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情爱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杨爱情,政治立场,情爱立场
情爱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柯佳玮[1](2019)在《情爱与政治——历朝李杨故事叙事立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杨爱情题材肇自盛唐,历经宋、元、明、清共五代的延续生长,其叙事立场主要基于政治与情爱两个面向。从历史情境的复原与各代关于李杨题材作品的文本细读中,可以考见其作者立场和倾向的歧异,这也为李杨爱情叙事立场的差异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于小植[2](2019)在《《人世间》的情爱叙事与梁晓声的“世俗化”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脉络中,梁晓声凭借独特的知青文学创作成为当代文学史的关键节点和典范作家,《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一系列以知青生活为叙事背景和叙事核心的经典文本,构成了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底色和面相。但在构建知青文学空间的同时,梁晓声似乎也为自己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和拘囿。如何突破知青文学作家的标签和文学史定位,如何开拓新的文学创作空间,如何为当代文学寻找新的写作方向和注入新的鲜活的生命(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陈冠楠[3](2019)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派”话剧的情爱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爱叙事是“海派”话剧创作的永恒主题,其叙事的意义旨在对现代人生存感觉的关注与对现代人的两性世界给予关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派”话剧情爱叙事在欲望化的叙事形态下,构筑了男性“被看”的另类叙事结构,创造了自由与诗意的叙事时空,而这无不立足于情爱的基本要素——个体欲望。围绕个体欲望的书写,于男性“被看”的另类叙事结构中,显现女性欲望的觉醒、大众情欲的泛滥;于自由与诗意的叙事时空中,凸显欲望的自如呈现与诗化表达。从个体的基本欲求出发,到个体欲望的张扬,再到大众情欲的泛滥,情爱叙事展现了人性、原欲的美好,也揭示了纵欲的贪婪与丑恶。将欲望的张扬和膨胀与道德的完善、训诫始终联系在一起,旨在让观众看到欲望泛滥的弊端与道德完善的迫切需要,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派”话剧情爱叙事的一个特别之处。(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狄丰琳[4](2019)在《《青春之歌》:作为政治修辞的情爱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春之歌》虽以情爱叙事贯穿全篇,但在"十七年"的特殊时代语境下,非但没有受到太多指责,反而跻身红色经典行列。究其原因在于,围绕林道静展开的情爱叙事,早已超越两性范畴,而依据意识形态的演进逻辑构筑起繁复庞杂的政治寓言。情爱的角逐,事实上暗示知识分子的前途命运、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方向以及革命政权的最终归属。(本文来源于《名家名作》期刊2019年05期)
杨毅[5](2018)在《知青岁月·情爱往事·历史重现:《古今海龙屯》的文本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9月16日,由中央文明办、光明日报社指导,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明网和光明网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活动正式启动。在其中的一期对话节目中,作家叶辛作为受访对象,他首先谈到的就是"十年知青生活是人生宝贵经历"。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的叶辛,在他20岁的时候,在"上山下乡"运动中,远赴西南山地的贵州修文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离开贵州时,已是41岁(1990年)的中年人。二十多年的贵州生活,使他把贵州看作"第二故乡",也形成了其笔下"上海-贵州"的地理情缘。之后,无论是他的短中长篇小说创(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8年12期)
肖雅[6](2018)在《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中的女性身体——视觉奇观、情爱构建与文化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武侠电影的创作受当代享乐主义、视觉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武侠电影的文化特质,归结于主体"人",男性英雄的侠义之道被消解,女性人物走出叙事背景,以其身体文化承担电影中男性、创作导演以及观众的集体凝视,因此女性的身体作为欲望客体,呈现出视觉奇观、情爱构建与文化消费的特质。作为"被看"的客体,新世纪武侠电影叙事中的女性身体被掌控在男性权威的手中,在男性的凝视中被占有与支配,更在性别政治不平衡的较量中,形成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审美与消费趋向。本文探讨了新世纪武侠电影中女性身体的意义,并提出解决女性身体话语权缺失的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0期)
