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23的甘露聚糖酶Man23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和较好的热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酶的活力、稳定性和表达水平,笔者在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技术体外改造甘露聚糖酶Man23的基因及其表达体系。笔者采用常规方法从Bacillus Subtilis B23中克隆出甘露聚糖酶Man23的基因,连接到不同表达载体上,并转化至不同宿主细菌中,比较载体和宿主细菌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建立更为优良的基因man23表达体系。由优化的表达体系生产甘露聚糖酶Man23,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酶Man23,以半合理设计的策略为指导,分析鉴定该酶的活性中心区域并加以改造,以期提高催化效率。通过对酶Man23的化学修饰初步研究了它的化学性质,掌握了酶分子中对其活性有显著影响的残基种类,同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来分析酶Man23的初级结构、二级结构和高级空间结构的特点,结合生物物理学的理论和丙氨酸扫描技术确定影响酶活力的位点,并对选择的可疑位点进行饱和突变,通过酶活力测定、突变酶反应动力学测定等对突变库进行筛选,保留高酶活、高效率的突变。此外,在对酶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运用生物学软件分析了对稳定性有影响的各因素,如氢键、分子表面电荷分布、分子间键角等,根据分析获得的信息来优化各因素,建立突变体模型,以酶的耐受温度、长效试验等的测定结果为依据,筛选并保留高稳定性的突变。同时,对酶的微环境也进行了优化,分别添加多元醇、防腐剂、金属离子、糖类物质等,经正交试验确定保持液态酶稳定的复合稳定剂配比。研究结果表明,p43启动子能够显著提高甘露聚糖酶Man23基因的表达量,同时蛋白酶缺陷型芽孢杆菌用来作为基因表达的宿主菌也明显降低了目的酶的体外降解程度,重组的pHY-p43-man23表达质粒转入枯草芽孢杆菌WB600和Brevibacillus brevis细胞中构建成功的表达体系明显提高了目的蛋白酶的表达量,去除了多数的杂蛋白。此外,研究中还建立了半合理设计方法来分析甘露聚糖酶Man23的活性中心区域,通过传统的化学修饰法、丙氨酸扫描法和定点饱和突变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确定了甘露聚糖酶Man23的活性中心氨基酸及其位点。从化学修饰反应结果可得出,甘露聚糖酶Man23的最大吸收峰在336 nm,荧光光谱表现为色氨酸,且该残基位于酶蛋白分子内部的疏水区域,半胱氨酸残基为该酶的必需基团并形成了一个链内二硫键,羧基(Glu/Asp)和色氨酸残基也是该酶的活性必需基团。丙氨酸扫描和定点饱和突变结果表明D91和E191是参与酶Man23催化反应的关键位点,H129、H190、W196、F197、W198和W199是与底物结合过程相关的位点。从共价键分布与数量、分子表面电荷分布和立体键角合理性等影响分子稳定性的几个因素出发,在分析软件辅助下做定点突变,确定与目的酶的稳定性相关的位点,由饱和突变定向选择突变体,找到16个明显提高酶Man23稳定性的点突变体。整合上述突变位点,最终获得了在23个位点引入有效突变的目的酶表达基因,转化至B.brevis后产生的总蛋白含量提高了近3倍,突变酶M0710的甘露聚糖酶活力提高了10多倍,80℃下半衰期延长了3倍。对突变酶M0710的稳定剂也做了初步研究,单一因素试验考察了多元醇类化合物、防腐剂、金属离子和糖类化合物等对目的酶稳定性的影响,其中山梨酸钾、Na+、K+、Ca2+、蔗糖、乳糖对酶的稳定性有明显效果,通过正交试验最后确定效果最佳的液态酶M0710的稳定剂为山梨酸钟3%、氯化钠2%和蔗糖2%。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 甘露聚糖酶简介1.1 甘露聚糖酶来源和种类1.2 甘露聚糖酶的结构特征1.3 甘露聚糖酶的多样性1.3.1 甘露聚糖酶的多样性表现1.3.2 甘露聚糖酶多样性的分析1.4 甘露聚糖酶的生理功能1.5 甘露聚糖酶的研究概况2 芽孢杆菌表达体系的简介3 蛋白质体外改造及其技术3.1 蛋白质的理性设计3.2 蛋白质的非理性设计3.2.1 易错PCR技术3.2.2 DNA shuffling3.2.3 DNA家族改组3.2.4 StEP重组3.2.5 部分基因片段改组3.2.6 单链DNA家族改组3.2.7 简并引物基因改组3.2.8 基因组改组3.2.9 随机引物体外重组法3.2.10 过渡模板随机嵌合生长3.2.11 酵母增强组合文库3.2.12 渐增切割法产生杂和酶3.2.13 不依赖序列同源性的蛋白质重组3.2.14 其他分子进化的方法3.2.15 突变库筛选策略3.3 蛋白质的半合理设计3.3.1 基于结构的有选择的随机突变3.3.2 随机突变后的定点饱和突变3.3.3 随机突变与定点饱和突变同步3.3.4 计算机辅助的半合理设计4 酶制剂的稳定性第二章 甘露聚糖酶的基因表达体系优化及其酶学表征1 试验材料1.1 仪器1.2 主要试剂1.3 菌种和质粒1.4 溶液配置2 方法2.1 细菌总DNA的提取2.2 质粒的制备2.3 目的基因的克隆2.4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2.5 PCR产物的纯化和回收2.6 PCR产物的酶切2.7 质粒pHY-p43的酶切、产物纯化及去磷酸化处理2.8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2.9 重组质粒pHY-p43-man23的构建和转化2.9.1 重组质粒pHY-p43-man23的构建2.9.2 