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研究

张溥研究

论文摘要

张溥是晚明复社著名领袖、社会活动家、学者、文学家,在明末颇有影响。但是,由于党争及禁书等社会政治原因的干扰,以及由此带来的著作散佚等文献方面的限制,使得长期以来张溥研究较为沉寂。张溥研究专著阙如。众多文学史、文学批评史著作对张溥或略为勾勒,或一笔带过。这种研究的沉寂恰与张溥在明末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对张溥的全面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本论文在阅读张溥全部文集及其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张溥生平、交游、思想、著述、影响和意义予以全面考察,力图对其诗文成就及社会活动的意义给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和定位,以期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细化晚明文学的研究。论文由绪论、正文(凡五章)、结语和附录四个部分组成。绪论。含对明代诗文研究的思考、研究综述、张溥生活的时代等三个部分,以之作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基础。第一章,张溥生平考述。以时期为纲,以事件为目,分四个时期及三十二个小专题考述张溥生平,旨在还原史实,知人论世。第二章,张溥思想探析。首先揭示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风尚、社会思潮,然后从如下四个方面探析其思想:(1)在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方面,张溥以圣人、君子、大儒为理想人格,以道德、气节为价值追求,以人伦亲情、朋友同人之义为其行事的出发点;持正统的儒家观点,主张积极用世。(2)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主张致君泽民,表现出以泽民为特征的民本思想;主张任贤去邪,兴利除弊;华夷之辨甚严,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重视个人的价值,持男女平等思想。(3)在学术思想方面,尊经重史,期复古道,同时又持变化之观点;主张用世传世救世;主张分类治学,强本务根,由博返约;对佛道二教予以反对和批判。(4)在文学思想方面,主张文以载道,文质相符;主张“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主张文章须有气致与情思;以“雅”为评价古文的主要标准。推重温柔敦厚的诗教,但又强调应“温柔敦厚而不愚”;论诗时着眼于才力、性情、学问和世运等几个方面,特别强调性情。第三章,张溥散文研究。含散文分类研究和散文艺术特点分析两部分。张溥以散文见长,其散文按文体大致分为题词、序跋、尺牍、记传、祭文墓志、论说等六类。题词将品人论文融合为一,处处洞见卓识,篇篇新见迭出。又于其中寄予深沉感慨,多用史家之笔法,颇似史论。其序跋深于论人,表现出典雅的风格。其尺牍少做作,真实地反映了其想法。其记体代表作,首属《五人墓碑记》,历来为文家所推重。其祭文中虽不乏应酬之作,但为其挚友之母及东林党人魏大中等所写的祭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可谓佳作。张溥集中亦有大量论说类散文,主要为史论和时论,集中表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张溥散文表现出融经洽史、长于议论、慷慨激昂等艺术特点。第四章,张溥诗歌研究。含诗歌分类研究和诗歌艺术特点分析两部分。张溥不以诗名,然好咏不辍,集中现有诗歌五卷,凡八百七十四首。其诗歌按内容大致分为送别怀人、乐府艳歌、哀挽怀古、记游题画四类。张溥重视朋友之义,故其送别怀人诗,大多写得情感诚挚。其哀挽诗,写得亦沉痛感人,哀悼对象除亲友外,还包括名将、忠臣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才女。其记游诗中亦有一些佳作。其题画诗,短小精练,用语清新。张溥诗歌表现出诗风趋于平易、取法对象多元、风格多样等艺术特点。与竟陵派幽僻峭诡诗风不尽相同,表现出欲对竟陵诗风进行拨正的意图。第五章,张溥的影响和意义。从社会活动、政治斗争、文学文献、学风等四个方面论述其影响和意义。认为(1)创建了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培养、团结、奖掖了一大批优秀士人,在中国古代社团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2)与阉党权奸展开斗争,显示出士人高度的责任感、正义感和节操。(3)通过交游、社集、选文,对文学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其作品摹写时事,议论纵发,感情诚挚,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收集整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在文献传承上亦颇有意义。(4)其倡导的实学风气对清代学风具有一定影响,张溥既是实学风气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亦是明清学术转变的重要过渡者之一。结语。张溥是明末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点,明人对此其实已有明确的表述。然而清人出于种种非文学和非学术的原因,却将这个点抹去了,现在通过研究,我们将之又重新确定出来。我们认为,将张溥列入明代文学最后一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适当的,以晚明而言,张溥“已足笼盖一代,为文苑之杰”。艾南英、张溥、陈子龙、夏完淳应该是明末文学中被并列提及的四家。附录。含著述考证与提要(附作品禁毁调查)、年谱简编两个部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对明代诗文研究的思考
