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面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相位补偿,极化扭转,宽带
平面天线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鑫,朱熙铖,叶颖[1](2019)在《一种Ka波段宽带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反射面天线技术提出了一种工作于Ka波段的宽带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Folded Reflectarray Antenna,FRA)。该天线的主、副反射面均采用平面反射面的设计方案,基于双层贴片单元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主反射面,并通过尺寸变换型单元来实现相位补偿、极化扭转以及大通带特性,副反射面采用双层极化栅来实现对单一极化波的透射。利用电磁仿真软件Ansys HFSS与CST MWS对天线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并加工出实物。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3 dB增益带宽达到了20%,波束宽度在6°以内,在33~40 GHz的通带范围内,天线实测增益达到了26 dBi以上。(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李聪,陈明,王开开,邢琼[2](2019)在《宽带平面聚焦超表面及高增益天线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聚焦超表面存在介质层数多、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介质的宽带聚焦超表面,该超表面包含两层正交的金属栅格和一层金属箭头贴片,以此实现极化旋转功能,可在较宽的频带内提高天线增益。在9~12 GHz的频带范围内,使用一个F形微带贴片天线作为馈源,验证了提出的平面透镜的宽带波束聚焦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当加入聚焦超表面后,天线增益在11 GHz处达到最大值18.4 dB,在工作带宽内馈源天线的增益提高了8.95~11.04 dB。由于结构简单、频带宽,设计的聚焦超表面在控制电磁波和设计高增益天线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王崇惜,邓淑英[3](2019)在《一种X波段余割平方赋形平面微带阵列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X波段余割平方赋形平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该天线采用交叉极化抑制度高的非辐射边馈电双层微带贴片天线作为辐射单元;馈电网络采用低损耗悬置微带线(SSL)并结合"联合应用DPF公式算法",实现了俯仰方向余割平方波束。基于某型项目需求,设计、加工了一套16×4单元阵列天线,实测结果表明,该阵列天线在10.2~10.8 GHz的设计频带内回波损耗小于-10 dB,带内交叉极化电平优于-35 dB,带内增益大于22 dBi,波束覆盖满足项目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苏金花,陈星[4](2019)在《一种水平全向平面偶极子阵列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偶极子组阵结构,设计了一种具有水平全向辐射方向图和水平极化特性的平面天线。该天线由3只偶极子天线组成,每只振子弯折30°并上下交错印刷在PCB板的表面上,构成正六边形环,环的直径为0.45λ_0(λ_0为中心频率处的自由空间波长)。3只偶极子天线均采用SMA接头直接顶馈,从而省略了偶极子天线的馈电巴伦。通过优化偶极子天线振子长度和间距等结构参数,以及控制馈电相位,实现水平全向辐射。设计和加工制作了一只工作频率为2.45 GHz的天线样品,测试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其|S_(11)|≤10 dB的相对阻抗带宽为12.94%(2.367~2.684 GHz),水平全向增益约为1.42 dBi,不圆度小于±0.7 dB。(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杰,陈星[5](2019)在《超宽带双极化平面交叉偶极子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单层结构的超宽带双极化平面交叉偶极子天线。该天线采用2对方环偶极子正交排布实现双线极化,在方环偶极子内部加载枝节,外部加载寄生方环,引入新谐振点,大幅度扩展了天线带宽;天线结构紧凑,尺寸仅为0.25λ_L×0.25λ_L(λ_L为低频截止频率对应的空间自由波长)。设计和加工制作了一件工作于甚高频(VHF)频段的天线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能够在55~155MHz实现电压驻波比(VSWR)<2.5,阻抗带宽达到96%,同时天线在整个工作频带呈现良好的定向辐射特性,增益大于7 dB。(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禹忠,冯飞妮,秦婷[6](2019)在《一种双频段LoRa紧凑型可穿戴开槽平面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用于LoRa可穿戴设备的470 MHz和868 MHz紧凑型双频段开槽平面天线。天线辐射线由一个单极子加寄生分支组成,辐射线绕制在开槽参考地的边缘,从馈电口引出的最长单极天线能实现470~510 MHz低频段,寄生分支能实现863~868 MHz较高频段。在天线接地部分刻蚀出的环状槽能延长地电流的长度,降低天线Q值,有效拓展天线的带宽。辐射线和地布置在半径小于20 mm的圆形基板上,满足LoRa可穿戴设备多频带、微型化的要求。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的回波损耗在两个频段范围均小于-10 dB,驻波比≤2,效率≥24.94%,各方向的辐射性能良好,远场测试增益大于-1.5 dBi。(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9年04期)