重组质粒的转化2.10 重组质粒pBPS-man23的构建和转化2.10.1 Brevibacillus brevis细胞壁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信号肽的分析和克隆2.10.2 质粒pKF34的构建2.10.3 重组基因pBPS-man23的构建及其转化2.11 酶的分离纯化2.12 蛋白质含量测定2.12.1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作2.12.2 蛋白质浓度测定2.13 酶活力的测定2.13.1 甘露糖标准曲线的制作2.13.2 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2.14 表达产物的电泳检测3 结果3.1 重组基因pHY-p43-man23的获得3.1.1 甘露聚糖酶Man23全基因的克隆3.1.2 质粒pHY-p43的制备和鉴定3.1.3 基因man23和质粒pHY-p43的酶切及鉴定3.1.4 酶切产物的连接及重组子的转化3.2 重组表达质粒宿主菌的优化3.3 man23基因启动子的确定3.3.1 短短芽胞杆菌细胞壁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信号肽编码序列的获得3.3.2 重组基因pBPS-man23在短短芽胞杆菌中的分泌表达3.4 重组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3.4.1 重组酶的反应温度3.4.2 重组酶的反应pH范围3.4.3 重组酶的反应动力学4 讨论4.1 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宿主菌的选择4.2 芽孢杆菌体系中表达载体的选择第三章 甘露聚糖酶Man23活性中心的鉴定及其催化效率的优化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种和质粒1.1.2 试剂1.1.3 生物学分析软件和数据库1.1.4 仪器1.2 方法1.2.1 酶的制备1.2.2 酶的化学修饰1.2.3 二硫键的测定1.2.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1.2.5 催化活力的测定1.2.6 酶与底物结合的荧光光谱测定1.2.7 吲哚基与羧基修饰作用动力学参数测定1.2.8 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测定1.2.9 酶Man23分子结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1.2.10 基因man23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化1.2.11 定点突变库的建立及筛选2 结果2.1 甘露聚糖酶Man23的活性相关基因2.1.1 巯基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2.1.2 羧基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2.1.3 吲哚基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2.1.4 其他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2.2 基于结构信息学的计算机辅助分析2.3 甘露聚糖酶Man23活性相关的特定位点2.4 甘露聚糖酶Man23特定位点的饱和突变3 讨论3.1 半合理设计思路在鉴定酶的活性中心中的运用3.2 甘露聚糖酶Man23活性中心的分子基础第四章 甘露聚糖酶的稳定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和质粒1.2 试剂1.3 仪器1.4 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1.5 突变库的构建方法1.6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1.7 酶活力的测定1.8 催化动力学的测定1.9 酶的纯化和SDS-PAGE的方法1.10 酶稳定性的评价1.10.1 稳定剂对酶Man23耐热性的影响1.10.2 稳定剂对酶Man23保存期的影响1.10.3 复合稳定剂中组分及其比例的正交试验2 结果2.1 基于非共价键形成的定点突变2.2 基于分子表面电荷分布的定点突变2.3 基于立体键角合理化的定点突变2.4 最终突变体M0710的获得2.5 突变酶M0710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的表征2.6 单一稳定剂对甘露聚糖酶M0710稳定性的影响2.6.1 多元醇类作为稳定剂对酶的影响2.6.2 防腐剂作为稳定剂对酶的影响2.6.3 金属离子作为稳定剂对酶的影响2.6.4 糖类作为稳定剂对酶的影响2.7 复合稳定剂对甘露聚糖酶Ma0710稳定性的影响2.7.1 同类稳定剂协同作用对酶稳定性的影响2.7.2 不同类型稳定剂协同作用对酶稳定性的影响2.7.3 复合稳定剂最佳添加量的配比2.7.4 复合稳定剂的长效试验3 讨论3.1 酶耐热性的分子基础3.2 酶耐热性的微环境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1 研究结论2 创新点参考文献作者简历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在读期间参与课题博士在读期间获奖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甘露聚糖酶论文; 启动子论文; 蛋白酶缺陷型芽孢杆菌论文; 半合理设计论文; 饱和突变论文;
甘露聚糖酶Man23的基因表达体系优化及其分子改造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