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响函数的网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

基于频响函数的网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近几十年来,网架结构作为大跨度建筑结构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由于受外部载荷、环境作用、灾害、人为等因素的影响,网架结构在服役期间会出现损伤,结构性能下降,其安全性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去诊断网架结构的损伤,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和监测,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重大建筑物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也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一个重点科研项目。相对结构的静力反应来说,结构的动力反应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结构的力学物理特性,因而基于振动的损伤诊断方法已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并提出了许多损伤诊断方法。然而,这些方法中大部分都需基于模态分析,以模态参数作为损伤识别的基础。由于受到噪声、结构自身特性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用从网架上实测得到的频响函数进行模态拟合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且目前的动测手段只能测得网架的前几阶模态,模态数据不完整,这使得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应用于网架的损伤识别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对模态参数来说,频响函数更直接,误差小,含有更丰富的原始数据信息,且能包含所有的模态参数信息,为此,本文以频响函数作为网架损伤识别的特征参数,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建立了基于频响函数的网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并通过实验室足尺模型网架的动测试验,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概况起来,本文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得出的结论如下:(1)通过对频响函数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分析,建立了以频响函数数据为基础,能够包含网架全部模态参数信息的原始数据矩阵,进而构建了损伤识别矩阵,它被作为网架损伤识别的基础。(2)由于实测频响函数的数据量巨大,所构成的损伤识别矩阵为高维矩阵,因而本文把多元统计分析中主元(主成分)分析和多元控制理论应用于网架的损伤识别中,建立了网架结构的损伤定位方法。首先,运用主元分析方法计算损伤识别矩阵的各阶主元,根据各阶主元的贡献率,找到能包含损伤识别矩阵绝大部分信息的前几阶主元,实现对损伤识别矩阵的降维压缩。然后,运用多元控制图对降维后的矩阵元素进行分析,分离异常数据,提取网架的损伤信息,从而实现对网架结构的损伤定位。(3)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主元分析和马氏(Mahalanobis)距离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频响函数的网架结构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用网架损伤前后的频响函数建立原始数据矩阵,通过主元分析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降维、压缩,计算网架损伤前后主元数据间的损伤距离,用网架的整体损伤距离对网架损伤程度进行评估。该方法还解决了本文所提出的网架损伤定位方法对多杆损伤不敏感的问题,弥补了损伤定位方法的不足。利用无损网架两次实测的频响函数数据,可计算得到网架的最小损伤距离。最小损伤距离是网架出现损伤的最小界限距离,可用于快速的判断网架是否出现了损伤,在网架的在线健康监测中,用于快速的发现损伤,发出预警。另外,最小损伤距离还被作为对网架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的基本量值单位。(4)从实际网架动测中得到的信号都受到噪声的污染,在役网架由于有着复杂的边界条件,质量、阻尼较大,激励响应不够充分等,降低了动测信号质量,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主元分析的网架实测频响函数的降噪、消噪方法。通过对网架实测频响函数所构成的原始数据矩阵进行主元分析,利用能包含原始数据主要信息的前几阶主元,重构原始数据矩阵,实现对原始数据的降噪、消噪,为网架的损伤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5)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损伤识别方法,在实验室完成了足尺模型网架在20种不同损伤工况下的动测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损伤识别方法是可行性、可靠的。同时,对采用力锤激励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动测方法及动测中测点布置、激励信号的控制、响应信号的采集、处理、信号的质量评价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探索,并总结出了一套用冲击力锤人工激励方式进行网架动测的基本方法、步骤。本文提出的网架损伤诊断方法可直接利用实测频响函数进行损伤识别,不需要模态参数,不要求有完整的模态测试数据,因而避开了实际动测时一些模态参数的测不准及实测模态不完整问题。损伤识别过程是通过分析实测频响函数的数据特征、数据结构来完成,不需建立网架的力学模型,因而对网架的结构形式、约束方式及边界条件均没有特殊的要求,采用力锤人工激励及SISO的动测方法,激励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因而本文提出的损伤诊断方法对于在役网架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前言
