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干旱缺水是我国北方小麦产量提高的重要限制因子,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通过补充灌水来缓解小麦产量的下降。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局势的加剧,通过挖掘作物自身需水规律对于实现高产、节水农业意义重大。作物产量不仅取决于同化物的生产,同时依赖于光合产物高效、合理的转运和分配。可见,深入研究有限供水与旱后复水对小麦光合产物的合成、运输与分配的调控,将为高产栽培、高效用水理论的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室外盆栽实验,以不同抗旱型品种长旱58、长武134(旱地品种)及西农9871(水地品种)为实验供材,于2009年10月26日至2010年6月5日年在杨凌水保所干旱防雨棚下进行。从播种到拔节期前所有处理均充分供水,自拔节期开始控水,分别于花前、花后给予轻度(田间持水量的60%~65%)、中度(田间持水量的50%~55%)水分胁迫处理,深入研究灌浆期干旱及水分对光合特性、蔗糖代谢、籽粒淀粉合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灌浆期复水使旱地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得到明显补偿,旗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蔗糖含量明显提高,且随着花前胁迫程度的加剧,复水后短时补偿效应越明显。旱地品种复水后补偿效应要高于水地品种西农9871。2.灌浆期干旱有效诱导了灌浆前期旗叶SPS活性上升,使蔗糖含量明显增加;但同时加快了灌浆中、后期旗叶衰老速度,净光合速率降低,旗叶SPS活性大幅度降低,蔗糖含量合成减少,且随着花后胁迫程度的加剧,降低幅度变大。水地品种降低幅度要大于旱地小麦。3.灌浆期复水增加了花后光合产物的运输,使籽粒蔗糖含量增加,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其变化规律一致,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且在灌浆中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淀粉积累速率。4.灌浆期干旱加速了灌浆前期淀粉积累速率,使其提前达到最大值,灌浆后期干旱提高了对花前储藏在小麦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的调运,使得籽粒中蔗糖含量的增加,为籽粒后期产量降低起到一定补偿作用。但随着后期籽粒SS活性快速降低,导致籽粒淀粉合成受阻,灌浆时间缩短,最终导致产量的下降。5.灌浆期复水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使穗粒数、小穗数显著下降;灌浆期干旱主要影响小麦的千粒重,其中,水地品种下降程度最大为8%。6.花前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同化物的合理分配,减少了生长冗余,提高了收获指数,长旱58、长武134和西农9871分别超出对照14.1%,15.3%,17.1%。7.水分胁迫无论发生在花前还是花后,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旱地品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其中长旱58花后轻度水分胁迫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大,中度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水地品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因此,旱地品种在低水多变的水分条件下表现出更强适应能力,其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要小于水地品种,且其经干旱胁迫复水后的恢复能力及补偿效应均大于水地品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八渡笋复水的质构分析及即食工艺[J]. 食品工业 2019(12)
- [2].不同复水条件对淡干海参品质特性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3].复水条件对淡干海参复水液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4(01)
- [4].淡干海参复水工艺[J]. 北京农业 2014(06)
- [5].基于复水干燥的绿茶干茶色泽提升工艺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07)
- [6].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大花飞燕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5(09)
- [7].滴灌模式下旱后复水对甜菜叶丛期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20(11)
- [8].不同复水条件对淡干海参品质的影响[J]. 福建水产 2014(01)
- [9].蒸汽预复水在冻干红细胞复水中的影响及机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8(06)
- [10].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猕猴桃片的复水动力学特性及数学模型[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5)
- [11].冻干人血小板复水过程的优化研究[J]. 科学通报 2010(17)
- [12].干旱和复水对两种葡萄砧木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01)
- [13].不同干燥法对脱水-复水海带质量影响的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04)
- [14].水分胁迫和复水对石灰岩地区柏木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12)
- [15].旱后复水条件下磷添加对白羊草根系形态及氮磷累积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6)
- [16].连续干旱复水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苗期根冠补偿能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01)
- [17].酶法浸泡及干燥方法对方便米饭复水时间影响的研究[J]. 粮食加工 2012(05)
- [18].根冠生长不均衡对玉米苗期旱后复水补偿性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2)
- [19].地榆在干旱胁迫与复水处理中的适应性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9(03)
- [20].不同干燥方法对三七内部结构和复水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1(20)
- [21].旱后复水对刺槐苗木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7)
- [22].模拟水分胁迫及复水对宁夏贺兰山油松种子萌芽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05)
- [23].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射干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 [24].分蘖期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水稻抗氧化系统及脯氨酸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2)
- [25].水稻对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后复水的响应[J]. 华北农学报 2014(S1)
- [26].预处理对冻干鳡鱼片弹性和复水率的影响(英文)[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6)
- [27].不同复水条件对香菇特征香味物质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15)
- [28].春小麦对生殖生长期阶段性干旱与复水的光合生理响应[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 [29].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白羊草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 2011(02)
- [30].苗期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