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互动论文-李桂全

日常互动论文-李桂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常互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家认同,大众文化,日常生活

日常互动论文文献综述

李桂全[1](2019)在《国家认同与大众文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日常生活视界交叉的分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认同和大众文化是两个相对自主的概念,有着各自的学术脉络和研究路径,但是两者所关涉的日常生活又有许多重迭之处,围绕着日常生活,有许多交叉和可以跨越的学术视点。如何认识二者的关系、寻求二者的公约数、探究其内在的学理依据,应该是当前有价值的学术探讨。文章提出和讨论的问题是:以日常生活为中介探寻国家认同体系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和转化机制。(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宁[2](2019)在《家庭亲子日常互动中权力的运作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的职能与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维持家庭成员生存的功能扩展到促进家庭成员健康成长的功能。但事实上,我们依然会感受到随着家庭成员关系的日益亲密化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与纠葛从未间断过。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中,父母权力的运作对孩子成长进行的阉割总是可以见到。与此同时,又有观点反观孩子的叛逆与不顺从,成年阶段后对于父辈的不赡养。发现孝道在当下仿佛是不断隐退的文化,父辈的权力出现了下移、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那到底是父母权力占上风还是孩子权力占上风呢?家庭内部权力的运作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本研究就从家庭中亲子日常互动入手,研究亲子日常互动中权力运作的过程。研究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笔者自2016年9月——2019年3月期间在生活与调查中真实接触的人物。本研究共记录了3户家庭,10位访谈对象的日常生活互动中的事件。户个家庭是笔者在做家庭关系研究中,发现的在家庭关系中比较缠结的家庭,且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对比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以互动论为理论视角,通过个体生活史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父母孩子之间的权力如何在日常互动中运作;以及不同的运作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亲子间日常互动过程中权力的运作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是流动性,权力在亲子的日常互动中具有流动性,并不能单一认为谁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权力的使用主体来看,每一个人都会调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来执行自己的意志,实现自己的权力。从事件的运作结果来看,事件结束并不意味着权力运作结束。事件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家庭成员在互动中型塑的权力运作模式会持续,个体会为了获得自我的权力感而在其他事件中继续抗争。其次,在日常的互动事件中,权力的核心是自我意志的表达,家庭成员在互动中行使权力时,也往往是在表达着自己的意志或者意愿,希望能够实现或者满足自己的意志。第二:权力的主导者主要运用的手段是其拥有的主观资源,其中情感控制是权力主导者最主要运用的手段。并且在当下社会转型与个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情感控制的手段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第叁:权力的运作过程有不同的形式。从互动的关系来看,有无边界和有边界的权力形式。从互动的方式来看有暴力形式和非暴力形式。第四:从权力的运作结果来看,有边界、非暴力的形式对于家庭成员的个体自我的成长具有发展性作用。无边界、暴力的形式则会限制个体的自我独立性,阉割个体的自我意志。(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9-04-01)

王海霞,周维华,张兰香[3](2019)在《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对脑梗死病人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对脑梗死病人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康复能力、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知识、信念及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能改善脑梗死病人的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建,吴理财[4](2018)在《广场舞女性日常生活的群体互动与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变迁,广场舞也成为个体追求自我生活方式的现实体现。广场舞不仅作为中老年女性进行体化实践的场域,还更是个体化社会群体身份建构的一种表征。作为体化实践的重要机制,中老年女性这一群体通过广场舞有效实现了身体展示、"集体"意义的编织及群体互动的分层效应。但在个体化社会,广场舞女性这一群体的社会身份呈现个体认同的符号化、社会形象的污名化及群体归属的情景性等悖论。为推动广场舞女性社会身份的正常化,需要建构包容性公民身份的发展路径,进而承认其平等的公民身份权利来实现社会的再嵌入。(本文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5](2018)在《日常用品做成互动装置,让孩子亲手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荷兰设计工作室we make carpets其实并不制作地毯,至少他们制作的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种地毯。这个设计叁人组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地板上,利用塑料叉、厨房清洁海绵、火柴和气球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设计,他们打造的独特地毯目前正在墨尔本NGV儿童艺廊的"hands on(亲自动手)"展览上展出。we make carpets举办的"hands on(亲自动手)"展览共包含(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8年05期)

李秀梅,吴怡娴,玛依热·吐尔洪,白生宾[6](2018)在《Motic数码互动系统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日常故障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Motic数码互动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与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实现了师生互动及教学直接化,不仅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但其系统本身的一些缺陷及日常故障严重妨碍了其教学功能的发挥,故本文重点阐述显微数码系统构成和功能,分析该系统的优点及不足,分享Motic数码互动系统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的一些技巧。(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8年05期)

刘红祥[7](2018)在《行为互嵌与资源动员:行业协会组织与政府日常互动策略探析——以南京某协会为个案的观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行业协会组织的职能与政府职能具有互补性和竞争性。在现有的权力结构下,对于社会组织而言政治行政仍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行业协会的行为如果能够被贴上政府的标签,就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并能被得到实施,因此,这也决定了行业协会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协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日常互动策略,如行政权威的借用、公共媒体的协助、私人关系网络的动员等。这为协会的日常运作提供了空间,也在不断地制造出新的生存发展空间。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却具有其内在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行政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李琳[8](2017)在《教师日常教学反思有效途径的探索——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相关研究都表明,及时和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关于教学反思方法的研究也有许多。根据相关调查,被大多数老师认为最有实效的反思形式是同事讨论,最不被看好的是写教学总结,其他的形式则被大多数教师认为不太具有实效性。利用师生协作教学反思是一种符合教学反思理论,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可操作性更强的一种反思方法,值得在教学反思中进行更多运用。(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7年10期)

