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供用 ——益得类可逆句式研究

现代汉语供用 ——益得类可逆句式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现代汉语可逆句式的总体框架之下,集中讨论了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相关问题。论文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参照,重新界定了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范围,讨论了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句式语义,并尝试对其句法可逆的动因从认知角度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详细描写了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各个次类的各种语义句法表现,并从中总结出它们可逆度大小的等级序列。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简单阐述了现代汉语可逆句式研究的重大意义,并对可逆句式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将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深入期三个阶段。另外,我们还介绍了现代汉语可逆句式的语义分类,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本文研究的理论取向。第二章是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概述。主要讨论了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句式语义及其相关句法表现,解释了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句法可逆的认知理据,并对它进行了下位的语义分类。第三章至第五章对十种语义类型的供用——益得句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和分析。我们把十种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共分为三组,三、四、五章各讨论一组。寻找每种语义组合类型形成供用——益得句的认知解释,分析它们形成供用句或益得句所受到的句法语义限制,以及它们参与形成的供用——益得句的句法表现,进而总结它们参与时供用句和益得句可逆的难易程度,是我们在这几章所作的主要工作。第六章是对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相关规律的探求。在前面几章详尽描写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各个语义小类可逆度大小的等级序列;此外,在这一部分,我们还讨论了语言经济原则对可逆句形成的推动作用以及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中动词的单音节倾向,并对由供用——益得类可逆句所引发的与汉语语序特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第七章是结语,总结全文,指出不足和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可逆句式的研究意义
  • 1.1.1 有助于语言类型学研究
  • 1.1.2 有助于中文信息处理
  • 1.1.3 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 1.2 可逆句式研究概述
  • 1.2.1 草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
  • 1.2.2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 1.2.3 深入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 1.3 可逆句式的范围
  • 1.3.1 可逆句式的概念界定
  • 1.3.2 关于句首名词性短语的句法身份问题
  • 1.3.3 主宾易位后的语义同一性问题
  • 1.4 可逆句式的语义类型及本文选题
  • 1.4.1 可逆句式的语义类型
  • 1.4.2 本文的选题范围
  • 1.5 理论背景
  • 1.5.1 原型范畴和象似性理论
  • 1.5.2 句式语法理论
  • 1.5.3 格语法理论
  • 1.6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二章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概说
  • 2.1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句式语义
  • 2.1.0 供用句的范围
  • 2.1.1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整体语义
  • 2.1.2 供用者的语义隐含性
  • 2.1.3 动词的非动态性与句子的非现实性
  • 2.2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句法表现形式
  • 2.2.1 基础式和加强式
  • 2.2.2 单项数量成分对可逆句法表现形式的制约
  • 2.3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语义类型
  • 2.4 供用──益得句式可逆的认知解释
  • 第三章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语义句法实现(上)
  • 3.1 A式:受事+V+与事←→B式:与事+V+受事
  • 3.1.1 句式义对动词的限制
  • 3.1.2 与事NP2的生命度对益得句的制约
  • 3.1.3 受事、与事类供用句和益得句的不对称
  • 3.1.4 受事、与事类供用──益得句的句法表现
  • 3.1.5 受事、与事的表层句法语义特征
  • 3.2 A式:材料1+V+结果←→B式:结果+V+材料1
  • 3.2.1 对材料1、结果语义格的说明
  • 3.2.2 材料1、结果参与供用──益得句的合理性
  • 3.2.3 材料1、结果参与构成可逆句的必要条件
  • 3.2.4 动态助词的添加对可逆的影响
  • 第四章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语义句法实现(中)
  • 4.1 A式:材料3+V+受事←→B式:受事+V+材料3
  • 4.1.0 材料格的语义范围
  • 4.1.1 材料3、受事参与供用──益得句的合理性
