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

龙胜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

论文摘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近年来,生态安全的研究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产业之一,但旅游业给旅游地带来的巨大利益背后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旅游地的生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了生态安全相关基础理论、旅游地生态安全相关理论以及评价方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的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龙胜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旅游生态足迹的分类、计算方法。本文对2007年龙胜旅游地进行了旅游生态足迹测算,计算出2007年龙胜旅游地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以及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价龙胜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本研究对龙胜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分析了生态安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概述生态安全概念、内涵特点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系。概述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相关理论与评价方法。第三章主要阐述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的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模型。根据生态足迹模型的指标把旅游地分为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娱乐、旅游购物六个指标体系。分别对其定义及相关公式的计算进行了概述。第四章把龙胜旅游地作为实证研究,分别计算其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比较二者的比值来评价龙胜旅游地的安全状态。并给了相关建议。第五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创新之处以及论文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研究结果有:1、2007年龙胜旅游地旅游者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26127hm2,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305481 hm2。2、2007年龙胜旅游地是生态盈余的状态,生态盈余为0.279354 hm2。3、2007年龙胜旅游地生态安全度处于较安全状态,其值为0.085527。4、2007年龙胜旅游地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中,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最大,占76%,其次为旅游餐饮足迹,占19%。最后指出了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展望对以后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生态安全问题的提出
  • (二) 旅游地生态安全问题的提出
  • (三) 研究旅游地生态安全的必要性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生态安全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现状
  • (三) 国内外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生态安全的基础理论
  • 一、生态安全理论
  • (一) 生态安全概念综述
  • (二) 生态安全的内涵和特点
  • (三) 生态安全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四)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五)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 二、旅游地生态安全理论
  • (一) 旅游地概念界定
  • (二) 旅游地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其特点
  • (三) 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相关理论
  • (四)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 第3章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构建
  • 一、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综述
  • (一) 生态足迹与生态足迹分析的概念
  • (二)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研究
  • (三) 生态足迹运用到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价值分析
  • 二、生态足迹模型
  • (一) 生态足迹模型的指标体系
  • (二) 基于生态足迹构建的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 三、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及生态安全度的评价划分
  • (一) 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 (二) 旅游生态安全度的评价划分
  • 第4章 龙胜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 一、龙胜旅游地的概况
  • (一) 研究区的基本概况
  • (二) 研究区的旅游概况
  • 二、龙胜旅游地生态足迹的计算
  • (一) 研究数据来源
  • (二) 龙胜旅游地生态足迹的相关计算
  • 三、龙胜旅游生态足迹主要研究结论分析及生态安全分析
  • (一) 对龙胜旅游地各组成结构的分析
  • (二) 龙胜旅游地生态安全的分析
  • 四、龙胜旅游地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 (一) 大力倡导宣传生态安全的观念,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 (二) 提高生态安全意识,注重政府、企业、游客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管理
  • (三) 做好龙胜旅游地旅游人数、规模以及接待能力的预警工作
  • (四) 优化龙胜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 (五) 加强土地管理、环境生态建设工作
  • 第5章 龙胜旅游地的生态安全研究的讨论
  • 一、主要研究成果
  • 二、主要的创新点
  •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一) 研究不足
  • (二)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遥感信息的吕梁山贫困区生态安全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12)
    • [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3)
    •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20(06)
    • [4].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8)
    • [5].我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 环境与发展 2018(03)
    • [6].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 安徽林业科技 2018(05)
    • [7].基于改进灰靶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 [8].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近20年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趋势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7(02)
    • [9].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4)
    • [10].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控研究[J]. 科技视界 2014(21)
    • [11].中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1)
    • [12].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城市地理 2017(16)
    • [13].本溪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9(06)
    • [14].水源地型水库水生态安全评价方法探索[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9)
    • [15].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2000年~2014年石河子生态安全评价[J]. 西部资源 2017(01)
    • [16].贵州省88个县(市、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7)
    • [17].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驱动力分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8].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吉林西部农业生态安全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9)
    • [19].肥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调控研究[J]. 山东国土资源 2015(09)
    • [20].基于“3S”技术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 华东经济管理 2013(04)
    • [2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10)
    • [22].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述评[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S2)
    • [2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曲靖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7)
    • [24].河口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2)
    • [25].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26].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初探[J]. 林业经济 2009(12)
    • [27].林业生态安全评价初探[J].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8(01)
    • [28].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西安市小城镇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19(03)
    • [29].浅论广西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西部皮革 2018(03)
    • [30].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贵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标签:;  ;  ;  ;  ;  

    龙胜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