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问题研究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是指各致害人之间并无共同的故意、过失,他们行为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只是在时间和地点上偶然发生竞合,而致使同一受害人遭受同一损害的情况。在这类案件中致害人的责任承担问题上,不同法院的做法大不相同:有的采取分别责任;有的则采取连带责任。因此为了减少分歧,使得类似的案件能够得到相似的处理,有必要对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关键性问题如含义、分类、责任分配等进行详细的探讨。本文除了引言部分外共分为三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对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进行概括性陈述,共涵盖了两个问题:其一是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使用“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这个概念比“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来得更加恰当;其二是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原因竞合侵权的区别。本文认为虽然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与后两者在行为样态上有交叉或重合部分,但是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是独立于后两者之外的侵权行为的一种特殊样态。第二章主要探讨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分类问题。本章首先阐述了三种不同分类方法,即“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损害可分和损害不可分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和“累积因果关系和结合因果关系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然后对这三种分类逐一进行评析。通过上面的分析之后,本文认为“损害可分和损害不可分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这种分类方法是比较合适的。这里所谓的“损害的可分与不可分”是指法律上的损害可分与不可分。而衡量损害在法律上是否可分的标准是:有无可以将某项损害按一定比例分摊给每一个被告承担的合理基础,若有这样的基础,从法律上就能够认定某项损害是可分的;反之,则是不可分的。第三章主要探讨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责任分配问题。本章首先阐述了三种不同责任分配模式,即分别责任、连带责任和折衷责任;然后对这三种模式逐一进行评析。通过上面的分析之后,本文认为采取折衷模式是比较妥当的做法。这里所谓的折衷模式是指从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概念入手,把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细化为若干类行为,尔后根据不同分类的行为,要么采取分别责任模式;要么采取连带责任模式。具体而言,就是把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分为“损害可分与损害不可分”这两种分类,前者适用分别责任而后者适用连带责任。此外,在本章的最后一节,还对损害不可分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适用连带责任合理性进行了辨析,认为损害不可分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适用连带责任是合理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概述
  • 第一节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含义
  • 一、概念之辨析
  • 二、特征
  • 第二节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一、与共同侵权的区别
  • 二、与原因竞合侵权的关系
  • 第二章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分类
  • 第一节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不同分类
  • 一、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
  • 二、损害可分和损害不可分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
  • 三、累积因果关系和结合因果关系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
  • 第二节 对不同分类的评析
  • 一、对“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这种分类的评析
  • 二、对“损害可分和损害不可分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这种分类的评析
  • 三、对“累积因果关系和结合因果关系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这种分类的评析
  • 第三章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责任分配
  • 第一节 责任分配的不同模式
  • 第二节 对不同责任分配模式的评析
  • 一、对分别责任模式的评析
  • 二、对连带责任模式的评析
  • 三、对折衷模式的评析
  • 第三节 对损害不可分的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适用连带责任合理性之辨析
  • 一、否定说的理由
  • 二、对否定说的反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所发表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无共同过错之数人侵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9)
    • [2].会诊纠纷中共同过错责任的承担[J]. 人民司法 2011(24)
    • [3].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特征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08(07)
    • [4].单位与第三人共同过错致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J]. 人民司法(案例) 2016(14)
    • [5].共同侵权行为之“共同性”问题新探[J]. 法制与社会 2012(01)
    • [6].侵权行为法中的过错[J]. 法制与社会 2014(27)
    • [7].论共同危险行为人的过错[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8].英国劳动法中的推定解雇制度及对我国劳动法律的启示[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07)
    • [9].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效果[J]. 中国法学 2010(01)
    • [10].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及多主体分别欺凌的侵权问题[J]. 少年儿童研究 2020(06)
    • [11].共同过失的再认识[J]. 研究生法学 2011(03)
    • [12].论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3].论共同危险行为的特征[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5)
    • [14].侵权行为法上的过失相抵 法理基础及其适用范围[J]. 人民司法 2009(15)
    • [15].“共同性”标准与共同侵权之类型化——解释论视野中的《侵权责任法》第8-12条[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2)
    • [16].共同侵权行为理论浅析[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 [17].对一桩“被离婚”案件的法律评析[J]. 法学 2012(06)
    • [18].“律师声明”中专家过错标准和责任形态——首例律师对“律师声明”承担专家责任案评析[J]. 法学 2009(09)
    • [19].共同侵权理论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0(35)
    • [20].解释论视野下的共同侵权[J]. 交大法学 2014(01)
    • [21].论共同侵权行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4)
    • [22].论《侵权责任法》上的共同过失[J]. 江海学刊 2013(03)
    • [23].论共同侵权行为之“共同”——兼论《侵权责任法》第8条之规定[J]. 东岳论丛 2013(02)
    • [24].以不正当手段获得他人技术秘密侵权问题研究[J]. 武陵学刊 2013(05)
    • [25].共同危险行为构成要件争议之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23)
    • [26].共饮人的酒后驾车劝阻责任[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标签:;  ;  ;  ;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