刘保庆[7](2018)在《论古典情爱叙事中的性别空间与尚奇美学——基于唐宋明小说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区隔是古代性别文化的特征,表现为空间的性别化和性别的空间化两个层面。以人口的流动带来的流动空间本身就具有奇异色彩。对传统性别空间的试探、突围乃至打破构成古典情爱叙事的核心,形成以性别空间为基础的尚奇审美现象。基于士子"各征其异说"的娱乐活动,唐传奇情爱叙事之"奇"主要表现为打破传统性别空间,以"叹骇"感官刺激为特征的"事之奇"。宋明情爱小说首次以少男少女为正面对象,以情真而深的新恋爱方式为基础,表现出超越生死的"情之奇"特色。立足于两性之间的"知情识趣",寓神奇于日常生活的"不奇之奇"成为明代男女情爱叙事的"尚奇"新美学。古典情爱叙事的空间-尚奇美学实际上构成了"史统散而小说兴"整个社会历史世俗化进程的美学表述。(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保庆[8](2018)在《中国古典情爱叙事的空间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家国天下的扩散路径中,“家”的构建成为核心命题,既体现在认知层面,也体现在身体、感性乃至私欲层面。古典情爱叙事既受到传统性别文化、家庭文化的制约,又以虚构想象的审美方式对它构成了挑战和“反思”。以往学界多从人物形象、情感性质、婚姻制度等观念、认识层面展开研究,但是对物质实践层面关注不够。近些年来,空间理论逐渐兴起,为古典情爱叙事审美现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正是基于空间理论视角,研究中国古典情爱叙事现象中空间与男女情感的审美关系,探讨其中蕴含的美学形式。本文由四部分组成:情爱、空间与叙事文学(第一章)、古典情爱的叙事空间(第二章)、性别空间的情爱叙事艺术(第叁章)与古典情爱叙事的空间美学形式(第四章)。第一章主要是梳理空间、古典情爱与文学书写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后面的研究铺路。因此,将男女私情置于世俗化进程中来考虑,本章考察男女情感尤其是私性情爱的社会文化意义。传统性别文化以男女空间隔离为基础,成为“家”乃至整个王朝建构的重要方式。家庭的建构体现在性别、年龄、尊卑等层面,最终落脚在空间规训层面:在古代,不同身份、性别的人在特定空间中根据自身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行事。古典情爱叙事既受到传统性别空间文化的影响,又构成了对传统性别空间文化的挑战;既有对社会现实男女关系的再现和反映,也有对社会现实男女关系的“重写”和想象。第二章主要研究古典情爱故事中的叙事空间。叙事空间实际上是古典情爱叙事文本所建构、书写的空间,而非社会现实空间。它也不是对社会现实空间的回忆,虽然叙事空间的书写脱离不开社会现实空间的认识模式。根据空间形态及其在叙事中的作用,本文将叙事空间分为居住空间和流动空间两类,前者以家园为代表,后者以舟车为代表。居住空间最直接体现了人在世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而在古典情爱叙事中它恰恰又是为了被挑衅、被打破而存在的。只有当居住空间不再纯粹发挥空间隔离的性别文化意识形态功能,而是成为积极性的手段,激发、延宕男女相亲相悦的好奇欲望时,它才具有了美学意义。流动空间不仅为男女情爱提供了契机,而且重塑、改造了传统游子思妇或婚恋诗词静穆美。美学追求由感人转变成了刺激性的动人。第叁章研究性别空间的古典情爱叙事艺术,主要从叙述者、叙述视角和身体叙事叁个层面展开。古典情爱叙事的叙述者侧重听觉,以听讲关系而非写读关系为核心,形成了记录者、演说者和乌托邦幻想叁种类型。古典情爱叙事的叙述视角具有性别空间特性,性别空间的阻隔影响了古典情爱叙事的视点,形成了心理视角、男性有限视角等。由于空间阻隔,以服饰装扮为手段的身体叙事成为古典情爱叙事的重要方式。第四章基于雅与俗的辩证关系,挖掘并探讨了古典情爱叙事中的叁种美学形式:空间-尚奇美学、空间-思慕美学、空间-奇趣美学。这叁种空间美学形式的划分既有历史性的考察和梳理,又有共时性的归纳和总结。空间-尚奇美学主要指对传统性别空间的试探、突围乃至打破构成古典情爱叙事的核心,形成了超越日常世俗生活的奇异性审美现象。空间-思慕美学使跨界由偷情之工具变成了审美之对象,“跨而不过”的循环结构适应了抒发空间阻隔带来的思慕之情的需要。它打破了唐宋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学,创造了人情、真性之抒发为原则的新美学形式。空间-奇趣美学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成为精英士大夫在世俗化进程中重塑身份认同的高雅情趣审美建构。基于空间性别隔离的古典情爱实际上成为人的一种生活形式。作为生活形式,性别空间隔离、家庭组建与情爱审美想象共同营造了中国特有的节制、含蓄而又温情的情爱特质。男女之情与父母之愿的结合这种模式其实是中国古代男女情爱叙事不断发展、演变并最终蕴含的历史经验。(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3)
