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加快云南经济发展步伐,缩小云南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是云南实行富民强省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边疆地区稳定团结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后发优势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云南如何通过后发优势的发挥,加快经济发展进程的战略思路与对策。本文首先阐述了后发优势理论的渊源、区域后发优势的提出、后发优势的内容及后发优势的本质特征。将后发优势理论的成长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起源、形成和发展三阶段。并认为区域后发优势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后发优势理论在区域层面的运用,两者有着基本相同的内涵。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后发优势的内容归结为技术模仿创新优势、制度移植变迁优势、结构调整优势、资本引进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五个方面;将后发优势的本质特征归结为客观性、潜在性、收益递减性、可转换性和创新性五个方面。其次,本文在介绍评估工业化水平及发展阶段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重等指标,对目前云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作出了基本的估计,认为云南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的末期,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都处于后发地位。第三,本文对后发优势和云南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通过从搜集整理云南的有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方面,对后发优势与云南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本文分析了后发区域后发优势的转化条件,并对比云南的具体情况,指出了云南发挥后发优势的困境所在。最后,本文根据云南的实际,提出了云南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进程的战略思路与对策。认为,云南要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进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坚持大开放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本投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投融资体制,促进云南经济持续跨越式发展;制度学习和文化创新。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1.2 本文的研究意义1.3 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和结构及创新点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1.3.3 创新点1.4 本章小结第二章 区域后发优势理论分析框架2.1 后发优势范式:起源、形成与发展2.1.1 后发优势思想的起源2.1.2 后发优势理论的形成2.1.3 后发优势理论的深化与发展2.1.4 小结2.2 区域后发优势概念的提出2.2.1 后发优势的定义2.2.2 区域后发优势概念的提出2.3 后发优势的内容2.3.1 技术型模仿创新后发优势2.3.2 制度型移植变迁优势2.3.3 结构调整优势2.3.4 引进资本优势2.3.5 人力资源优势2.4 后发优势的本质特征2.4.1 客观性2.4.2 潜在性2.4.3 收益递减性2.4.4 可转换性2.4.5 创新性2.5 小结第三章 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分析3.1 云南经济发展水平的评测标准3.1.1 钱纳里等人的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型3.1.2 库兹涅茨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5阶段理论3.1.3 霍夫曼工业结构4阶段理论3.2 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3.2.1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3.2.2 云南省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比较3.2.3 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估计3.2.4 小结3.3 本章小结第四章 后发优势与云南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4.1 技术创新与云南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4.1.1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工业总产值的回归分析4.1.2 R&D与GDP的回归分析4.2 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4.2.1 进出口总额(O)和GDP(Y)4.2.2 非国有工业(N)和GDP(Y)4.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己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投资"三项投资总额(M)与GDP(Y)4.2.4 综合评价模型4.3 本章小结第五章 云南省实现后发优势的困境分析5.1 区域后发优势的转化条件5.1.1 区域创新能力5.1.2 对外开放水平5.1.3 人力资本的形成5.1.4 组合的兼容5.1.5 政府的替代5.2 云南后发优势的困境分析5.2.1 规模经济难以形成,不利于发展要素的逆转5.2.2 物质资本稀缺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强5.2.3 区域创新能力弱5.2.4 人力资本不足5.2.5 政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5.2.6 思想观念落后,体制变迁僵化5.3 本章小结第六章 云南发挥后发优势的对策启示6.1 坚持大开放战略,扩大经济开放度6.2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规模经济效益6.3 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学习能力6.4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云南经济的竞争力6.5 创新投融资体制,促进云南经济持续跨越式发展6.6 通过制度学习和文化创新,提高云南发展要素的收益率6.7 本章小结致谢参考文献附录A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云南论文; 后发优势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技术创新论文; 制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