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研究

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研究

关键词:高等艺术设计素质教育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2-0025-03

序言

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体系也从过去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

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与时代经济模式相对应,教育体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要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其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必须与社会需求挂勾,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从计划经济时期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模式,是“人才观念”层面的突破,突破了传统型教育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局限性,避免了传统型教育“高分低能”现象以及教学体系与市场经济不相融现象出现。我们经常在与设计公司和用人单位的交流中得到反馈:“学生有天马行空般的创意而不具备将其转换为现实的能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存在缺陷”、“这样的学生几乎没法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忽视实践教学环造成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现象,是人才培养的缺失。因此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模式中如何转变观念、如何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衔接和协调好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关系,拉近教学与市场的距离,解决“学”与“用”等问题是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

一、现代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理念

(一)以人本教育为主导

传统工艺美术教育,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培养,扼制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学习不主动、厌学、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人本教育新理念要求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从根本上感受到人性的关怀和呵护。人本教育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首先人本教育就是在教育中以人为本,强调教育的一切目的是为了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受教育者收获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讲,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做设计的“人”而不是做设计的“机器”。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所涉及的不只是其中的某个环节,而是整个项目,处理好人与工作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其次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要体现针对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专业基础、专业能力也存在差异,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因此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原则,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拔尖学生和落后学生的具体状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更容易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此外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良好个性化因素,对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会有所帮助,甚至对其一身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在一系列学习和实践中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了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化因素自然而然的会得到开发。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讲,“人人都可以成才”绝不是一句空话,强化学生的自主地位,采用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在学习中予以适当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否定,鼓励个性化学习,那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会向健康、高效的模式发展。

(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素质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原有的人才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对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呈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在素质的培养,强调高素质的设计师应该具备主观追求真、善、美的良好品质,竖立服务社会的责任心,竖立改善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环境的责任心,在关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关注设计的生态化立场,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中生态环境的负责任态度。同时注重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团队精神,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应该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团队利益为重,而不是把个人的利益得失凌驾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强调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多元化的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的细化使大量的艺术设计工作呈现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协作的运营模式中与其它专业人员相配合,提升品牌效应和团队竞争力;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等外在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消费心理,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和发展潮流及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甚至是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的技术能力,能够在毕业之后很快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并利用自身的竞争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二、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问题主要体现在“教”与“学”关系的定位和“怎么学”的方式上。“言传身教”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强调教师是“因”学生是“果”的关系,在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是师傅,是教学的绝对中心,学生跟随教师一招一式的学习工艺技能,进行技艺的模仿,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对传授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自有其存在的价值,而现代教育则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施教者,学生也不是一味消极地、被动地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而是积极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地位的改变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下来处于“导”的位置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实际上是师生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共同解决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的过程。这种“授之予渔”的方式使高等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从“教”转变为“学”,从传授专业知识转变为教授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的层面上来,同时强调学生是鲜活的,是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在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宽容的课堂气氛,注重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不轻意否定学生的思维走势,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避免千人一面的“规范”和“标准”模式,让学生热爱专业知识的探索、主动学习。

三、建立完善的高等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竞争是经济社会的主要现象,竞争使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因素的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

课程设置要考虑人才的供求关系,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把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与最新的概念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体现出多元化、综合性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信念。在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过程式教学法”、“关联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同时,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状况、了解市场动态,认识设计与务实、设计与管理、设计与推广之间的关系,将感性的知识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知识运用的灵活度。

(一)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系统理论知识,具备适应社会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现代艺术设计综合素质和较高艺术修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现代高等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课程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人才战略要求下的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第一,保持艺术设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强调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标准。第二,学科知识体系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形成多学科的交融体系,体现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的交融,赋予课程新的时代内涵。第三,加强艺术设计课程结构与社会的关系,拓展实践教学,把社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实现课程体系的社会化。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中转型而来的,面对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更新与完善是不可避免的,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复合体,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社会需求、现代科技、美学观念相互作用、和谐发展的学科体系,这个体系除了科学的课程结构研究、先进的教学手段研究之外,少不了教学内容社会化、科学化的研究。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主要依靠行业的经验而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只是经验的言传身教,世代相袭,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阻碍了高素质设计师的培养、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的飞跃,必须要坚持探索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艺术设计教育新理念,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重视学科领域热点问题的研究,如新技术运用的研究、人性化因素的研究、个性化因素的研究、生态化因素的研究等,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代脉博同步发展的趋势。