马宇,张浩,刘婷,章海锋[7](2019)在《一种“风车”形单元平面反射阵列天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反射阵列单元相位特性曲线的线性度,扩大相位补偿的覆盖范围,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反射阵列单元,即在传统的反射阵列单元上方加上一层介质匹配层.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设计方式,新型反射阵列单元的相位特性曲线线性度得到明显改善,相位补偿实现了0°~360°的完全覆盖.本文中固态等离子体(GaAs)代替金属工作,利用固态等离子体的可重构特性设计了一款具有动态波束扫描的平面反射阵列天线,反射主波束的方向分别达到了预期设计的15°、20°和25°,并且每个天线的副瓣和主瓣都相差了至少10 dB以上.通过动态调节固态等离子体的激励状态,即改变反射阵列单元的谐振结构,可以实现空间波束扫描.(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健,刘晓倩,刘燕,李茹[8](2019)在《平面结构阵列天线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各种微波射频系统对天线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个天线不易实现,而阵列天线通过对阵元数量、结构形态、排列方式、馈电幅度和相位的选择与优化,可得到单个天线元无法实现的辐射特性。以对微带天线的矩形贴片的分析为基础,完成Ku波段的4元线极化微带阵列天线设计。利用HFSS仿真软件构建阵列天线的物理模型,利用HFSS宏定义优化天线的尺寸参数,通过数据后处理得出驻波特性、3D增益、增益方向图和电场方向图等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4元微带阵列天线具有低副瓣、高增益特性,可满足天线工程需要。(本文来源于《微处理机》期刊2019年03期)
王悦,盛卫星,陈向炜[9](2019)在《平面天线阵快速正交投影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型平面天线阵列下样本数据含有期望信号时,正交投影(OP)波束形成算法不再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阻塞矩阵的正交投影快速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构造阻塞矩阵从样本信号中阻塞掉期望信号,再对阻塞后的样本信号进行施密特(GS)正交化得到重构后的干扰子空间,最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正交投影波束形成。新算法适用于任意阵型的二维均匀平面阵,在小快拍数下能快速计算出自适应权重。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弱干扰信号还是强干扰信号,该算法都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李欣荣[10](2019)在《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低频段的微波频谱资源日趋拥挤,各种应用之间的干扰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无线通信系统逐渐朝着高频段、尤其是毫米波频段发展。很多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毫米波通信上,其中45GHz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关注。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完成部署和日渐成熟,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开发和探索备受关注。各个国家也逐渐发布了第五代移动通信在毫米波频段的频率规划,毫米波频段在无线通信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毫米波频段对天线小型化、宽频带、高增益、易集成等的要求,研究分析了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的性能改善方法,并设计实现了叁种高性能的平面端射天线。具体来看,本文的研究可以概述为以下四个方面。(1)分析总结了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对研究所涉及的天线理论和基片集成波导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为论文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增强对数周期天线方向性的研究。在对对数周期天线理论和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从两方面提出增强对数周期天线方向性的方法:一方面,根据八木天线和蝶形天线原理,在对数周期天线的辐射方向上加载蝶形引向单元,通过引向单元和对数周期单元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及引向单元在天线辐射方向对天线辐射能量的引导作用,来增强天线方向性。另一方面在不改变天线整体体积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天线的辐射口径来提高天线增益。本文提出在对数周期天线的引向单元的左右两侧加载与引向单元相同结构和尺寸的寄生贴片,与引向单元构成类似阵列的结构,来增大天线的辐射口径,达到增强对数周期天线方向性的目的。