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主观反应测试(Subiective Reaction Test)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主要用于测试受试者对使用不同语言变体的说话者的主观反应评价,这种评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受试者对不同语言变体的语言态度。本文结合主观反应测试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一是控制学生使用的语言变体使受试教师可能辨别出其语言特征:二是选择搭配学生的说话内容和写作材料以组合受试学生,使组合学生(Composite students)使用的语言变体成为唯一变量——以揭示教师对组合学生使用的不同语言变体的整体语言态度,及具有不同教学经验和方言背景的教师对其语言变体的具体语言态度。本研究设置8个组合学生,选择搭配他们的说话内容和作文内容,控制如性别,年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因素,确保其使用的语言变体是受试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同的唯一因素。受试教师结合所听到的每个学生的说话内容和对应的作文根据二维评价量表上自信度(confidence)和标准度(standardness)给各个学生打分。根据表上的打分,可以分析出受试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从而揭示出教师对学生使用的不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和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的语言态度。本研究选取在成都11所中学任教和实习的100名教师进行调查,采集有效数据90个。研究涉及的自变量是两种汉语言变体:不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和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因变量是教师给使用不同语言变体的组合学生的打分;其它社会变量尽量受到控制。研究应用二维评价模式量表来收集语言态度数据,借助T检验验证数据差异显著性并运用一元方差分析和频数分析进一步分析数据。本研究提出如下问题:一.教师对不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和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的整体态度如何?教师是否对不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持肯定态度而对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持否定态度?二.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其语言态度是否有关?如有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教学经验较少的教师的语言态度有何区别?三.教师的方言背景与其语言态度是否有关?如有关,有四川话方言背景的教师与没有四川话方言背景教师的语言态度有何区别?研究结果表明:一.教师整体对不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持肯定态度,而对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持否定态度。二.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师的语言态度没有非常显著的关系,经验组的教师都对不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持鼓励态度,但经验较少的教师的语言态度相对更肯定,持积极鼓励态度。而经验不同的教师均对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持贬低态度。三.教师的方言背景与教师的语言态度有显著关系。具有四川话方言背景的教师对不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持相对默许的态度,而对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态度公正:没有四川话方言背景的教师对不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持褒扬态度,对受影响的普通话持贬抑态度。在理论应用上,本研究拓展了主观反应测试理论在中国教育领域教师语言态度研究方面的应用,揭示了教师的语言态度与其教学经验和方言背景的关系,证实了具有不同教学经验和不同方言背景的教师对学生使用的不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和受四川话影响的普通话持有不同的语言态度。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为国内教师的语言态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从事教师语言态度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教学实践上,本研究有助于国内的教师和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的语言态度,对其更好地教学和学习都有帮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老挝汉家人的语言态度调查[J]. 财富时代 2020(08)
- [2].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分析[J]. 汉字文化 2019(11)
- [3].三语习得背景下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态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6)
- [4].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32)
- [5].高校东部区交换生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浅析[J]. 新校园(上旬) 2017(04)
- [6].泰北华校小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报告——以清莱府光明华侨公学为例[J]. 国际汉语学报 2016(02)
- [7].语言态度的重要性分析[J]. 校园英语 2017(30)
- [8].反思与语言态度转变:跨文化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 语言学研究 2017(02)
- [9].成都地区外国人语言态度调查[J]. 北方文学 2018(02)
- [10].浅析湘南地区中小学生语言态度——永州市中小学生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状况调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7)
- [11].新时期我国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8(08)
- [12].试析高职生语言态度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10)
- [13].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语言态度调查研究——以河西学院为例[J]. 河西学院学报 2019(04)
- [14].舟山方言生态现状及建构——基于舟山中小学生语言态度研究[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02)
- [15].广州市外省务工人员语言态度、语言使用与身份认同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6].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及其相关性个案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19(04)
- [17].基于方言保护的城市年轻人语言态度调查——以即墨市为例[J]. 北方文学 2019(06)
- [18].回归20年后香港与广州、北京的语言态度比较[J]. 语言文字应用 2019(02)
- [19].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海南疍民语言态度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0].云南怒族语言态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09)
- [21].中国青年人对本地方言的语言态度变化研究[J]. 校园英语 2019(04)
- [22].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视角下的语言态度教学探索(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7(01)
- [23].语言态度、语言环境与农村学前留守儿童语言使用[J]. 语言文字应用 2017(01)
- [24].西南地区跨区随迁子女的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J]. 安顺学院学报 2017(05)
- [25].中亚东干穆斯林的语言态度[J]. 中国穆斯林 2010(04)
- [26].从语言态度方面看方言保护——以2017年庄河城市语言调查为例[J]. 校园英语 2017(49)
- [27].著作翻译的英语语言态度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2)
- [28].浅析影响人们语言态度的因素(英文)[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14)
- [29].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的关系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6)
- [30].城市化进程中新移民语言态度现状调查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