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小学321000
一、音乐要素教学现状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歌唱教学应以审美情感为主线,通过感受、体验音乐,达到情感性、音乐性、技能性的完美统一”这一教学理念。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在重视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还是忽视了对节奏、音准、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深入挖掘,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生动有趣,可事实上却导致了学生歌唱时随心所欲,有口无心。试想,不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学生如何真正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不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技能,他们又凭借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具备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我们又谈何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呢?
二、音乐要素与情感体验的教学实况分析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高、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和声及曲式结构等,它对学生音乐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情感体验是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和表现,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
回望音乐教育历史,大家不难发现地歌唱教学中,教师把曲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学习进行了大量枯燥的纯技术训练。殊不知,学生疲于应付一个接一个的训练点而无暇顾及歌曲的情感与审美,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不要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首要目标,要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许多教师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阐述。他们用大量的辅助手段去激发孩子兴趣,启发孩子情感,却很少拿出时间让学生学唱,更看不到老师结合歌曲表现需要去启发学生学习歌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学无疑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音乐是综合的艺术,一部音乐作品它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都反映在每个音符、休止符和乐句之中,所以提高学生对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以及正确掌握节拍、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是音乐形象正确再现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有效的歌唱教学应该是审美体验和知识技能“双丰收”的课堂。歌唱教学中,我们要从音乐诸要素出发,将情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渗透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来逐步加强对各要素的敏感反应,从而让孩子们真正理解音乐、喜欢音乐、表现音乐。
那么,教学中我们该如何避免“知识性”与“情感性”两者间的冲突与失衡,让“音乐要素”与“情感体验”合乎情理地回归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三、核心要素及情感体验的有效融合
1.立足节奏,激发情感。
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韵律来体现的,因此歌唱教学中,分析寻找音乐作品中的节奏要素,尤其是有特质的又符合音乐形象的节奏要素进行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妙用乐器,巩固升华。
课堂打击乐器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打击乐器的作用,巧妙地利用打击乐器活跃课堂,引领学生进行节奏学习。
在反复实践和揣摩中我得到启示,学生的节奏训练要从低段开始。虽然有些孩子天生节奏感比较弱,但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做个教育的有心人,节奏教学就不会枯燥、不会乏味,学生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兴趣,反而会从中得到自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实抓音准,树立信心。
对学生音准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多听多唱,还需要给学生建立一个音高概念。长期以来,音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现象普遍存在。
现象一:学生独唱时,经常把do、re、mi、fa、so1、1a、si唱成同一个音高,或者不是唱高了就是唱低了,总是不准。
现象二:全班齐唱时,总有一些音唱不到位,听起来特难受。由于小学低段时音准训练不好,到了高段是无法进行合唱教学的。试想,音准问题不解决,怎能让歌唱深入学生的内心,又怎能让歌唱激起他们内心的美好情感呢?基于上述思考,我对小学六年的音准培养做了一个阶段性规划。
4.聚焦速度与力度,展现音乐形象。
速度是音乐表现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每首作品都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速度,才能刻画一定的音乐形象。速度的不同和变化,常常形成音乐形象和情感的变化,如表现活泼欢快、热情奔放的情绪,大都用较快的速度;而一些优美抒情的歌曲,则往往用较慢的速度。力度被称为音乐的调味剂,在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对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体现作品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力度上的对比,还能更生动地引起情感的变化,塑造出丰满的音乐形象。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曲调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生动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创设春的意境让学生结合生活说说自己对五位春使者的理解,思考该用怎样的力度、怎样的音色来演唱,接着通过范唱引导学生感受,使教师在学生有所领悟的基础上加以小结,最终正确地唱出音乐、表达音乐内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