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外科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探究外科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青州市人民医院262500)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采集外科感染标本,用美国德灵公司的药敏分析/细菌鉴定仪MicroscanWatRAway—40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作药敏分析。结果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共分离得到病原菌763株,分别归属于10个种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常见。药敏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对抗生素有交叉以及多重耐药性,对于革兰阳性菌万古霉素仍然有很好的抗菌效果。结论导致外科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对于多种抗生素都有很高的耐药性,在外科治疗的过程中要积极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外科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耐药性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上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现象普遍存在,耐药菌感染成为治疗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外科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更是至关重要。为了了解本院外科感染常见疾病的菌谱构成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作者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外科感染患者的临床分离菌共763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将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外科系统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各种感染物标本(包括腹腔脓液、胆汁、伤口分泌物、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进行提取并鉴定,以便获得菌株。

1.2方法

将获得的外科感染物样本接种于血液培养基或琼脂糖培养基中,并用美国德灵公司的药敏分析/细菌鉴定仪Mi-croscanWatRAway-40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作药敏分析。同该套设备相匹配的琼脂糖培养基由哥伦比亚琼脂法国梅里出产,药敏实验卡由法国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出产。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外科感染菌群分布情况

所分离得到的763株细菌中主要来源于伤口分泌物,其次是尿道、呼吸道、血液、腹腔引流液和胆汁等部位。菌株分别归属于10个种属,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分离菌株的17.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分离菌株的14.0%;变形杆菌,占分离菌株的11.4%;沙雷菌属,占分离菌株的9.8%。

2.2外科感染常见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克林霉素及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其余抗生素都耐药;②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克林霉素、氯霉素、苯唑西林均敏感,对其余抗生素都耐药;③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他

啶、头孢哌酮、克林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均敏感,对其余抗生素都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在所有试验的抗生素中,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存在耐药性,但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很小。

3讨论

伴随抗生素药品的进一步研发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本文对本院外科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的研究,从而掌握了本院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常规广谱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增加,但应用时间较短的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较强。这个研究对于临床外科合理科学选择及确定抗生素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上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外科不同专科病人的感染部位都不相同,本组研究外科主要的感染部位是腹腔、伤口及胆道。胸外科主要感染部位是伤口、呼吸道及胸腔;骨科主要感染部位是血液及伤口;泌尿外科主要感染部位是伤口及尿路等。各个专科临床医生要依据不同感染部位的菌群分布特征和耐药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习惯性盲目性用药。等得到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后,综合考虑临床疗效,给予适当调整。另外,对于靠近回盲部、腹部感染或结肠感染要想到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3.1抗生素合理使用分析

抗生素属于预防外科感染的常见药物,但是抗生素滥用也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同时,不重视无菌技术的应用就会增加医源性感染风险,导致各种耐药菌增多,造成感染性肺炎等严重后果。因此,为有效降低外科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应当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1)外科急性感染抗菌治疗仅适用于无法有效活动药敏结果的情况,由于多数普外科手术感染属于内源性感染范畴,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格兰阴性菌等常见感染菌株的预防应当给予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2)在患者术前予以抗生素,可提高患者术中血_浆的抗感染能力及手术切口的抗菌素浓度,对1类切口的病人,可不给予抗生素,而在麻醉前使用,可给予预防性抗生素,1次剂量与3d剂量效果差异不大。联合使用抗生素可预防铜绿假单胞菌、肠道杆菌等,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如联合使用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莫西沙星可显著提高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3)如患者出现外科切口感染症状,需及时行切口引流、换药与清创治疗,减轻症状。

3.2切口缝合规范操作,降低外科感染发生率

笔者认为,降低外科常见切口感染的重要途径、重要预防手段之一为正确缝合手术切口,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手术缝合操作。(1)目前外科手术的切口缝合方式主要采用分层缝合,分层缝合需注意避免产生无效腔,因为无效腔容易引发积血、积液等问题,还有可能滋生细菌,增加切口感染风险。此外,缝合前应当注意切口的良好对合,注意缝合力度,保证松紧度适中,以免因皮肤不对合或松弛而影响切口处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感染几率。(2)对于出现严重污染的手术切口,关闭腹腔前应当可吸收线行间断缝合,且在关腹后,及时行手术切口冲洗,用0.9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哇液或碘伏液冲洗,确保切口洁净。(3)如果患者本身体型肥胖或手术时间过长,在缝合切口前应当首先清除游离的脂肪组织,以免游离脂肪滴成为细菌滋生乙地。腹膜炎严重患者的手术切口张力要大于其他患者,可采用腹部减张缝合法,术后2周拆除缝合线。腹腔引流需在切口远端制备引流孔,并合理选择切口部位与腹部切口护创,尤其是腹腔污染严重切口深部护创。

由此可见,导致外科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对于多种抗生素都有很高的耐药性,在外科治疗的过程中要积极预防和控制。要对外科感染进行控制,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术,而且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便降低感染率,但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易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菌群失调,所以要严格掌握外科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参考文献:

[1]胡梅,唐亮,汤金红,江静静,夏红芳.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防控措施[J].安徽医药.2016(01)

[2]王东伟,郑大伟,翟晓慧,路聊东,刘刚.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9)

[3]王飞燕,程军,赵娟,张伟.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1)

[4]尹立新,魏冬冬.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08)

标签:;  ;  ;  

探究外科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