姚丽[9](2018)在《种族、情爱、战争—从叙事伦理学角度理解《人性的污秽》》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犹太裔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1933-2018)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以话语为手段,字里行间流露着作家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不断启发读者文这一媒介所能够产生的伦理影响力。尽管罗斯从未公开承认自己是位犹太裔美国作家,但他一直活跃在犹太裔文学界,一方面叙述着犹太人的故事,另一方面也着眼于美国社会的问题与现状。罗斯的很多小说都围绕着半自传性的主题,聚焦于他自身作为犹太裔美国人所遭遇的伦理冲突。《人性的污秽》是罗斯美国叁部曲的终篇,小说将个体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安的、讽刺性的、悲剧的伦理悖论形象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包括种族歧视问题与政治正确的压迫,不合时宜的爱情与社会的道德制裁,战后的创伤与爱国情怀等。罗斯承担起使命,向读者呈现美国社会对他自身与他周围的人所造成的影响,并通过策略性的叙事技巧重构起他所相信的故事,敲击着每位读者的心弦,激发他们思考隐含在故事背后的社会问题。这篇论文将主要从叙事伦理学角度分析小说《人性的污秽》,包含故事层面的叙事伦理与叙述层面的叙事伦理。文章包括五部分—导言、主体叁章和结语。导言部分将对作者菲利普.罗斯作简要的介绍,然后概述《人性的污秽》这部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批评现状,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作家和小说的背景知识。小说的第一章主要讨论叙事伦理学批评的发展历史,这个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道德批评。此外,该章节还谈及叙事伦理的主要概念,包括该领域比较显着的学者以及他们的批评理念。小说第二章聚焦于故事层面的叙事伦理学,讨论小说中出现的叁个主要伦理冲突,以及罗斯对这些冲突的伦理倾向。小说的第叁章谈论叙述层面的叙事伦理学,致力于分析罗斯采用何种叙事技巧来传递他的伦理意图。对叙事聚焦和叙事时间的处理都在反映着罗斯的伦理选择,即反叛传统的阶级化的伦理秩序,追求现代社会个体的真正平等与心灵的自由。而且通过分析隐含作者以及隐含作者与真正作者的动态互动,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罗斯在写作过程中的伦理立场。小说的结语主要聚焦于用叙事伦理学分析《人性的污秽》的最终目的,即一方面理解作者的伦理立场从而更好的理解这部小说,另一方面通过叙事技巧,伴随处于同样悲惨境遇中的读者,向他们呈现一个痛苦与希望并存着的现代性故事。(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徐燕来[10](2018)在《无法安放的爱情——1980年代小说情爱观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情无法安放,这是1980年代小说情爱观叙事的一种内蕴。一直以来,对于1980年代小说情爱观的研究,关注最多的是情爱观的嬗变,而不是情爱观的内蕴。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1980年代小说中的情爱叙事进行考察,发现在小说中,当爱情与事业、物质以及权势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叙事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在叙事中,小说不赋予爱情以独立存在的价值,也不认为爱情有改天换地的力量,但又预感到爱情正在失去应有的位置,时时表现出一种隐忧。(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8年01期)
情爱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脉络中,梁晓声凭借独特的知青文学创作成为当代文学史的关键节点和典范作家,《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一系列以知青生活为叙事背景和叙事核心的经典文本,构成了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底色和面相。但在构建知青文学空间的同时,梁晓声似乎也为自己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和拘囿。如何突破知青文学作家的标签和文学史定位,如何开拓新的文学创作空间,如何为当代文学寻找新的写作方向和注入新的鲜活的生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爱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柯佳玮.情爱与政治——历朝李杨故事叙事立场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于小植.《人世间》的情爱叙事与梁晓声的“世俗化”转向[J].当代作家评论.2019
[3].陈冠楠.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派”话剧的情爱叙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4].狄丰琳.《青春之歌》:作为政治修辞的情爱叙事[J].名家名作.2019
[5].杨毅.知青岁月·情爱往事·历史重现:《古今海龙屯》的文本叙事[J].山花.2018
[6].肖雅.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中的女性身体——视觉奇观、情爱构建与文化消费[J].名作欣赏.2018
[7].刘保庆.论古典情爱叙事中的性别空间与尚奇美学——基于唐宋明小说的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刘保庆.中国古典情爱叙事的空间美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9].姚丽.种族、情爱、战争—从叙事伦理学角度理解《人性的污秽》[D].华东师范大学.2018
[10].徐燕来.无法安放的爱情——1980年代小说情爱观叙事研究[J].华中学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