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分解炉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中的核心设备,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一直是水泥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分解炉同时又是一个耗能设备,大量消耗煤炭资源。长期以来,我国干法水泥工业分解炉中使用的主要燃料是烟煤,低挥发分煤因具有着火点高、不易燃烬的特点,而在使用中会导致各种问题。现今,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益紧张,烟煤的日益减少,使用低挥发分无烟煤甚至低挥发分高灰分劣质煤,已成为分解炉设计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来研究分解炉内的流场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研究气相停留时间、固相停留时间、固/气停留时间比、煤粉的燃烬时间等表征分解炉特性的参数来优化炉内的流场结构,并为分解炉内低挥发分无烟煤甚至低挥发分高灰分劣质煤的使用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选用了喷腾式、旋流式和旋—喷结合式三种典型结构的水泥分解炉进行数值模拟。对于每一种炉型,分别从气相流、气固二相流、煤粉燃烧的角度展开研究,采用的数学模型分别是标准k-ε双方程模型、离散相模型和混合分数方法结合简化的β-PDF模型。针对每一个方面分别进行最优化的设计,亦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三种不同的炉型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SLC-S型喷腾式分解炉内,气流场呈简单的喷腾状,只是在分解炉下部空间贴近壁面处有回流出现。炉内阻力损失很小,但生料在炉内分散不均匀,若增加一个与原生料进口的水平投影夹角大于或等于135°的新生料进口可以改善这种状况,且尤以157.5°为最佳。对煤粉燃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炉型对煤质的适应性很强,适合烧劣质煤,煤粉在该分解炉内的燃烬率很高。对低挥发分高灰分劣质煤燃烧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结论为:当三次风速率为30m/s、煤粉喷射角度向下,且当两煤粉进口的水平夹角为180°时最佳。(2)在NST-I型旋流式分解炉内,气流在整个空间内呈螺旋式上升状,且在整个流场中形成了一系列围绕着分解炉中心轴旋转上升的涡。生料在整个炉膛内的分散状况极好,有效容积高。顺着三次风的旋转方向,当生料进口与三次风进口之间的水平夹角在45°~135°的范围内时较为适宜,且尤以135°为最佳。对煤粉燃烧的研究结果表明:进煤管方位对煤粉燃烬率的影响极大,其中在三次风进口附近且在三次风的初始运动方向上的煤粉流燃烬率很高,而远离三次风进口的煤粉流燃烬率则很低,因此煤粉的整体燃烬率不高。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中一个煤粉进口位于三次风进口附近时,建议将另外一个煤粉进口安置在避开三次风的初始运动方向的位置上。(3)在TDF型旋—喷结合式分解炉中,下半柱体部分的流场以“旋流”效应为主,上半柱体部分的流场以“喷腾”效应为主。生料主要聚集在分解炉下半柱体部分生料进口这一侧,而在气流速率很高的中心区生料浓度较稀。对气固二相流场进行优化设计得到的优化方案为:保持烟气速度不变,当三次风速率在14m/s~20 m/s的范围内时,或者保持三次风速度不变,当烟气速率在20m/s~30m/s的范围内时较为合适;当生料入射角度在24°~34°的范围时较佳;同一高度的两个生料进口所形成的平面夹角越小越有利,当它们重合在一起时最佳。对煤粉燃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分解炉对煤质的适应性很好,有利于低挥发分高灰分劣质煤的燃烧。对劣质煤燃烧进行优化设计所得到的优化方案为:当同侧的两进煤管之间的夹角为90°时最佳,在此角度下三次风速率越大则煤粉燃烧越充分,尤以24m/s最为理想。(4)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喷腾式分解炉和旋—喷结合式分解炉对煤质的适应性很强,皆有利于低挥发分高灰分劣质煤的燃烧,且通过调整参数能进一步地提高劣质煤在炉内的燃烬率;旋流式分解炉对煤质的适应潜力很大,但需要选择合适的进煤管方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栏目寄语[J].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9(04)
- [2].分解炉气固两相流场数值模拟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8(09)
- [3].基于动态主元分析和极限学习机的分解炉出口温度预测[J]. 测控技术 2019(12)
- [4].分解炉梯度燃烧自脱硝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J]. 水泥技术 2019(04)
- [5].分解炉缩口改造及效果[J]. 水泥 2017(06)
- [6].水泥炉窑烟气脱硝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J]. 水泥 2017(07)
- [7].分解炉内耐火砖损坏面积较大的解决措施[J]. 水泥 2016(09)
- [8].分解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J]. 水泥 2013(12)
- [9].分解炉内垃圾衍生燃料和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3(11)
- [10].活性石灰预分解炉装置的研发[J]. 制造业自动化 2014(08)
- [11].分解炉温度的操作与控制[J]. 水泥工程 2014(03)
- [12].模糊控制技术在分解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J]. 水泥工程 2014(03)
- [13].水泥预分解炉内流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10)
- [14].窑和分解炉使用不同品质燃煤的探讨[J]. 水泥 2014(11)
- [15].分解炉烧红掉砖的原因分析[J]. 水泥 2013(05)
- [16].典型分解炉中硅烷分解沉积速率的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2(02)
- [17].1000t/d生产线分解炉串联改造后的再改造[J]. 水泥 2010(04)
- [18].分解炉分料系统的改造[J]. 水泥 2010(11)
- [19].喷旋分解炉内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01)
- [20].喷腾型分解炉内冷态流场的模拟与优化设计[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04)
- [21].分解炉预热分解系统堵塞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 河南建材 2009(06)
- [22].水泥分解炉内生活垃圾与煤粉燃烧特性分析和技改建议[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12)
- [23].水泥三喷腾分解炉煅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9(02)
- [24].水泥分解炉冷态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 能源工程 2019(02)
- [25].水泥生产中分解炉环节的优化控制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18(16)
- [26].富氧条件下分解炉三维流场数值模拟[J]. 硅酸盐通报 2017(10)
- [27].利用洪堡公司(KHD)技术对烧成系统提产改造[J]. 水泥 2020(09)
- [28].炉用燃煤点位置对分解炉的影响[J]. 中国水泥 2011(05)
- [29].传统硅烷分解炉内分解过程的模拟[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9(06)
- [30].基于水泥分解炉工况分析的优化控制[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标签:分解炉论文; 气相流论文; 气固二相流论文; 煤粉燃烧论文; 结构参数论文; 劣质煤论文; 数值模拟论文; 优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