  • 4.1.2 材料3、受事类供用──益得句中的动词
  • 4.1.3 材料3、受事类供用──益得句的句法表现
  • 4.2 A式:受事1+V+受事2←→B式:受事2+V+受事1
  • 4.2.1 NP1、NP2语义格身份的认定
  • 4.2.2 受事1、受事2类供用──益得句中的动词
  • 4.2.3 受事1、受事2类供用──益得句的可逆度
  • 4.3 A式:处所+V+材料3/受事/结果←→B式:材料3/受事/结果+V+处所
  • 4.3.1 处所格充当宾语的合法性
  • 4.3.2 三式基本一致的认知解释
  • 4.3.3 处所、材料3类供用──益得句
  • 4.3.4 处所、受事类供用──益得句
  • 4.3.5 处所、结果类供用──益得句
  • 4.3.6 三式基本一致的句法表现
  • 4.4 A式:处所+V+施事←→B式:施事+V+处所
  • 4.4.1 处所、施事参与供用──益得句的认知解释
  • 4.4.2 对句中施事语义格的说明
  • 4.4.3 处所、施事类供用──益得句中的动词
  • 4.4.4 施事格的生命度对供用句合格度的影响
  • 4.4.5 处所、施事类供用──益得句的句法表现
  • 第五章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语义句法实现(下)
  • 5.1 A式:时量+V+受事/结果/材料3←→B式:受事/结果/材料3+V+时量
  • 5.1.1 时量短语作宾语的合法性
  • 5.1.2 时量、受事参与供用──益得句的认知解释
  • 5.1.3 时量、受事类供用──益得句的句法表现
  • 5.1.4 时量、受事类供用──益得句中的动词
  • 5.1.5 时量成分对可逆的制约
  • 5.1.6 “三天开一个会”与“三天开一次会”
  • 5.1.7 时量、受事类供用句和益得句的不对称
  • 5.1.8 动态助词的添加对可逆的影响
  • 5.2 A式:时量+V+处所←→B式:处所+V+时量
  • 5.2.1 时量、处所参与供用──益得句的认知解释
  • 5.2.2 时量、处所类供用──益得句中的动词
  • 5.2.3 时量成分对可逆的制约
  • 5.2.4 时量、处所类供用句和益得句的不对称
  • 5.2.5 动态助词的添加对可逆的影响
  • 5.3 A式:时量+V+施事←→B式:施事+V+时量
  • 5.4 A式:受事+V+施事←→B式:施事+V+受事
  • 5.4.1 “受事+V+施事”格式供用句的强标记性
  • 5.4.2 “受事+V+施事”格式表“供用”的合理性
  • 5.4.3 动词“供用”或“益得”义的获得
  • 5.4.4 受事、施事类供用句和益得句的不对称
  • 第六章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相关规律探求
  • 6.1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可逆度等级序列
  • 6.1.0 各类供用──益得句可逆度高低的判定标准
  • 6.1.1 各类供用──益得句可逆度高低的具体分析
  • 6.1.2 供用──益得句可逆度等级序列的建立
  • 6.1.3 关于可逆度等级序列的几点说明
  • 6.2 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口语化倾向
  • 6.2.1 动词的单音节倾向
  • 6.2.2 经济原则对供用──益得句形成的贡献
  • 6.3 供用句和益得句的语用差别
  • 6.4 关于汉语语序的特点
  • 第七章 结语
  • 7.1 本文的研究成果
  • 7.2 尚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可逆句式探析[J]. 语文建设 2016(18)
    • [2].“NP_1+V+死+NP_2+了”可逆句式及其成因探析[J]. 课外语文 2017(02)
    • [3].汉语可逆句的作格分析视角[J]. 外语教学 2018(01)
    • [4].由认知语言学理论析汉语可逆句式[J]. 语文建设 2017(09)
    • [5].供用类可逆句式的认知语义表现[J]. 汉语学习 2012(02)
    • [6].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汉语可逆句[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7].现代汉语可逆句式研究概观[J]. 汉语学习 2008(01)
    • [8].可逆句式的范围及分类[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9].汉语可逆句式的图形—背景研究——结合动词矢量特征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10].双受事主宾可逆句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1].材料、结果主宾可逆的语义语用限制——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选择性研究[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1)
    • [12].“处所+V+施事”句法可逆的认知语义条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13].浅析可逆句[J]. 青年文学家 2014(18)
    • [14].论“V满”存在句的句法特征[J]. 科技信息 2010(21)
    • [15].试析可逆句的语义模型及主宾可换位的原因[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1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9卷 总目次 2017年[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7].“处所+V+受事”句法可逆的语义制约[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8].存现句可逆的认知动因[J]. 东岳论丛 2017(02)
    • [19].济大新秀[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0].现代汉语及物动词可逆句中动词的语义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12)
    • [21].现代汉语可逆句的重新分类[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5)
    • [22].国内外手语语序研究综述[J]. 中州大学学报 2014(03)

    标签:;  ;  ;  ;  ;  ;  ;  

    现代汉语供用 ——益得类可逆句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