又能最大的提升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通过试验各种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得知制备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酸活化,KMnO_4初始负载量0.4 g,120℃温度下水热,空气气氛下煅烧。通过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各种电化学表征,我们得知制备的复合材料是具有四方晶相结构的二氧化锰/GF复合材料,而且在复合材料上二氧化锰颗粒均匀地包覆在石墨碳毡表面,形成了表面具有高度的多孔性二氧化锰/GF复合材料。电压0.9 V是二氧化锰/GF复合材料降解亚甲基蓝的最佳电压。二氧化锰/GF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拥有非常好可重复利用性。二氧化锰/GF复合材料对五种结构不同的染料均能达到非常好地降解效果,说明二氧化锰/GF复合材料对废水中的一些主要染料具有很好的降解性能。反应后阴阳极的二氧化锰/GF复合材料上依然是四方晶相二氧化锰,其中二氧化锰颗粒依然是均匀地包覆在碳毡表面,二氧化锰/GF复合材料的结构非常稳定。复合材料降解过程中阴阳极之间有协同作用,羟基自由基和超氧根两种自由基对降解过程都有帮助,但是存在非自由基在降解过程起作用,并且羟基自由基不是亚甲基蓝降解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黄远超[5](2019)在《镍锰氧化物复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电厂燃煤、锅炉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多以氮氧化物为主,这些废气是造成大气环境失衡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引起很多生态安全问题,如酸雨、光化学烟雾和温室效应等。因此,最近高效的脱硝催化剂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目前,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方法(NH_3-SCR)是脱硝工艺中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最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当前工业生产上使用的NH_3-SCR催化剂是以含钒或者锰的复合氧化物为主,但是该脱硝工艺存在许多缺点,如制备和运行成本较高、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较高(300-400℃)、反应装置复杂、催化剂寿命短和易失活等。烟气中存有的SO_2气体,在温度范围为180-300℃内,和还原剂氨相互作用,易反应生成硫酸铵等物质,使排烟管道堵塞和设备腐蚀。而利用低温催化剂和烟气再加热技术,可实现先脱硫再脱硝,从而减少管道的阻塞。因此研发低成本、低反应温度、降解率高、稳定性高的SCR催化剂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一系列镍锰氧化物复合低温脱硝催化剂,并在相同的模拟烟气条件下进行了降解NO(NH_3-SCR)的活性测试并观察记录了其催化降解一氧化氮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将乙酸镍和乙酸锰作为前驱体,碳酸铵作为沉淀剂而合成的催化剂在110℃时,NO转化率接近100%并在110℃-250℃保持着高的降解率;将草酸作为沉淀剂合成的催化剂在80℃下NO转化率高达了76%,90℃下NO转化率达到了100%,且在90℃-250℃保持着高的转化率。然后通过XRD、S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和BJH)、XPS等表征技术方法对镍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测试。结果说明NiMnO_3、MnNi_2O_4、Mn_4O_3、NiO是催化反应中的主要反应物质。相比于将硝酸锰、硝酸镍作为前驱体,将乙酸锰、乙酸镍作为前驱体合成的催化剂,Mn~(4+)离子相对浓度提高。将草酸作为沉淀剂合成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相对浓度的表面吸附氧(Oα)和Mn~(4+)离子。这些可能是提高催化剂在低温区间降解NO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吕英浩[6](2019)在《硫修饰的石墨烯与锰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电池和电容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同时也保持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可以说是连接了传统电池和传统电容器的一座桥梁。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比容量,本文以氧化石墨烯作为基底,通过一步原位生长,分别制备了 S修饰的石墨烯与四氧化叁锰的复合材料及石墨烯与纳米花二氧化锰的复合材料,并探究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硫脲和高锰酸钾分别作为硫源和锰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原位生长制备得到了 S-Mn3O4/graphene复合材料。其中,硫脲和高锰酸钾反应制得的Mn3O4晶体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表面。同时,在硫脲还原氧化石墨烯时,含硫官能团成功嫁接到石墨烯的碳原子上。在石墨烯表面嫁接的含硫官能团,可以提供一定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既可以补偿石墨烯团聚和晶体团聚造成的的比容量的损失,又能进一步提高比电容。在合成该新型复合材料时,探讨了在合成过程中四氧化叁锰的生长条件。对新型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其具有最大比容量128F/g,循环2000次后依然保持98%的原始比容量。(2)使用高锰酸钾作为锰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纳米花二氧化锰复合电极材料。经电化学测试,其具有140F/g的最大比容量。并且比较了不同二氧化锰掺杂量时的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发现当掺杂量为5%时,其电容性能更出色。(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吴义虎[7](2019)在《锰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辐射法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锰氧化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在催化、吸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锰氧化物有MnO2、Mn2O3、Mn3O4等。