袁志准[9](2017)在《明中期吴中文人日常生活的“脱俗入雅”与诗画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中期,吴中地区的绘画与诗歌艺术均出现繁荣之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诗坛与画坛之间的积极互动。其互动的思想基础乃诗人与画家在二门艺术的价值取向上达成一致,即二者均应关切个体存在之权利与尊严。个体的存在总离不开日常生活,因此,吴中的文人、画家们致力于用文学艺术使自我的日常生活之环境、身体形象、休闲娱乐及交往"脱俗入雅",终而在此改造中实现了诗、画题材的拓展与重迭;诗、画之运思方法、构成形式及表现手法上的相互援借与融合,从而将两种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为复古主义盛行的明代诗画艺术发展探寻到了新的发展路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曾哲扬[10](2017)在《“日常生活”与“仪式空间”—微信“朋友圈”文本与社交互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微信“朋友圈”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自身使用微信“朋友圈”的经验,讨论微信“朋友圈”何以成为一个新型媒介地点进而促使“朋友圈”文本具备建构、形塑社交的能力。区别于现有研究中“新事物袭用旧视角和旧理论”的传统路径,本文创新性地从社交焦虑角度去解释微信“朋友圈”这一线上社交应用功能的热度事实,将微信“朋友圈”的功能特色结合媒介社会化进程进行分析,认为“朋友圈”稀释了原本属于传统媒体对“真实”的绝对把控权力,“朋友圈”成为了一个大众可以自由进入的线上新媒介地点,大众在此实现了“社交想象”。微信“朋友圈”文本围绕日常生活进行的内容书写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和窄路径等特点,其对社会关系的集纳事实匹配“朋友圈”的文本特色表征出让社交可见、在场与转换的结果,由此,微信“朋友圈”文本也在围绕着社交共识进行生产,体现出相应的线上社交价值。其次,“朋友圈”文本内容的仪式倾向在日常生活与社会关系的调动下使得微信用户的“朋友圈”通过类别逻辑的归纳演变成一个围绕社会关系的生动型“仪式空间”,用户在此追求社交资源、实现个体身份认同的同时也使得“朋友圈”文本表现出负面影响,“朋友圈”这一线上社交文本在数字化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表现出虚假性和遮掩性,导致新的的社交局限、空间局限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日常互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的职能与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维持家庭成员生存的功能扩展到促进家庭成员健康成长的功能。但事实上,我们依然会感受到随着家庭成员关系的日益亲密化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与纠葛从未间断过。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中,父母权力的运作对孩子成长进行的阉割总是可以见到。与此同时,又有观点反观孩子的叛逆与不顺从,成年阶段后对于父辈的不赡养。发现孝道在当下仿佛是不断隐退的文化,父辈的权力出现了下移、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那到底是父母权力占上风还是孩子权力占上风呢?家庭内部权力的运作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本研究就从家庭中亲子日常互动入手,研究亲子日常互动中权力运作的过程。研究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笔者自2016年9月——2019年3月期间在生活与调查中真实接触的人物。本研究共记录了3户家庭,10位访谈对象的日常生活互动中的事件。户个家庭是笔者在做家庭关系研究中,发现的在家庭关系中比较缠结的家庭,且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对比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以互动论为理论视角,通过个体生活史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父母孩子之间的权力如何在日常互动中运作;以及不同的运作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亲子间日常互动过程中权力的运作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是流动性,权力在亲子的日常互动中具有流动性,并不能单一认为谁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权力的使用主体来看,每一个人都会调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来执行自己的意志,实现自己的权力。从事件的运作结果来看,事件结束并不意味着权力运作结束。事件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家庭成员在互动中型塑的权力运作模式会持续,个体会为了获得自我的权力感而在其他事件中继续抗争。其次,在日常的互动事件中,权力的核心是自我意志的表达,家庭成员在互动中行使权力时,也往往是在表达着自己的意志或者意愿,希望能够实现或者满足自己的意志。第二:权力的主导者主要运用的手段是其拥有的主观资源,其中情感控制是权力主导者最主要运用的手段。并且在当下社会转型与个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情感控制的手段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第叁:权力的运作过程有不同的形式。从互动的关系来看,有无边界和有边界的权力形式。从互动的方式来看有暴力形式和非暴力形式。第四:从权力的运作结果来看,有边界、非暴力的形式对于家庭成员的个体自我的成长具有发展性作用。无边界、暴力的形式则会限制个体的自我独立性,阉割个体的自我意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常互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桂全.国家认同与大众文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日常生活视界交叉的分析与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19

[2].张宁.家庭亲子日常互动中权力的运作过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

[3].王海霞,周维华,张兰香.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对脑梗死病人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4].刘建,吴理财.广场舞女性日常生活的群体互动与身份建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

[5]..日常用品做成互动装置,让孩子亲手创作[J].工业设计.2018

[6].李秀梅,吴怡娴,玛依热·吐尔洪,白生宾.Motic数码互动系统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日常故障处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

[7].刘红祥.行为互嵌与资源动员:行业协会组织与政府日常互动策略探析——以南京某协会为个案的观察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8

[8].李琳.教师日常教学反思有效途径的探索——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法[J].新课程(中学).2017

[9].袁志准.明中期吴中文人日常生活的“脱俗入雅”与诗画互动[J].中国美术研究.2017

[10].曾哲扬.“日常生活”与“仪式空间”—微信“朋友圈”文本与社交互动研究[D].兰州大学.2017

标签:;  ;  ;  

日常互动论文-李桂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