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线虫分布广、寄主多,为害严重,已成为制约保护地农业生产的瓶颈。迄今为止,根结线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随着人们对化学药剂危害性的认识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有效的杀线虫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寻求更多新的、对环境友好的替代品已成为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植物可以看作是自然化学品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宝库。植物产生各种各样的防卫化合物,用于保护自身免受害虫的取食为害和病原菌的侵染。植物化合物是一种选择性好、低毒、可生物降解的天然产品,从植物中筛选、分离杀虫活性成分,符合人类发展“环境和谐-相容”现代农药的迫切要求。目前,植物在植物寄生线虫防治中应用进展缓慢,亟待挖掘和应用高效杀线虫植物以提高其对线虫的防效。基于此,本文主要开展了对以下研究内容。(1)采用形态观察及鉴别寄主法,对河南省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保护地蔬菜产区主要作物(番茄、茄子)的根结线虫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是河南保护地蔬菜田的绝对优势种,病样检出率高达100%。这一研究确定了河南省保护地蔬菜产区主要根结线虫优势种类,为根结线虫的有效防治奠定理论基础。(2)就18种不受(少受)根结线虫为害的栽培种或野生种作物及具有杀虫活性的药用植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筛选与验证,筛选出B.B.的生物活性较高,其对J2杀虫活性高于除大豆荚壳外的其它植物,对线虫虫卵孵化的抑制率在处理时间内均大于50%;进一步通过液-液分配萃取、柱层析分离和薄层层析检测对B.B.的生物活性成份进行追踪,得到三种杀线虫生物活性成分,通过核磁共振、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对杀线虫生物活性成分的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出全部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A、B、C。其处理72h对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9.67%、52.63%和41.87%;处理9d对虫卵的孵化抑制分别为73.43%、59.23%、52.86%。从杀虫植物中分离和纯化活性化合物并进一步鉴定其化学结构,可为人工合成天然植物产品类似物的杀虫农药提供理论依据。(3)从线虫的生理代谢水平及与代谢有关的酶系两方面,就三种杀线虫生物活性植物源成分对线虫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活性成分可能阻碍了虫体的新陈代谢,并抑制线虫GST和CAT活性,导使线虫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线虫死亡。另外,三种活性成分可能影响线虫虫体角质层的形成,导致虫体内含物外渗,也是导致线虫死亡一个原因。综合考虑几种植物活性成分对线虫的毒性效果,活性成分A的毒性高于其它两种。从毒理方面证明了B.B.对线虫的毒杀作用及杀虫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为B.B.植物活性成分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4)试验中设计和验证了一套改进提取装置,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B.B.中总生物碱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装置适应于B.B.生物碱的提取,提取量为8.47 mg·g-1,显著高于供试的其它两种提取方法,溶剂的回收率可达87.67%;B.B.总生物碱的提取条件定为:提取温度为57.8℃,提取时间为13.2h,乙醇浓度为75.2%,此条件下B.B.总生物碱的提取产量为9.63 mg·g-1,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表明响应面的优化结果与实际值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从而为B.B.生物活性物质在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开发提供理论参数。(5)采用直接利用的方式,以B.B.根皮粉和根提取物为原料,将其加工成可湿性粉剂和乳油,并对其进行了理化的测试、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B.B.乳油的最佳配方为:浸膏(20%)+溶剂a(50%)+溶剂b(10%)+溶剂c(5%)+乳化剂d (10%)+乳化剂e (5%),其对线虫和虫卵的LC50分别为2 118.43 mg/L、2 090.18 mg/L;B.B.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根粉(77.5%)+表面活性剂a(2%)+表面活性剂b(2.5%)+表面活性剂c(2%)+表面活性剂d(4%)+载体e(12%)。其对线虫和虫卵的LC50分别为2 113.43 mg/L、1 799.98 mg/L。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B.B.可湿性粉剂和乳油稀释400倍以下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都在60%以上,且能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相同的稀释倍数下,B.B.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略高于乳油。这一研究为B.B.这一植物源杀虫剂商品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源防腐剂大自然赐予的保鲜方案[J]. 中国化妆品 2020(02)
- [2].植物源抗病促生酶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23)
- [3].植物源作物酵素营养液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 农业工程 2017(04)
- [4].植物源功能黏胶纤维的性能研究[J]. 针织工业 2016(08)
- [5].植物源除草剂助剂研究进展(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11)
- [6].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源食品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J]. 广州化工 2016(20)
- [7].推荐两款植物源叶面肥[J]. 农业知识 2015(13)
- [8].植物源防腐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食品工业 2013(05)
- [9].植物源防腐剂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 2011(04)
- [10].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的干扰作用[J].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4)
- [11].植物源驱蚊止痒类产品研究进展[J]. 轻工学报 2016(04)
- [12].植物源抗病促生剂对西瓜苗的诱导作用[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05)
- [13].植物源活性物防治作物细菌性青枯病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13(04)
- [14].植物源食品中总砷和无机砷的分布浅析[J]. 广州化工 2012(06)
- [15].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对伊蚊的防治[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18)
- [16].天然植物源防腐剂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2)
- [17].植物源营养素对黄瓜种子生长的影响[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09)
- [18].植物源新制剂在枸杞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中药 2017(03)
- [19].两款植物源叶面肥[J]. 农村新技术 2015(08)
- [20].植物源防腐剂对带鱼保鲜效果研究[J]. 食品工业 2013(06)
- [21].植物源低聚肽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 2009(07)
- [22].植物源有机肥在当归上的应用效果[J]. 甘肃农业科技 2020(01)
- [23].几种常见植物源抗氧化活性肽的研究概述[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03)
- [24].植物源药物治疗橡胶树死皮病试验初报[J]. 热带农业科技 2008(04)
- [25].植物源抗氧化活性肽研究进展[J]. 中国林副特产 2008(03)
- [26].蜂胶化学成分与地理源、植物源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08)
- [27].三种植物源防腐剂对鲳鱼保鲜效应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10)
- [28].植物源抗菌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及前景[J]. 现代纺织技术 2008(06)
- [29].植物源生物保鲜剂在动物食品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 2019(09)
- [30].福寿螺植物源杀螺剂绿色农药的研究进展[J]. 农药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