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酸性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W-1为原始出发菌株,采用自然分离、微波与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phonate,EMS)双重诱变,经平皿透明圈粗筛、摇瓶初筛和复筛以及斜面传代稳定性试验,获得了一株高产、稳产β-甘露聚糖酶的突变株WS-2007。结果表明,该突变株摇瓶液体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高达3261 U/mL,比原始出发菌株(1027 U/mL)提高了2.18倍。为探讨黑曲霉WS-2007液体发酵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在对其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Plackett-Burman实验,选出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WS-2007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魔芋粉20.6 g/L、麸皮20.6 g/L、干酪素41.3 g/L、玉米浆20 mL/L、硫酸铵5.0 g/L、磷酸二氢钾3.0 g/L、氯化钙1.0 g/L、硫酸镁1.0 g/L;250 mL三角瓶装液40 mL,按10%(v/v)接入液体种子,35.1℃、210 r/min条件下培养113 h。在该条件下菌株产酶活力为559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72%。对黑曲霉WS-2007通过液体发酵所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重要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80℃,最适pH为3.5,该酶在pH 2.56.0,70℃以下稳定。当液态酶中有底物存在时,底物对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酶在固体颗粒状态下,耐温性比液态时有很大提高,100℃保温15 min,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金属离子Al3+、Ca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Ag+则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概述1.1.1 半纤维素和甘露聚糖特性1.1.2 甘露聚糖降解酶系1.2 研究背景1.2.1 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种1.2.2 产β-甘露聚糖酶菌种的诱变选育1.2.3 β-甘露聚糖酶的分离纯化1.2.4 β-甘露聚糖酶的性质1.2.5 β-甘露聚糖酶的应用1.2.6 国内外微生物产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1.3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1.3.1 研究目的1.3.2 研究内容1.3.2.1 高产菌株的选育1.3.2.2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发酵工艺1.3.2.3 β-甘露聚糖酶的性质测定第二章 酸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诱变选育2.1 前言2.2 材料和方法2.2.1 原始出发菌株2.2.2 原料和试剂2.2.3 仪器设备2.2.4 溶液配制2.2.5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2.2.6 DNS 法还原糖标准曲线的测定2.2.7 酶活力测定(DNS 法)2.2.8 诱变育种方法2.3 结果与讨论2.3.1 自然分离和筛选2.3.2 微波诱变2.3.3 EMS 诱变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酸性β-甘露聚糖酶液体发酵的优化3.1 前言3.2 材料与方法3.2.1 菌株3.2.2 原料和试剂3.2.3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3.2.4 培养基组成的优化3.2.5 培养条件的优化3.2.6 Plackett-Burman 实验3.2.7 Box-Behnken 实验3.3 结果与分析3.3.1 碳源对产酶的影响3.3.1.1 碳源种类的影响3.3.1.2 混合碳源及其用量的影响3.3.2 氮源对产酶的影响3.3.3 碳氮比对产酶的影响3.3.4 玉米浆的影响3.3.5 硫酸铵的影响3.3.6 起始pH 对产酶的影响3.3.7 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3.3.8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3.3.9 发酵温度和时间对产酶的影响3.3.10 Plackett-Burman 实验3.3.11 Box-Behnken 实验3.3.12 验证实验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黑曲霉WS-2007 所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4.1 前言4.2 材料与方法4.2.1 原料与试剂4.2.2 酶液的制备4.2.5 固体酶制剂的制备4.2.6 酶学性质的测定4.2.7 pH 值对酶活力的影响4.2.8 酶的pH 稳定性4.2.9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4.3 结果与分析4.3.1 β-甘露聚糖酶反应进程4.3.2 温度对酶活力和酶稳定性的影响4.3.2.1 温度对液态酶活力的影响4.3.2.2 温度对液态酶稳定性的影响4.3.2.3 温度对酶在固体颗粒状态下稳定性的影响4.3.3 pH 对酶活力和酶稳定性的影响4.3.3.1 pH 对酶活力的影响4.3.3.2 pH 对酶活力稳定性的影响4.3.4 金属离子对酶稳定性的影响4.4 本章小结结论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黑曲霉论文; 甘露聚糖酶论文; 诱变育种论文; 液体发酵论文; 酶学性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