根据提出的改进方法,设计和仿真了新型的宽频带印刷对数周期天线,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仿真模型制作加工了天线实物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所设计的天线具有良好的性能。(3)扩展准八木天线带宽的研究。通过分析八木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八木天线的组成结构,从叁个方面提出扩展经典准八木天线带宽的方法。首先从准八木天线的馈电结构入手,选择宽带馈电结构。通过比较各种馈电结构,分析各种馈电结构的特点和适合使用的场合,选择了带宽很宽、尺寸很小且在毫米波频段内损耗很小的接地共面波导作为准八木天线的馈电结构。其次通过采用更宽带宽的蝶形对称振子代替原来的平面对称振子作为准八木天线的有源振子来提高准八木天线带宽,并对平衡双线与蝶形振子连接处和蝶形有源振子末端进行圆角化,在天线整体体积不改变的情况下,扩展了准八木天线的带宽。为了进一步扩展天线带宽,使用宽带双谐振有源振子,通过增加有源振子的谐振频率个数,来扩展天线带宽。最后通过改进引向器的结构,加强引向器和有源振子之间的耦合,并反过来影响有源振子的电流分布,从而扩展天线带宽。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和仿真相应的宽频带准八木天线,并进行加工测试,仿真和实测结果一致性较好,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改进准八木天线带宽的方法的有效性,所设计的宽频带准八木天线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4)增强渐变槽线天线方向性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渐变槽线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其结构特点,从叁个方面提出了增强渐变槽线天线方向性的方法。第一,根据印刷对数周期天线和多有源振子宽频带准八木天线的原理,提出在不增加天线体积的情况下,将渐变槽线天线辐射贴片的外边缘改为和对数周期天线一样的长度按照一个比例系数变化的对称振子。在不同的频段,不同长度的振子会发生谐振,天线在辐射方向的方向性就会因此增强。第二,通过在辐射贴片顶端蚀刻竖直矩形槽来引导更多的能量到辐射方向上,从而增强天线方向性。第叁,渐变槽线天线和对数周期天线、准八木天线一样都是端射天线,因此,根据八木天线原理,通过在天线辐射方向加载引向器来提高天线方向性。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方案的有效性,本文设计和仿真了相应的高增益对跖指数渐变槽线天线,并进行了加工和测试,仿真和测试结果一致性良好,天线表现出了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和辐射特性,从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改进渐变槽线天线方向性的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平面天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的聚焦超表面存在介质层数多、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介质的宽带聚焦超表面,该超表面包含两层正交的金属栅格和一层金属箭头贴片,以此实现极化旋转功能,可在较宽的频带内提高天线增益。在9~12 GHz的频带范围内,使用一个F形微带贴片天线作为馈源,验证了提出的平面透镜的宽带波束聚焦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当加入聚焦超表面后,天线增益在11 GHz处达到最大值18.4 dB,在工作带宽内馈源天线的增益提高了8.95~11.04 dB。由于结构简单、频带宽,设计的聚焦超表面在控制电磁波和设计高增益天线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面天线论文参考文献
[1].张永鑫,朱熙铖,叶颖.一种Ka波段宽带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设计与实现[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9
[2].李聪,陈明,王开开,邢琼.宽带平面聚焦超表面及高增益天线应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9
[3].王崇惜,邓淑英.一种X波段余割平方赋形平面微带阵列天线[J].通信技术.2019
[4].苏金花,陈星.一种水平全向平面偶极子阵列天线[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5].李杰,陈星.超宽带双极化平面交叉偶极子天线设计[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6].禹忠,冯飞妮,秦婷.一种双频段LoRa紧凑型可穿戴开槽平面天线[J].微电子学.2019
[7].马宇,张浩,刘婷,章海锋.一种“风车”形单元平面反射阵列天线的设计[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健,刘晓倩,刘燕,李茹.平面结构阵列天线的仿真分析[J].微处理机.2019
[9].王悦,盛卫星,陈向炜.平面天线阵快速正交投影波束形成算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9
[10].李欣荣.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标签: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 相位补偿; 极化扭转; 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