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红
(偃师市人民医院河南偃师4719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和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我院选择100例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将入组患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给药途径分为静滴组和口服组,每组50例。静滴组患者给予24h持续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口服组患者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CA血流速度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滴组患者MCA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程度略优于口服组,但P>0.05二者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滴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情况程度略优于口服组,但P>0.05二者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除静滴组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面部发红、恶心、血压≤90/60mmHg不良反应,其余患者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不管是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还是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尼莫地平;静脉滴注;口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93-02
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是临床上广泛认可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药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但是临床对于尼莫地平的给药方式尚存争议,笔者就对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和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我院选择100例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入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并经头颅CT或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本次研究排除了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患者,合并血液病患者,严重高颅压、呼吸循环衰竭及意识障碍患者[2]。将入组患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给药途径分为静滴组和口服组,每组50例。静滴组50例患者,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29~62岁,平均年龄为(42.6±8.4)岁。口服组50例患者,男23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为30~61岁,平均年龄为(43.1±9.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组间可比性良好。
1.2临床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颅内压、止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静滴组患者给予24h持续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剂量1mg/h;口服组患者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剂量90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研究记录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前后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MCA血流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前,MCA血流速度相当,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MCA血流速度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滴组患者MCA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程度略优于口服组,但P>0.05二者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统计见表1。
表1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前后患者MCA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比较(cm/s)
2.3两种给药途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中,除了静滴组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面部发红、恶心、血压≤90/60mmHg不良反应,其余患者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静滴组的该例不良反应患者,经减慢静脉滴注速度后得以恢复,无需临床特殊处理。
3.讨论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数据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概率高达70%左右[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一旦并发脑血管痉挛,会给患者的预后造成极大的危害。尼莫地平是第二代双氢砒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是一种脂溶性很高的钙拮抗剂,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且对血管平滑肌具有高度的选择性[4]。对于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良好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对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静脉滴注和口服两组途径。两种给药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对于两种给药途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尚且缺乏临床研究报道。
由本次研究可见,不管是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还是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静脉滴注疗法可能够会增加尼莫地平降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因此静脉滴注方式更适合合并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相对来说,口服疗法则不会引起低血压的发生,比较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劲草,夏涛,刘斌等.脑池内灌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3):317.
[2]吴冰,甄勇,刘兵等.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20.
[3]王乃东,滕文惠,谭兰.不同剂量尼莫地平对SAH患者ET-1、NO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23):7.
[4]靳玫,靳隽.脑脊液置换联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