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棉花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育成了泗棉2号、盐棉48、泗棉3号、苏棉8号、苏棉9号、苏棉12号等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每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万hm2以上,推广区域涉及到长江流域的几个主产棉省,为社会创造了巨大效益。但近10年,特别是杂交棉推广以来,江苏省自育棉花品种种植面积不断缩小,占棉花总种植面积比例不断下降。据统计,自80年代中期我省自育的泗棉2号、徐州142、盐棉48等品种逐渐取代岱字棉15等外来品种成为主体品种之后,推广品种一直以省内自育品种为主,到90年代末全国第七次品种更换,即以转基因抗虫棉替代常规不抗虫棉,我省棉种市场逐渐被外来转基因抗虫棉占领,自育品种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90.9%下降到2005年的不到50%。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调整我省棉花育种目标,进一步提高棉花育种水平,为21世纪江苏棉花持续稳定增长提供科技保障是我省棉花育种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江苏省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和演变规律,总结育种工作中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不仅对指导今后的棉花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新时期育种目标的主要依据。本论文通过对1979~2006年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等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我省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进展;同时对1996~2006年杂交棉与常规棉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江苏省棉花品种区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感病棉与抗病棉、早熟棉与中熟棉并存时期、早熟抗病棉与中熟抗病棉时期、杂交棉与抗虫棉时期,其中最后一个时期是江苏省棉花快速发展的时期。区试品种来源,以省内自育品种为主,省内自育品种占区试品种总数的91.92%。2、在品种产量及其组分性状遗传改良方面,早熟棉(包括早熟抗病棉)、中熟棉、中熟抗病棉的皮棉产量、株铃数和衣分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皮棉产量分别以26.63 kg/hm2.19.63 kg/hm2、20.96 kg/hm2的年增长率极显著提高;株铃数分别以0.533个、0.651个、0.361个的年增长率极显著提高;衣分分别以0.272个百分点、0.301个百分点、0.123个百分点的年增长率极显著提高;早熟棉(包括早熟抗病棉)和中熟棉的铃重依年份的回归关系不显著,中熟抗病棉的铃重依年份呈每年0.034g的速度极显著增长。总体上,江苏棉花在皮棉产量(18.61 kg/hm2)、株铃数(0.388个)、铃重(0.03g)、和衣分(0.141个百分点)上都随年份有极显著增长。早熟棉、早熟抗病棉、中熟棉、中熟抗病棉3产量组分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异,早熟棉,衣分>株铃数>铃重;早熟抗病棉,株铃数>铃重>衣分;中熟棉,株铃数>衣分>铃重;中熟抗病棉,株铃数>铃重>衣分。中熟抗病棉各个时期3产量组分性状的贡献并不完全相同,在86-1时期,铃重>衣分>株铃数;盐棉48时期,株铃数>衣分>铃重;泗棉3号和苏棉9号时期,株铃数>铃重>衣分。说明育种家对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不同时期选育的重点不同。3、在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方面,江苏省最近10年棉花品质性状遗传改良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尚无适纺气流纺和喷气纺36支纱的品种,问题是马克隆值偏高,今后品质育种的重点是降低马克隆值,进一步协调长、强、细三者的关系,选育出符合纺织工业要求的不同类型综合性品质性状的棉花品种。4、在抗病性遗传改良方面,“七五”、“八五”期间,枯萎病育种成效显著,病指较低。“九五”以后,抗虫棉成为棉花育种的热点,枯萎病育种有些松懈,病指逐渐上升,抗病、高抗品种比例下降。黄萎病育种取得了一定进展,病指呈逐渐下降趋势,按每年1.615的速度显著下降。5、在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方面,早熟棉(包括早熟抗病棉)的株高、霜前花率分别以1.524 mm、1.307个百分点的年增长率显著提高,果枝以0.289台的年增长率极显著提高;中熟棉(包括中熟抗病棉)品种果枝以0.070台的年增长率显著提高,生育期以每年0.531天的速度极显著缩短,霜前花率以0.931个百分点的年增长率极显著提高。6、江苏省1996~2006年区试杂交棉皮棉产量、株铃数、铃重较常规棉极显著增加,平均增6.96%、3.35个/株、0.19g,衣分极显著降低,平均低1.24个百分点。常规棉和杂交棉3个产量组分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顺序一致,但贡献大小有差异。杂交棉皮棉产量的提高与产量组分性状关系更密切。产量组分性状间的偏相关分析表明,常规棉产量组分性状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杂交棉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杂交棉产量组分性状间存在相互制约作用,现阶段要使杂交棉的皮棉产量进一步提高,必须使各组分性状得到综合改良,或者通过引进新的种质资源来改变这种制约关系。杂交棉与常规棉在纤维品质上没有显著差异;枯萎病指差异不显著,杂交棉黄萎病指显著降低,平均比常规棉低5.25;杂交棉果枝数极显著多于常规棉,生育期极显著长于常规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10个棉花两系材料的主要性状与皮棉产量灰色关联分析[J]. 棉花科学 2017(02)
- [2].美国2018/2019年度皮棉总产达400万t[J]. 中国棉花 2019(04)
- [3].高效低损皮棉清理机的研究实践[J]. 中国棉花加工 2018(04)
- [4].棉花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J]. 棉花科学 2013(04)
- [5].百棉985优化栽培模型的初步研究[J]. 中国棉花 2015(02)
- [6].乌兹别克斯坦皮棉产量增长[J]. 中亚信息 2009(01)
- [7].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02)
- [8].杂交棉皮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棉花科学 2018(06)
- [9].2011/2012澳大利亚棉业概况——2012年ICAC第71次大会报告[J]. 中国棉花 2013(04)
- [10].天然彩棉——在最美的季节绽放最美的色彩[J]. 中国纤检 2018(05)
- [11].对13个杂交棉品种的产量与性状间逐步回归分析[J]. 棉花科学 2014(02)
- [12].陆地棉主要性状相关性及对产量的选择效果[J]. 宁夏农林科技 2012(07)
- [13].豫东地区早熟西瓜棉花套作栽培模式优化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8(03)
- [14].新陆中48号在新疆博州的种植表现[J]. 中国棉花 2014(04)
- [15].高产优质抗虫棉新品种宛棉10号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08(09)
- [16].杂交棉新组合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 中国棉花 2015(10)
- [17].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7)
- [18].氮磷钾肥和密度对抗虫棉DP99B产量的影响[J]. 中国棉花 2009(05)
- [19].江西省早熟棉品种筛选及其产量特征[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05)
- [20].6个棉花新组合的品种比较[J]. 农技服务 2011(06)
- [21].冀杂2号在植棉大县苏北射阳表现突出[J]. 现代农村科技 2010(05)
- [22].鲁棉研36号密植留叶枝效应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10)
- [23].创084棉花[J]. 湖南农业 2015(11)
- [24].黄河流域常规棉品种近几年育种趋势分析[J]. 中国棉花 2014(01)
- [25].鄂杂棉25号在荆州的种植表现[J]. 中国种业 2011(S2)
- [26].利用两类核雄性不育改良系配制的杂交种优势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5)
- [27].外面的世界[J]. 致富天地 2010(12)
- [28].北疆早熟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新疆农垦科技 2014(10)
- [29].北疆早熟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5)
- [30].棉花“3414”回归设计技术参数分析方法的探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