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表面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表面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赤泥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量最大的工业有害固体废物,每年产生1000万t以上。赤泥流失和碱渗漏对农田、河流、地下水等造成了严重污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找到大规模利用赤泥的有效途径,赤泥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铝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当前油田采出水主要用于回注以提高油层压力,从而为驱油提供动力,而油田采出水中的油分、铁、悬浮物、微生物等污染物质将腐蚀输油管道、堵塞输油管道和地层孔隙,使得开采成本增加,而现有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很难达到SY/T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中A1类标准。纺织印染、造纸、塑料及皮革等工业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染料废水,由于许多染料为含偶氮键、多聚芳香环的复杂有机物,可致畸、致癌、致突变,因此,这类废水中染料的去除非常重要。许多染料抗氧化、难降解,采用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染料具有较大优势。活性炭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制备低成本吸附剂显得尤为必要。然而,以赤泥来处理这两类废水的研究工作尚少,特别是采用便于反洗再生的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来处理的研究更少,关于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处理油田采出水、印染废水的工艺和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待完善。本文基于将赤泥的安全处置与油田采出水、印染废水的处理结合起来,实现以废治废的目标。首先根据过滤工艺对滤料级配的要求,展开对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的体积密度、气孔率及气孔率与滤料压碎强度平衡的调控研究;首次提出用含氢硅油、无苯生态漆和硝酸铁对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进行表面改性,以分别提高滤料的亲油、疏油和吸附性能,并用FTIR、SEM、XRD等测试手段对相关性能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混凝-聚结过滤耦合工艺处理油田采出水和吸附工艺处理亚甲基蓝印染废水,并对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工艺操作参数的优化、污染物去除机理、改性滤料再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以添加成孔剂工艺展开了成孔剂种类、加入量、骨料粒径、成孔剂粒径、烧成温度对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压碎强度影响的研究,确定了煤粉为最佳成孔剂,煤粉加入量与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成线性关系,因此通过控制煤粉加入量便可实现对多孔陶瓷滤料显气孔率及体积密度的调控。陶瓷滤料显气孔率与压碎强度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因此结合煤粉加入量和陶瓷滤料显气孔率的拟合直线方程便可通过调节煤粉加入量来平衡滤料的显气孔率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矛盾,从而获得使显气孔率高且压碎强度也大的多孔陶瓷滤料。(2)首次对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进行亲油、疏油、涂铁改性。实验结果显示,对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亲油、疏油改性后,其片状测试基体对水的接触角分别为138°、6°,而没有改性的为25°,因而改性滤料的亲油和疏油性得到提高。从而亲油滤料、疏油滤料对油田采出水中油分的湿润聚结和碰撞聚结的能力增强,使得改性滤料的除油率提高。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经涂铁改性后,滤料表面含铁量最高达12.9016mg/g滤料,比表面积为4.987m2/g,比改性前增加了3.28倍,总孔隙体积由0.005049cm3/g增至0.01417 cm3/g,因而改性滤料的吸附性能得到提高。(3)探讨并确定了新型一体化高效除油装置设计的方案,提出了处理油田采出水的混凝-聚结过滤耦合工艺,利用TS6六联烧杯搅拌机优化了混凝操作参数,通过小试、中试、生产性现场实验优化了新型一体化高效除油装置的设计及操作参数,从而使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江汉油田采油22队的核桃壳过滤器,出水水质达到A1标准(含油量<5mg/L、悬浮物<1.0mg/L、总铁含量<0.50mg/L),并确定了滤料反洗的操作参数。除油机理主要包括混凝破乳悬浮沉降、亲油滤料表面湿润吸附去除(当亲油滤料表面的油滴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它在水力冲击下会从滤料表面脱落而被滤料拦截,而滤料表面得到一定程度更新又会湿润吸附小油滴)、疏油滤料的碰撞聚结去除(小油滴通过碰撞聚结成大油滴上浮或被滤料拦载)和悬浮物协同去除(粘附在SS上的油滴也随SS被滤料拦截去除);悬浮物(SS)去除的机理主要分为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絮凝三个方面;铁去除的机理主要为沉降、过滤拦截、吸附。(4)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考察了涂铁改性滤料吸附去除模拟亚甲基蓝溶液的效果及各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在静态试验中,当pH=11时,涂铁滤料表面带负电荷而有利于带正电荷的MB离子的静电吸附,随着吸附时间增加、MB初始浓度增大,MB去除率增加;等温吸附试验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MB去除,吸附等温线呈“S”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R2>0.89);热力学研究表明涂铁滤料吸附MB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活化能为16.1445kJ/mol,大于8kJ/mol,说明涂铁滤料吸附MB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来描述吸附动力学,吸附速率限制步骤为膜扩散。在动态试验中,利用BDST模型计算和预测了吸附柱的穿透时间,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利用Thomas模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小于在静态下的平衡吸附量,这是由于在动态试验下的平衡时间短于静态试验下的平衡时间;应用pH=3的稀硝酸溶液可对吸附后涂铁滤料实现解吸,但不能全部解吸,静态试验下的解吸效果优于动态试验下的解吸。涂铁滤料吸附去除MB的机理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主要包括静电吸附和范德华力吸附,化学吸附主要包括滤料表面配位络合反应和氢键的形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赤泥的产生及危害
