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恶性肿瘤逐渐成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肿瘤防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预计2020年,全世界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例,死亡100万例,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回顾10余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情况,在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传统医药取得了一定进步,特别是在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及中医药减毒增效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中国是最早重视和研究地域、气候与疾病关系的国家。《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机体发病不仅与机体自身状态有关,更与外在环境有很大联系,其中主要与季节、气候、地域关系密切。本文试图为不同地域的临床医师提供中医药治疗肺癌的辨证参考,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辨证的疗效,更好地发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优势。本研究通过总结过去约20年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经验,系统地归纳分析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另收我科集35位住院病人的证型、治则和用药规律,由文献资料检索岭南以北地区患者的同等资料,归纳总结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用药特点,并通过对比岭南以北地区用药特点、规律,探讨岭南以北及岭南地匾用药特点及内在机理,寻找“同病异治”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运用的成效。方法:本文主要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1990年至2010年期间中医以辨证施治使用复方汤剂、验方、中成药(包括针剂和胶囊)、针灸或外敷,西医以化疗作为治疗方法的文献,归纳总结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和规律性。结果:(1)岭南以北及岭南地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选取扶正补虚药、除痰散结药、清热解毒药、以毒攻毒药、温经消积药、活血化瘀药等。其用药的种类、药物数量和使用频次,符合多数医家认为气阴两虚贯穿疾病始终的主要病机,治疗过程中以益气养阴为基本治法,不同分型的遣方用药均包括补气和养阴的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配合除痰散结药、清热解毒药、以毒攻毒药、温经消积药及活血化瘀药。(2)扶正补虚药中养阴多于益气顺应了“肺喜润恶燥”的特点。(3)岭南以北和岭南地区在采用活血化瘀药和以毒攻毒药二类药物时,其较多使用的药物品种较为分散。(4)由于不同地域、地势、地质水土、气候特点、饮食习惯,必将形成不同体质,产生不同特点的致病因素病证,岭南以北地区气候干燥寒冷,阴虚内热和气阴两虚型较常见;岭南地区潮湿炎热,肺郁痰热和脾虚痰湿型较常见。(5)同一证型脾痰湿型发生在不同区域,医者考虑不同地区的水土、气候,体质等诸因素予以因地制宜的治则。结论:肺癌是在机体气血阴阳等物质匾乏的基础上,或因禀赋、或因六淫、或因饮食、或因邪毒,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瘀滞,津液不布,生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形成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中医药治疗肺癌瘤体缩小的可能并不明显,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西医结合在抑制瘤体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提高化、放疗的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优于单一西医治疗。中国地域广阔、地区气候差异、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同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因和病机不尽相同,因此岭南以北和岭南地区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用药因地和因人而异,亦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