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粮食生产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做法
粮食生产力论文文献综述
郭庆华[1](2019)在《以新安县为例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粮食生产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自然灾害频发、耕地刚性减少、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河南省新安县把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作为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重要抓手,强化站位抓落实,稳定生产保粮安,坚持以工业的思路发展粮食生产,建立健全农民种粮的激励机制,不断培育、壮大粮食生产能力,让粮食生产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农民施展才能的"福地",形成了政府重粮、部门抓粮、农民种粮的强大合力,有力地保障了县域粮食安全。(本文来源于《粮食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伟,王向灵[2](2019)在《河南沈丘 新技术提升粮食生产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沈丘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豫东粮仓”的美誉,沈丘县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努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夏粮生产实现了14连增。今年小麦长势良好,再次丰收在望。“近几年,政府大力倡导并推广控肥、控水、控药的‘叁(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06-27)
赵德文,张杰[3](2019)在《加快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发布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叁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部署时,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9-02-28)
张治华[4](2018)在《宁夏粮食生产力布局 结构演变及调整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2005年以来宁夏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布局和品种结构的演变及调整。运用因素分解法,研究了叁大区域粮食作物增产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单产效应。分品种、区域对演变因素进行了分解。探讨了粮食布局、结构演变的原因及后果。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市场导向、比较优势等原则,提出了生产布局及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水稻,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品质和比较效益,走高端精品的路子;小麦,培育良种、提高单产、节本增效,重点恢复和提高引黄灌区小麦的比较优势和比较效益;玉米,短期压缩面积,长期继续保持和提高原有的比较优势和比较效益。区域布局,玉米向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转移,压缩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冬麦面积。(本文来源于《粮食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鹏岩,庞博,何坚坚,郭依,朱连奇[5](2017)在《耕地生产力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与趋势分析——以河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耕地、粮食安全测度模型对2005~2014年河南省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上升10%,耕地压力指数下降71%,农民经济收益上升13%,耕地重心向西南移动。(2)不同指标对耕地生产力的贡献率具有差异性。2005~2009年粮种比对耕地生产力的贡献率最大,2010~2014年贡献率发生转移,粮食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对耕地生产力的贡献率最大;10 a间,粮种比的贡献(69.77%)相对粮食单产的贡献(39.28%)更能促进河南省耕地生产力的提高。(3)耕地压力受到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指标间相关关系较强,种粮积极性与农民耕地保护能力的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7年09期)
洪名勇,吴昭洋,何玉凤,王珊[6](2017)在《我国粮食生产力的空间差距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单要素生产力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能否有效提升单要素生产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基础所在。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2003-2015年间粮食单要素生产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描述性统计-泰尔指数(Theil Index)分解-空间回归模型"这一实证分析框架,较为全面地比较了粮食单产水平(yA)和劳动生产率(yL)两指标之间的关联与差异。结果表明:1)国内研究大都选择yA,而国际学界则更多采用yL作为测度指标。研究范式的差异是造成指标选取差异的根源所在,不同测度指标的选取也会深刻影响粮食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一般性倾向;2)两指标均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彼此间并不存在均匀的线性相关关系。两指标经整体与局部空间层面的泰尔指数分解后均呈现较为明显的相异趋势;3)空间回归分析中,农地流转和中间投入品等变量对两指标的影响机制在回归系数的方向、大小和显着性等方面具有较高一致性,但以yL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效果显着优于yA。精准化与差异化的施策方式为本文的政策启示所在。(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杨宇[7](2017)在《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将可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由此,文中依托于经济-气候新生产函数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玉米和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温度对小麦单产的影响呈现了显着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对玉米单产却未产生显着的非线性影响;降雨对玉米和小麦单产都产生了显着的"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化肥投入、机械投入与技术进步对黄淮海平原玉米和小麦生产力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7年06期)
吉庆[8](2016)在《小农水发力 凉山粮食生产力大幅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从州水务局网站获悉,2015年,凉山州通过小农水项目建设,新增粮食生产力8297万吨。据了解,2015年,凉山州共计投入财政资金1.8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9000万元,省级财政4900万元,州级补助300万元,县级财政4575万元,(本文来源于《凉山日报(汉)》期刊2016-04-03)
姜群鸥,程雨薇,薛筱婵,邓祥征,陈立欣[9](2015)在《基于联立方程组的东北区粮食生产力和耕地变化影响要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研究其粮食生产力和耕地变化的影响要素对提高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数据、自然环境数据、气象数据、区位和交通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现了东北区粮食生产力、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及耕地向林/草地转移这3个区域生态过程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表达。从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政策、区位和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东北区粮食生产力起着显着作用,农业人口增长、生产投入要素的作用也相对显着。在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过程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坡度及政策是其关键影响因素。耕地向林/草地转移过程主要受农业人口比例、地形坡度、区位和交通条件、政策、气候等关键控制变量的影响。该研究结论将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耕地保护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24期)
[10](2015)在《CNFA与GSI携手提供解决方案,改善非洲农场生产力和粮食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华盛顿-美国商业资讯网-2015年4月——CNFA(开垦农业新领域,非盈利性农业发展组织)已与GSI(以下称谷瑞)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增加粮食储量、改善蛋白生产系统。该战略关系的建立除了对于粮食生产力的提高、食品安全的强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力求大幅降低撒(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5年15期)
粮食生产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南沈丘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豫东粮仓”的美誉,沈丘县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努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夏粮生产实现了14连增。今年小麦长势良好,再次丰收在望。“近几年,政府大力倡导并推广控肥、控水、控药的‘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粮食生产力论文参考文献
[1].郭庆华.以新安县为例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粮食生产力[J].粮食问题研究.2019
[2].王伟,王向灵.河南沈丘新技术提升粮食生产力[N].经济日报.2019
[3].赵德文,张杰.加快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对策措施[N].云南日报.2019
[4].张治华.宁夏粮食生产力布局结构演变及调整对策研究[J].粮食问题研究.2018
[5].张鹏岩,庞博,何坚坚,郭依,朱连奇.耕地生产力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与趋势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7
[6].洪名勇,吴昭洋,何玉凤,王珊.我国粮食生产力的空间差距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单要素生产力视角[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
[7].杨宇.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
[8].吉庆.小农水发力凉山粮食生产力大幅提升[N].凉山日报(汉).2016
[9].姜群鸥,程雨薇,薛筱婵,邓祥征,陈立欣.基于联立方程组的东北区粮食生产力和耕地变化影响要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
[10]..CNFA与GSI携手提供解决方案,改善非洲农场生产力和粮食安全[J].现代食品.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