  • 二 张溥研究综述
  • 三 张溥生活的时代
  • 第一章 张溥生平考述
  • 一 家居读书时期
  • 二 创举应社及复社时期
  • 三 中举及在翰林院时期
  • 四 弃官家居时期
  • 第二章 张溥思想探析
  • 一 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
  • 二 社会、政治思想
  • 三 学术思想
  • 四 文学思想
  • 第三章 张溥散文研究
  • 一 散文分类研究
  • (一) 题词
  • (二) 序跋
  • (三) 尺牍
  • (四) 记、传
  • (五) 祭文、墓志
  • (六) 论说
  • 二 散文艺术特点分析
  • 第四章 张溥诗歌研究
  • 一 诗歌分类研究
  • (一) 送别怀人诗
  • (二) 乐府艳歌诗
  • (三) 哀挽怀古诗
  • (四) 记游题画诗
  • 二 诗歌艺术特点分析
  • 第五章 张溥的影响和意义
  • 结语
  • 附录
  • 附一 张溥著述考证与提要
  • 附二 张溥年谱简编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开辟日记写作沃土 助力文学新苗成长[J]. 青少年日记 2017(01)
    • [2].复社:孤岛时期的秘密出版机构[J]. 都会遗踪 2011(02)
    • [3].复社:中国文人社团的丰碑[J]. 唯实 2017(02)
    • [4].东林、复社“朋党”观念论说[J]. 北方论丛 2013(01)
    • [5].论迦陵词的“复社遗风”[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6].华东师大出版社庆祝复社30周年[J]. 中国出版 2011(09)
    • [7].末世情韵,风雅出之——明复社魁首徐汧诗歌探微[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8].复社与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衿绅势力的盛衰[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9].明末复社张采的理学与观世之审美取向[J]. 求索 2008(07)
    • [10].晚明文人结社与园林的关系探究——以复社为例[J]. 现代园艺 2018(06)
    • [11].计东《上太仓吴祭酒书》涉及的若干史实考释[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8(04)
    • [12].钱谦益复社领袖地位考论[J]. 学术交流 2017(12)
    • [13].复社贰臣的身份认同——以咏史怀古作品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4].“半世文章百世人”——复社名士吴应箕[J]. 书城 2020(02)
    • [15].论明末复社领袖张溥的教育思想[J]. 教育评论 2011(06)
    • [16].吴应箕四次杭州之游考论[J]. 池州学院学报 2009(02)
    • [17].回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艰苦创业往事——我与师大社[J].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8(03)
    • [18].宗经复古:晚明文学家结盟宗旨与文学思想——以复社联盟为例论述宗经复古思想的提出、内涵及影响[J]. 中华文化论坛 2014(01)
    • [19].复社分社的数量指属及事迹钩沉[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1)
    • [20].兴复古学,务为有用:论明末复社的文学思想[J]. 北方论丛 2013(03)
    • [21].百年来张溥研究综述[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2].晚明文学社群的“致君泽民”思想——以复社联盟为考察对象[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5(02)
    • [23].晚明复社《留都防乱公揭》事件新议[J]. 史学月刊 2011(08)
    • [24].论复社对竟陵派的诗学批评与接受[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8(10)
    • [25].复社视野下的“东林之学”[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
    • [26].来自散文之乡的清风[J]. 青春 2009(09)
    • [27].试论东林学派及复社对清初国家治理的影响——以清初几位理学名臣为个案[J]. 明史研究 2014(00)
    • [28].明末复社兴起因素考论[J]. 社会科学家 2009(01)
    • [29].复社与东林党关系的实态性分析[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30].火烧归佳苑[J]. 参花(上) 2013(10)

    标签:;  ;  ;  ;  ;  

    张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