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方法用来合成具有特定形貌的锰氧化物,最常见的是化学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自身的优势和缺点。辐射法在纳米材料合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从辐射化学的角度,利用高能γ射线与水溶液作用时产生的还原性粒子将高锰酸钾还原,通过调控实验条件实现多种价态锰氧化物的合成。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体系初始pH值对高锰酸钾溶液辐射还原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辐射还原过程中会产生OH-或H+,导致体系辐照前后pH值发生变化。对于高锰酸钾溶液直接辐照,在不同pH下得到的产物形貌有所不同,但均为MnO2。加入叔丁醇后,在初始pH≤3和pH≥11条件下得到的也是无定型MnO2;当pH=5~10时得到的是Mn304,并且产物的形貌受pH影响很大,与无叔丁醇体系有着明显区别。将在叔丁醇-水体系下得到的叁种典型锰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强酸和强碱性条件下制备得到的MnO2具有更高的比电容和更好的倍率性能,中性条件下制备的锰氧化物性能较差。本工作为辐射法制备锰氧化物的形貌调控提供了借鉴,拓展了辐射法在无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2.探究了辐射法制备Mn3O4的实验条件,实现了Mn3O4的绿色合成。研究了反应气氛、吸收剂量、叔丁醇浓度和高锰酸钾浓度对Mn3O4合成的影响。实验发现N2饱和条件下,以叔丁醇作为自由基清除剂,通过降低高锰酸钾浓度能有效抑制MnOOH的生成,得到高纯度Mn3O4纳米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Mn3O4的形成机理,并研究了 Mn3O4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辐射法制备的Mn3O4纳米晶拥有较高的比电容和较好的倍率性能。该方法为Mn3O4纳米晶的绿色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3.通过在中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TEOS,利用γ射线一步制备得到粒径约为50 nm的MnOx@SiO2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吸收剂量率、反应气氛、TEOS含量等因素对复合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由于得到的锰氧化物呈现多种价态,有望在降解有机染料领域中得到应用。本工作为辐射法制备复合纳米粒子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拓展了辐射合成材料在氧化降解等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黄耀,宫艳艳[8](2019)在《巯基化氧化石墨烯/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原位修复汞污染土壤》一文中研究指出汞(Hg)是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尚缺乏有效的原位修复技术。我们成功将新型巯基化氧化石墨烯/铁锰氧化物(SGO/Fe-Mn)复合材料应用于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了复合材料固定化汞的效果和机制,探讨了复合材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治理修复后汞的长期稳定性。复合材料固定化汞的效果通过土壤的浸出毒性实验(硫酸硝酸法)进行检验。当SGO/Fe-Mn的投加量为0.4%时,72d后,浸提液中汞的浓度降低了95%。复合材料对汞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徐乃库,张秀琴,封严[9](2019)在《聚(甲基)丙烯酸酯/锰氧化物复合中空纤维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染料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锰氧化物与被处理废水的轻易分离以及再利用目的,以湿法纺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共混中空纤维为基质,在加热条件下,于不同pH值高锰酸钾溶液中处理中空纤维,将原位生成的锰氧化物负载于中空纤维内外表面,分析其形貌、表面元素,并对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阳离子蓝染料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14.4高锰酸钾溶液中制得的复合中空纤维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在0.5 mL H_2O_2存在下,90 min内阳离子蓝去除率可达94.4%,第2、第3次重复使用时阳离子蓝去除率分别为79.3%和57.2%。(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旭,梁美娜,王敦球,黎燕,秦艳敏[10](2018)在《桑树杆活性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对磷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桑树杆活性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MSAC/Fe-Mn),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对其表征,探讨MSAC/Fe-Mn对磷的吸附机理。研究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温度和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5时,其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共存离子对磷的吸附影响大小顺序为CO2-3> SO2-4> NO-3;随着离子强度由0. 05 mol/L(Na NO3)增大到0. 50 mol/L,复合吸附剂对磷的去除率降低了40. 6%;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反映了吸附过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适合拟合MSAC/Fe-Mn对磷的吸附,在温度为25,35,45℃时,其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6. 26,17. 78,20. 82 mg/g。MSAC/Fe-Mn吸附磷的机制包括静电、离子交换、物理-化学吸附等,MSAC/Fe-Mn中铁锰氧化物和其表面羟基和酚羟基均参与了吸附反应。(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8年12期)

