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相关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会计学
作者: 肖雁
导师: 陈少华
关键词: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巴塞尔协议
文献来源: 厦门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信用是个古老的话题。信用风险自从古老的银行业诞生那天起就从未消失过,直至今天成为现代中外银行经营中面临的首要风险。然而,信用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严谨学科的地位,是最近几十年才得以确立的。近几十年,一些新型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不断涌现,人们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管理信用风险。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式公布,确立了内部评级法作为信用风险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平台,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内部评级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理论问题,国际先进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的实践方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运作模式。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保持国际活跃银行的形象,推进体系建设,而中小商业银行则面临种种困境;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是国际化竞争的发展趋势,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正是本文的落脚点。本文的论述按以下结构展开:第一章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行概述,展示了内部评级法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第二章从概念、发展历程、基本要素、关键指标、分析方法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对内部评级体系进行理论分析;第三章从体系结构、核心技术、操作流程和实际应用等角度,对西方商业银行内部体系的运作进行了实践分析;第四章剖析了C银行的系统实例,展示了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进展情况,分析了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困境;第五章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策,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论文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第一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
第二节 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第二章 内部评级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内部评级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 内部评级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内部评级的关键指标
第四节 内部评级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
第五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内部评级法的技术要求
第三章 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实践分析
第一节 内部评级的结构
第二节 内部评级的核心技术
第三节 内部评级的操作流程
第四节 内部评级的应用
第五节 内部评级的一般特征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实践分析
第一节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的进展情况
第二节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C 银行内部评级的实例分析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建设的对策及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12-11
参考文献
- [1].基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研究[D]. 徐伟.吉林财经大学2012
-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研究[D]. 丁剑.南京师范大学2008
- [3].中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实务研究[D]. 黄赟.复旦大学2009
- [4].信用衍生产品在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杨安心.武汉理工大学2007
- [5].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风险分池结构研究[D]. 樊亚飞.山西财经大学2015
- [6].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测定[D]. 吴红宇.西南财经大学2005
- [7].在信息不对称下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问题研究[D]. 宁炜.华中师范大学2004
- [8].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 江西.东北财经大学2015
- [9].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对策[D]. 段斌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 [10].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 徐鑫.南京师范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基于IRB初级法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研究[D]. 王宝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 [2].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D]. 王湛.山东大学2007
- [3].内部评级法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 施超.兰州大学2006
- [4].基于内部评级法(IRB)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 王祺.暨南大学2006
- [5].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研究[D]. 段金龙.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 [6].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D]. 俞晓鸥.西南财经大学2007
- [7].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研究[D]. 陈星平.湖南大学2006
- [8].内部评级法在建设银行信用评级中的应用研究[D]. 邹致师.湖南大学2007
- [9].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模型的构建和实证检验[D]. 柯俊.浙江大学2006
- [10].《新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在中国商业银行的适用性研究[D]. 王军华.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