  • 1.2 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
  • 1.3 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1.3.1 基于结构固有频率的损伤识别方法
  • 1.3.2 基于结构振型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
  • 1.3.3 基于柔度阵的损伤识别方法
  • 1.3.4 基于应变模态的损伤识别方法
  • 1.3.5 基于能量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
  • 1.3.6 基于频响函数的损伤识别方法
  • 1.4 基于小波分析的损伤识别方法
  •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1.6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 1.7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 1.7.1 网架结构的事故原因分析
  • 1.7.2 目前网架结构损伤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 1.8 本文所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2 基于频响函数的网架结构损伤识别矩阵的构建方法研究
  • 2.1 频响函数概念与物理意义
  • 2.2 频响函数的测量
  • 2.2.1 频响函数的矩阵形式
  • 2.2.2 频响函数的测量方法
  • 2.3 频响函数的实虚频曲线及物理意义
  • 2.4 实测频响函数质量的评价
  • 2.5 网架结构频响函数的测试
  • 2.6 网架损伤识别矩阵的构建方法研究
  • 2.6.1 网架损伤特征参数的确定及理论依据
  • 2.6.2 构建原始数据矩阵
  • 2.6.3 构建损伤识别矩阵
  • 3 基于频响函数和主元分析的网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
  • 3.1 主元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3.1.1 数学模型
  • 3.1.2 主元的基本性质
  • 3.2 利用主元分析对网架损伤识别矩阵的降维与压缩
  • 3.3 网架实测频响函数的降噪消噪方法
  • 3.3.1 网架频谱曲线及噪声的特点
  • 3.3.2 基于多元变量重构的降消噪方法
  • 3.4 多元控制图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3.4.1 马氏(Mahalanobis)距离及其性质
  • 3.4.2 椭圆控制图
  • 2控制图'>3.4.3 T2控制图
  • 3.5 网架结构损伤定位方法研究
  • 3.6 网架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研究
  • 3.6.1 问题的提出
  • 3.6.2 损伤距离法的基本思路
  • 3.6.3 用损伤距离进行网架损伤评估的基本方法
  • 3.6.4 网架最小损伤距离
  • 3.7 网架结构损伤的综合诊断方法
  • 4 足尺模型网架动测试验与网架动测方法研究
  • 4.1 试验规划与设计
  • 4.1.1 试验目的
  • 4.1.2 试验模型设计及材料特性
  • 4.1.3 试验网架损伤工况设计
  • 4.1.4 加载设计与试验模型
  • 4.1.5 传感器的优化布置
  • 4.1.6 测试内容
  • 4.2 试验设备和测试方法
  • 4.2.1 试验设备的选用及性能
  • 4.2.2 激励设备和激励信号的特点
  • 4.2.3 测试方法
  • 4.3 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 4.3.1 信号采集原理及采样参数的选用
  • 4.3.2 激励和响应信号的处理
  • 4.3.3 频响函数的估计与评价
  • 4.4 网架动测的基本步骤
  • 5 网架结构损伤定位方法的试验验证与分析
  • 5.1 空载网架试验结果分析
  • 5.1.1 分析方法与基本步骤
  • 5.1.2 单杆损伤识别
  • 5.1.3 同时损伤两杆的识别
  • 5.1.4 同时损伤三杆的识别
  • 5.1.5 空载网架损伤识别结果小结
  • 5.2 持荷网架试验结果分析
  • 5.2.1 分析方法与基本步骤
  • 5.2.2 无损伤网架原始数据的降消噪
  • 5.2.3 单杆损伤识别
  • 5.2.4 双杆同时损伤识别
  • 5.2.5 持荷网架损伤识别结果小结
  • 5.3 网架损伤识别结果总结
  • 6 网架结构损伤程度评估方法的试验验证与分析
  • 6.1 网架损伤评估的基本步骤
  • 6.2 空载网架试验结果分析
  • 6.2.1 网架损伤距离计算分析
  • 6.2.2 网架最小损伤距离计算
  • 6.2.3 网架损伤程度评估
  • 6.3 持荷网架试验结果分析
  • 6.3.1 持荷网架损伤距离计算分析
  • 6.3.2 持荷网架最小损伤距离计算
  • 6.3.3 持荷网架损伤程度评估
  • 6.4 网架损伤程度评估小结
  • 6.5 网架损伤综合诊断与在线监测方法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创新点摘要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基于频响函数的网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