复合锰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金属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其去除。生物炭是一种“绿色”和低成本的多孔吸附材料,近年来,由于其特有的元素组成、表面理化特性和孔隙结构在水体重金属去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生物炭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仍然存在吸附效能不足、不易回收和循环利用等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利用铁锰氧化物对茶叶渣生物炭进行修饰以制备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并开展其对水体中重金属吸附去除的强化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产率、材料配比和热解终温等初步探索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借助多种表征分析手段,探究制备的炭材料的结构特性及相应的机制。结果表明:0.5为最佳铁锰修饰比;热解终温的升高导致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发生改变,亲水性能下降,芳香性增强,无机矿物含量增加,表面酸性功能基团减少。铁锰修饰在生物炭表面引入了Fe-O及Mn-O特征官能团,铁锰颗粒的沉积导致复合材料的XRD峰强下降。研究同时考察了环境因子、去除时间等参数的影响,并对比活性炭的去除效果,结合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揭示了复合材料用于强化水体单一重金属去除的应用潜力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H为5和投加剂量为1.5 g/L为最佳条件;相比于原始生物炭,复合材料对单一Pb~(2+)和Cd~(2+)均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BC300Fe_1Mn_2对Cu~(2+)的去除率也显着提高。动力学拟合表明BC300Fe_1Mn_2对单一Pb~(2+)、Cd~(2+)和Zn~(2+)吸附过程主要包括化学键及共用电子的作用,而对单一Cu~(2+)的吸附则更符合简单的扩散和静电作用;热力学拟合结果表明BC300Fe_1Mn_2对单一Pb~(2+),Cu~(2+),Cd~(2+)和Zn~(2+)的吸附去除过程为均相表面吸附过程。通过探究BC300Fe_1Mn_2对混合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应用条件,其他金属离子对复合材料去除重金属效果的影响及相应的机制,初步探索将BC300Fe_1Mn_2用于铅锌冶炼模拟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混合重金属状态下pH的增大更有利于铅离子的去除。其他金属离子存在时,BC300Fe_1Mn_2对Pb~(2+)的吸附量随Pb~(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以Cu~(2+)、Cd~(2+)、Zn~(2+)为主要研究对象时,BC300Fe_1Mn_2对Cu~(2+)、Cd~(2+)、Zn~(2+)的吸附量先增加后略微减少又增大。经BC300Fe_1Mn_2的处理,模拟铅锌行业排放的含重金属酸性废水的Pb~(2+)、Cu~(2+)浓度及pH值均可达到排放标准,Cd~(2+)基本达到排放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锰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苏伟,张林锋,吕庆阳,夏语嫣,袁华.钯负载锰氧化物基双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J].无机盐工业.2019

[2].王玉姣.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尹雨薇.活性炭负载锆-锰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去除水中砷的效果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朱渊博.锰氧化物/改性碳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电催化氧化降解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5].黄远超.镍锰氧化物复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9

[6].吕英浩.硫修饰的石墨烯与锰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7].吴义虎.锰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辐射法制备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8].黄耀,宫艳艳.巯基化氧化石墨烯/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原位修复汞污染土壤[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9].徐乃库,张秀琴,封严.聚(甲基)丙烯酸酯/锰氧化物复合中空纤维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染料性能[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9

[10].陈旭,梁美娜,王敦球,黎燕,秦艳敏.桑树杆活性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对磷的吸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

标签:;  ;  ;  ;  

复合锰氧化物论文-苏伟,张林锋,吕庆阳,夏语嫣,袁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