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各功能建筑区的设计

浅析校园各功能建筑区的设计

陈光辉孙胜利

浙江同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校园是一个综合性建筑工程,校园承担着教育、学习、活动、交流、居住等众多功能,每一个功能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建筑区,且建筑区之间要布局合理,以为建筑区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本文就以瓯海区外国语学校为例,对校园各功能建筑区的设计进行分析,以为校园功能建筑区设计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校园;功能建筑区;设计

校园是学生生活与学习到重要空间,是学生成长阶段接触的主要环境,校园的各个功能建筑区会关系到学生学习、生活等需求是否能够有效满足,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成长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校园设计中,要加强对功能建筑区的重视,做好功能建筑区布置,为学生生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1]。

一、校园功能建筑区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校园的功能建筑区包括许多方面,包括教室、食堂、操场等,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循整体性原则,根据用地功能、道路系统等情况,充分利用原有的环境景观与资源,使校园各功能建筑区有机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布局,保证区域联系和空间过度的合理性。

(二)独立性原则

校园各功能建筑区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在设计时,在保证“整体组合”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功能区的独立,按照功能的不同利用交通流线等将建筑区严格分离开来,既要预防功能建筑区功能的混乱,又要保证功能建筑区能够被方便使用,实现重视人、建筑、环境的完美融合。在交通流线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内外隔离,保证校园内部环境的安全、宁静、舒适、优美。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设计建筑外观形态时,要从人的行为习惯和精神感受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功能配置、整体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形态外观,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体现校园深厚的文化积淀,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2]。

(四)前瞻性原则

校园建设是一项百年工程,在校园设计时,既要立足现在,满足当前教学、学习的需求,也要考虑未来,为学校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从发展和前瞻的角度对功能建筑区进行设计,改变传统单体分散的方式,实现功能区建筑的集合,保证功能区间交通的便捷,为师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方便。

(五)新颖性原则

校园的主体是学生,具有好奇、好学的特性,喜欢追求新颖的事物,针对此点,在校园功能建筑区设计时,要合理的搭配色彩,采取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提高学校建筑的可观赏性、文化内涵性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学校建筑成为教学手段的一部分,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五)空间的开放和灵动性原则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在校园设计时,要充分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师生创造开放的、便于交流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延伸至教室之外的各个角落,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限于老师授教的形式,还贯穿于各班级、各年级学生的室外公共空间交流中。

(六)绿化和噪声防治原则

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良好的绿化、噪声防治对学生学习、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校园建筑功能区设计时,要加强对绿化的重视,通过种植植被或者利用基地周边的绿化带,屏蔽各种噪声,注意利用有利的大环境,创造宜人的小环境,将绿化引入建筑内部,创造宁静、优美的学习环境[3]。

二、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各功能建筑区设计分析

(一)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概况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工程项目选址于温州市核心片区瓯海中心单元(0577-WZ-HX-28)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的B-19地块,地块分三期建设,此次设计为一、二期地块。地块东侧为东三路,北侧为本项目三期预留用地和公园绿地,西侧为规划道路,南侧为玕屿路。

本学校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学校规模为72个班,其中小学部48个班、初中部24个班,共3360人(其中小学部按45人/班,共2160人。初中部按50人/班,共1200),一、二期学生人均用地面积为17.36㎡/生。新校园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是以其悠久的文化渊源为依托,力图创造人文环境、历史环境与自然环境三者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二)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各功能建筑区的具体设计

在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功能建筑区设计中,结合设计的目标,通过对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功能要求等客观因素的分析,从中决定整个设计布局的关键性因素,并以此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突破口,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各要素有机组织,统一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最终的设计方案中,学校的功能建筑区主要分成“中心广场区”、“办公休闲区”、“教学庭园区”、“运动区”四个部分,具体设计如下

(一)中心广场区

根据景观空间丰富性的要求,在结合地块内建筑布局的基础上,为整体功能建筑区布局的合理,本设计方案将主入口设置在玕屿路上,同时也是校区主要景观轴线的起点,并在主入口处左右两侧设文化景墙,为整个校园添加书卷气息。

主入口直接连接着校前文化广场,在广场中间设置了阳光大草坪,将广场分割开来,在丰富广场的空间结构的同时,起到软化硬质铺装的效果,并具有分流交通、区分功能建筑区和绿化美化的功能。

在草坪尽头处是图书馆的校训铭牌,考虑到校园学生是青少年,铭牌设计为矮斜式,周边以植物进行映衬。

在从入口到图书馆的主轴上,左右两侧设计了两排中东海枣,形成大气的礼节式主广场。树阵处设置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雕塑,体现出校园的浓厚教育氛围。

(二)办公休闲区

运动场、餐厅设计在同一片区域内,与主入口之间连接的通道是校园的第二条景观轴线,为东西方向,此轴线贯穿整个办公休闲区,采取了对称简介的构图并设置景观亭、花钵、造型树池、模纹花坛等景观元素,既满足了某时段内大量人流通过的交通需求,也为学生、教职工休憩交流提供了开放自由的景观空间。

(三)教学庭院区

教学功能建筑区采取了围合庭院空间形式,设计的主要理念是打造自由、天性、探索的环境,通过结合建筑底层的局部架空空间营造一些小景观,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活动、游戏空间,主要包括童梦园、自然园、地理园三个部分。

首先,童梦园设计在东区教学楼一至四年级处。针对一至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充分好奇的特点,童梦园中设计了众多童话小雕塑、动物剪影雕塑、国际象棋植草格等景观小品,以带动学生的玩乐、学习兴趣。

其次,自然园设计在西区教学楼五六年级与实验楼之间,针对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实验楼的功能,自然园的定位是自然生态的科普交流场所,园围四处可见的花、枝、茎、叶等特色植物,为师生、同学交流植物、景观知识创造条件。

第三,地理园设计在西区教学楼七八九年级处。针对此年龄段学生已掌握一定知识、知识领域不断拓展的特点,地理园设计意图是在有限空间内营造绝佳的景观意境,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小见大”的园林手法。

(四)运动区

运动区的设计充分结合了周边的景观,将运动区域延伸至景观内,并结合植物配置放置室外健身运动器械,通过对机理、色彩、形式等要素的运用,设计线条明快的运动雕塑小品,为运动区营造良好的来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学生生活、成长的重要空间之一,学校功能建筑区的设计对于学生学习效率、自身成长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校园功能建筑设计时,要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结合学生年龄段特点,做好功能建筑区布局与沟通,为学生创造宁静、优美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霞.浅谈中学校园各功能建筑区的设计[J].硅谷,2009,13:114.

[2]马斌.浅析大学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J].能源与节能,2011,09:62-63.

[3]王亮,曹森.浅析现代大学校园环境与规划设计创作[J].黑龙江科学,2014,04:185-187.

标签:;  ;  ;  

浅析校园各功能建筑区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