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马屯铁矿论文-李东芩,刘伯彦

张马屯铁矿论文-李东芩,刘伯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马屯铁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矿井水,综合利用,配置模式

张马屯铁矿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芩,刘伯彦[1](2018)在《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配置模式探讨——以济钢张马屯铁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井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是实现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键举措。本文以济钢集团的张马屯铁矿矿井排水为例,首先分析确定了-360 m水平面矿井巷道的平均稳定涌水量为4.19万m~3/d,然后分析矿井水的水质水化学特征,对比济钢生产用水的水质要求,提出处理方案。最后,根据铁矿厂本身及济钢生产生活水量、水质需求,确定了矿井水的综合利用配置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S1期)

王孝虎,李胜[2](2018)在《山东张马屯铁矿靶向注浆技术的应用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张马屯铁矿作为安全开采近50 a的大水矿山,注浆帷幕作为人工隔水屏障在防治地下水危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帷幕内矿石的开采,帷幕区域岩体内部应力场会重新分布,造成帷幕岩体承压增加,影响到帷幕稳定。为有效查找帷幕薄弱区,首先分别采用了微震监测技术、水文地质分析、瞬变电磁探测等方法进行了综合探测分析,确定了大帷幕南段(D34~D41)、大帷幕西南段(D50~D56)、大帷幕西段(D70~D92)为大帷幕阻水性能薄弱区段;然后针对各开采中段巷道布置情况以及帷幕薄弱区补漏治理的难易程度,确立了南北分区依次治理的总体思路,即将西南区D50~D56帷幕薄弱部位、北区J30~D117、D120~D125、D131~D141帷幕薄弱部位作为重点治理区域,并采用了适用于动水封堵的GXJ系列新型速凝水泥基注浆材料进行注浆治理。研究表明:靶向注浆技术在方向性、目的性方面优于传统注浆方法,有助于减少无用工程量及水泥等注浆材料的使用量,工程实施后形成了连续、封闭的帷幕阻水带,有效隔离了来自顶部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底部大理岩岩溶承压水,为矿体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8年06期)

李胜[3](2015)在《张马屯铁矿注浆帷幕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消耗量与日俱增,其分布不均、开采条件恶劣、品位低等是我国各类矿产资源的现状。在铁矿资源开采中,随着浅部资源的枯竭,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导致各类安全问题随之发生。矿山开采运营中的抽排水经常导致水资源浪费及生态平衡的破坏等问题,因此防治水的问题一直都是制约矿山发展的难题之一,地下水灾害在岩溶水充裕的矿床地带尤为严重。建立地下帷幕是目前国内矿区防治水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浆液扩散的不确定性和地下帷幕的隐蔽性,导致难以准确评价帷幕的阻隔水能力,。加之帷幕长时间经受幕外地下水的侵蚀,其耐久性、稳定性及整体性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降低,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及运营,因此研究帷幕形成后的稳定性分析、渗透性分析、系统监测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张马屯铁矿为背景,研究了已使用20余年的地下大帷幕,运用了渗透分析、大帷幕应力场分析研究了帷幕的稳定性,得出以下结论:(1)分析了破碎岩体对渗透性的影响以及岩石受压状态下帷幕的渗透性变化,揭示了张马屯铁矿帷幕的应力、应变、渗透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当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渗透性会突然增大的结论。(2)矿体与围岩体结合处以及各岩体岩性变化处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现象,并且帷幕内外出现了较大的压力差。当地下水压力为开采区矿压的4倍左右,且矿岩接触带处于断层破碎区时,此区域很难形成帷幕墙,矿体开采过程中有可能成为突水通道。当针对此类区域进行注浆治理时,应优化注浆设计,选择合理施工工艺,确保注浆治理效果。(3)通过帷幕的渗透性分析、应力应变分析获得了地下帷幕稳定性评价的理论方法,确定了开采运营条件下帷幕的系统监测及综合防治体系,对此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12-02)

李洋[4](2015)在《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张马屯铁矿采场稳定性虚拟现实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由于岩体的不均匀性,采矿活动常常会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情况。微震监测技术由于其监测范围广和实时动态性等优点,逐渐成为了地下采场监测岩体破裂情况和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识别波形建立了微震监测波形数据库,并对张马屯铁矿微震时空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采场顶板稳定性做出评价。通过对现场调查,进行了 3GSM岩体结构面扫描,在尺寸效应的基础上得到岩石力学参数。在上述基础上完成对张马屯虚拟现实系统的构建。主要工作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张马屯铁矿床稳定性微震监测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现场不同类型的扰动,通过波形识别,建立微震监测波形数据库,对由于采矿活动产生的微震事件进行统计。(2)对张马屯铁矿开采扰动影响下的微震时空活动规律进行分析;对于重点区域,通过计算分析采矿活动过程中产生微震事件的事件率、能量释放率、累计视体积和能量指数等统计参数,研究岩体微破裂随时间演化规律,从而定性地分析采场顶板破坏情况,对稳定性做出评价。(3)采用3GSM技术对现场岩体结构面进行调查,建立岩体表面真实的叁维模型,借助结构面采集软件,获取岩体结构面的几何参数信息(倾向、倾角、走向等),定量分析岩体结构面特征。然后用Monte Carlo方法生成等效裂隙网络,结合室内岩块实验,对该铁矿岩体的弹性参数和强度参数进行尺寸效应研究,并得到其表征单元体尺寸和岩石力学参数。(4)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张马屯铁矿叁维场景,并建立数据查询系统和交互控制系统,集成并可视化外部数据,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对场景中模型间相对位置关系有更准确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郭峰[5](2015)在《垂直平行中深孔回采在张马屯铁矿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济南张马屯铁矿使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虽然有效消除爆破振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但在采准施工及回采过程中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并且控制爆破振动对居民的影响,采用垂直平行中深孔布置方式,可灵活控制每次爆破的装药量,方便在回采效率与爆破振动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且施工安全性高。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5年04期)