(二)创新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完善高等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关键,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都必须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框架内进行。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是针对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而言的,是依据开拓思维、挖掘潜力的思路,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未知世界,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教学手段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问题式教学法”。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为途径,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点的学习过程。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观察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对学生来说,问题式教学法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维度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或心存疑虑的问题去迎接挑战,而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掌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比问题本身的解决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基础。艺术设计的“问题式教学法”主要体现在对某些固有知识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提出疑问,从而发现问题,而问题的存在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多元化解决问题的方式则是探索的结果。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方式,因为艺术设计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以解决问题的创意和实效作为评判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学生在课题的磨炼中把感性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的认识上来,实现素质能力的提升。

2、“小组合作式教学法”。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变革,是针对学习上的“个人主义”而提出的改革方案,合作和参与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传统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作为小组成员通过倾听、讨论、体验从而融入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起组织、协调、引导和帮助作用,是学习的参与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多项的交流与合作,每位小组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有参与讨论、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看法和思路的权力。

信息时代多学科交融的知识体系,使艺术设计工作呈现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设计师作为个体要与用户之间、与合作伙伴之间、与行业管理机构之间进行多方的交流与合作,以产生积极的推动因素,便于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高等艺术设计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就是针对这一工作特点而提出的,它不单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一道探索知识的媒介,不同的生活体验使小组成员成为独特的个体参与到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相互作用,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学生在合作式的学习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上来的要印象深刻。当然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需要一定的合作基础,比如小组成员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要具备陈述观点和看法的能力,具备概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能客观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批判性的接受他人的意见等。“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对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交流能力、概括能力、演讲能力、展示自我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

3、“过程式教学法”。重结果不重过程是应试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因此复制、抄袭、模仿现象时有发生,这一不良现象的改变要求教育工作者从教育的本质上去找原因,从素质培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学生只有真正实践了认识事物的过程和反思问题的过程之后,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式教学法”修正了结果是教学唯一目标的观念,把对事物的认知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并将其视为学生主动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事实上“过程式教学法”与“问题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等培养模式一道,都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围绕问题自主的收集资料、自主的归类、整理,自主的构建信息价值体系和信息处理模式,体现出认知过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4、“关联性教学法”。利用事物关联性原理进行教学的方法,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模式之后,对问题的深入反思和总结,总结同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原理,从而掌握将事物发展规律转移至另外一个课题或领域的能力。

艺术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系统,表现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体系,因此艺术设计领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边缘学科领域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同时也可以将设计领域中的知识性原理,转移至其它领域中,影响周边环境。此外学生利用知识的关联性特点进行学习有很大的灵活性,他们不仅可以在与本专业的教师交流中得到帮助,还可以寻找其它相关领域教师的帮助。有了这种自我提升的能力,学生将来会成为独立的设计师、独立的学者,可以不断的运用设计领域或相关领域的知识提升自我。

(三)加强教学实践性、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最直接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知识、技能和素质获得提高,可以将抽象的感性知识转变为理性的直观体验,可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可以运用的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强调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重视课题教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实际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将当地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项目进行组织安排,给在校学生建立一个与社会接轨的平台,比如环境艺术专业的项目式课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项目的定位开始介入,通过资料收集、市场调查、项目分析、方案设计、模型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管理、项目总结等工作的参与,体验和感受整个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和实施过程,使学生对设计与施工、对材料、结构及工艺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解决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存在的重创意轻技术的问题,通过掌握技术性的因素来解决学生“天马行空”般创意无边际的问题,懂得新概念的创意思维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创意思维在有限的条件下得以无限的延伸,而不桎酷于原有设计模式的束缚,成为没有创意的“复印机”和重复工作的“设计机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和设计公司,直接面对市场的需求。这是培养素质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引导者从教师变成了客户、材料商、行业管理者、企业的设计师、施工管理人员等,学生在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市场需求,了解材料属性、成型技术、施工工艺等专业知识,还可以了解到经营策略等综合知识,使“学”与“用”的距离最小化,这种全面融入社会的实践教学过程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环节,学生不仅了解了市场信息,提高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等,为他们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迅速的就业甚至是创业提供实效性的帮助。

结束语

在不断完善高等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认识市场经济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市场是检验艺术设计教育质量的标准,也是推动艺术设计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经济建设的推进力量,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又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清楚的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发展过程,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撑,推广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素质型、应用型人才的全面推进。

作者简介:韦自力(1968—),男,广西柳州人,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广西南宁市,530000)

参考文献;

[1]薛天详.高等教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

[3]袁康敏.从科学人才观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J].商场现代化,2007.

标签:;  ;  ;  

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