  • 1.1.1 赤泥的形成和组成
  • 1.1.2 赤泥的危害
  • 1.2 赤泥的物理、化学性质
  • 1.3 赤泥的常用处理、处置方法
  • 1.4 赤泥资源化利用状况
  • 1.4.1 赤泥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 1.4.2 赤泥在建筑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
  • 1.4.3 利用赤泥作催化剂
  • 1.4.4 从赤泥中回收有价金属
  • 1.4.5 利用赤泥制填料
  • 1.5 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 1.6 油田采出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 1.6.1 油田采出水的产生及特点
  • 1.6.2 油田采出水中油存在的状态及危害
  • 1.6.3 油田采出水常用处理方法
  • 1.7 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 1.7.1 印染废水的产生与特点
  • 1.7.2 染料的种类及危害
  • 1.7.3 印染废水常用处理方法
  • 1.8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1.8.1 课题来源
  • 1.8.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8.3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章 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性能及结构的调控
  • 2.1 多孔陶瓷滤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 2.1.1 多孔陶瓷滤料的特点
  • 2.1.2 多孔陶瓷滤料的制备方法
  • 2.1.3 多孔陶瓷滤料的表征方法
  • 2.1.4 多孔陶瓷滤料的过滤机理
  • 2.2 实验
  • 2.2.1 原料
  • 2.2.2 配方设计
  • 2.2.3 制备工艺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3.1 成孔剂及其添加量对Pa、Wa、D的影响
  • 2.3.2 骨料颗粒级配对Pa、D的影响
  • 2.3.3 成孔剂颗粒级配对Pa、D的影响
  • 2.3.4 烧成温度对Pa、D的影响
  • 2.3.5 显气孔率与滤料强度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亲油多孔陶瓷滤料的制备与表征
  • 3.1 实验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样品制备
  •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2.1 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 3.2.2 SEM分析
  • 3.2.3 FTIR分析
  • 3.2.4 耐酸、耐碱性及Pa、Wa、D的测定
  • 3.2.5 对水接触角的测定
  • 3.2.6 热处理工艺对材料亲油改性的影响
  • 3.2.7 亲油涂层与滤料结合的机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疏油多孔陶瓷滤料的制备及除油性能研究
  • 4.1 实验
  •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方法
  • 4.1.3 样品制备
  •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2.1 改性液最佳配比的确定
  • 4.2.2 显微结构研究
  • 4.2.3 FTIR分析
  • 4.2.4 理化性能测定
  • 4.2.5 对水接触角的测定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涂铁多孔陶瓷滤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分析
  • 5.1 实验
  • 5.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5.1.2 陶瓷滤料的表面改性
  • 5.1.3 改性陶瓷滤料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 5.2 结果与分析讨论
  • 5.2.1 工艺条件的优化
  • 5.2.2 涂铁多孔陶瓷滤料(IOCPCFM)的表面形态
  • 5.2.3 IOCPCFM的表面孔径及孔隙体积分布
  • 5.2.4 IOCPCFM的表面性质及成分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江汉油田采出水的处理研究
  • 6.1 新型一体化高效除油装置的设计
  • 6.1.1 混凝沉淀装置
  • 6.1.2 粗粒化装置
  • 6.1.3 精细过滤装置
  • 6.2 小试实验
  • 6.2.1 混凝沉淀试验
  • 6.2.2 精细过滤试验
  • 6.3 中试
  • 6.3.1 粗粒化试验
  • 6.3.2 精细过滤滤料级配的确定
  • 6.3.3 综合试验研究
  • 6.4 生产性现场试验
  • 6.4.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6.4.2 装置改造前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6.4.3 装置改造后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涂铁多孔陶瓷滤料吸附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
  • 7.1 吸附理论
  • 7.1.1 吸附机理及其分类
  • 7.1.2 影响吸附的因素
  • 7.1.3 吸附剂再生
  • 7.1.4 静态吸附
  • 7.1.5 动态吸附
  • 7.2 实验
  • 7.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7.2.2 实验方法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静态吸附
  • 7.3.2 动态吸附
  • 7.3.3 吸附和解吸机理探讨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 8.1 全文结论
  • 8.2 本文创新点
  • 8.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附录D 计算机程序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表面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