陈庆海[6](2014)在《张马屯铁矿降硫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张马屯铁矿矿床属于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体主要赋存在石灰岩与闪长岩的接触带内,矿石主要有价元素为Fe,有害元素为S。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黄铁矿次之。为解决2#矿体开采及井下充填料混入带来的矿石性质多变影响生产的问题,对现场预先磁选精矿进行了浮选脱硫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磁选精矿在硫酸铜用量为200 g/t、异戊基黄药用量为200 g/t、2#油用量为30 g/t条件下,经浮选可以获得铁品位为65.90%、作业回收率为98.34%,硫品位为0.397%的铁粗精矿,硫品位降低了0.63个百分点,脱硫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4年07期)

张鹏海,杨天鸿,刘洪磊,陈仕阔,唐春安[7](2011)在《张马屯铁矿开采虚拟现实系统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张马屯铁矿实际情况,基于东北大学虚拟现实系统软件开发出包括地层、防水帷幕、矿体、巷道、采场等叁维场景,带有虚拟漫游、数据库查询和交互控制功能的一整套虚拟矿山系统。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国内虚拟矿山技术存在的不足,对虚拟现实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加强其集成外部数据的能力,实现可视化微震监测、有限元计算的应力场、损伤场等数据信息并通过对众多叁维数据信息的联合解读和分析达到评价围岩稳定性和定位危险区域的目的,拓宽了虚拟现实的应用领域,提高了其实用性。(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1年03期)

郭峰[8](2010)在《挤压爆破在张马屯铁矿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张马屯铁矿二步矿房回采中产生大块数量多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使用挤压爆破来解决问题并收到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0年04期)

郭秀岩,吕晓舟,贾承建[9](2010)在《张马屯铁矿尾矿制砖开发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综合分析张马屯铁矿尾矿基本特性,对张马屯铁矿尾矿进行了铁尾矿砖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张马屯铁矿尾矿,采用压制成型法,可以制备出MU10等级以上的建筑用砖,颜色一致性好,铁尾矿砖为灰色,抗冻性良好。认为利用尾矿制备建筑用砖是一条很好的尾矿利用途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0年07期)

孙波[10](2008)在《同水平完全疏干法在张马屯铁矿脉管式径流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马屯铁矿为一夕卡岩型磁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单一的防治水方法难以达到采矿生产的要求。在长期探索矿山防治水的基础上,采用同水平疏干法对张马屯铁矿地下水脉管式径流进行试验,取得了完全疏干的效果,为深井大水矿山探索出一条综合治理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08年Z1期)

张马屯铁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东张马屯铁矿作为安全开采近50 a的大水矿山,注浆帷幕作为人工隔水屏障在防治地下水危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帷幕内矿石的开采,帷幕区域岩体内部应力场会重新分布,造成帷幕岩体承压增加,影响到帷幕稳定。为有效查找帷幕薄弱区,首先分别采用了微震监测技术、水文地质分析、瞬变电磁探测等方法进行了综合探测分析,确定了大帷幕南段(D34~D41)、大帷幕西南段(D50~D56)、大帷幕西段(D70~D92)为大帷幕阻水性能薄弱区段;然后针对各开采中段巷道布置情况以及帷幕薄弱区补漏治理的难易程度,确立了南北分区依次治理的总体思路,即将西南区D50~D56帷幕薄弱部位、北区J30~D117、D120~D125、D131~D141帷幕薄弱部位作为重点治理区域,并采用了适用于动水封堵的GXJ系列新型速凝水泥基注浆材料进行注浆治理。研究表明:靶向注浆技术在方向性、目的性方面优于传统注浆方法,有助于减少无用工程量及水泥等注浆材料的使用量,工程实施后形成了连续、封闭的帷幕阻水带,有效隔离了来自顶部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底部大理岩岩溶承压水,为矿体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马屯铁矿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东芩,刘伯彦.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配置模式探讨——以济钢张马屯铁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

[2].王孝虎,李胜.山东张马屯铁矿靶向注浆技术的应用实践[J].现代矿业.2018

[3].李胜.张马屯铁矿注浆帷幕稳定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5

[4].李洋.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张马屯铁矿采场稳定性虚拟现实系统[D].东北大学.2015

[5].郭峰.垂直平行中深孔回采在张马屯铁矿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5

[6].陈庆海.张马屯铁矿降硫试验[J].现代矿业.2014

[7].张鹏海,杨天鸿,刘洪磊,陈仕阔,唐春安.张马屯铁矿开采虚拟现实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金属矿山.2011

[8].郭峰.挤压爆破在张马屯铁矿的应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0

[9].郭秀岩,吕晓舟,贾承建.张马屯铁矿尾矿制砖开发应用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0

[10].孙波.同水平完全疏干法在张马屯铁矿脉管式径流中的应用效果[J].山东国土资源.2008

标签:;  ;  ;  

张马屯铁矿论文-李东芩,刘伯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