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纹层论文-陈钰,刘兴起

年纹层论文-陈钰,刘兴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年纹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库赛湖,表面结构,石英颗粒,扫描电镜

年纹层论文文献综述

陈钰,刘兴起[1](2016)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库赛湖年纹层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是风成沉积的理想载体,利用扫描电镜分析石英砂的表面微结构特征,可以用于判断石英颗粒被风或水流搬运的相对距离和湖泊的水动力条件,从而判断其沉积环境与演化历史.库赛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是青海省沙尘天气频发的地区之一,为进一步证实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的风成成因,以库赛湖沉积年纹层为研究对象,结合青藏高原北部典型沙丘沉积、库赛湖冰面风成沉积、典型河流沉积和库赛湖湖滨相水成粗颗粒沉积样品,利用扫描电镜对上述沉积物石英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并统计35种特征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库赛湖地区典型风成物石英颗粒表面具有圆形轮廓、中低浮雕、翻板、新月型撞击坑、球根状边缘、直形阶梯、弓形阶梯、碟形坑等微形貌特征;典型水成物石英颗粒表面具有V型撞击坑、小型和中型贝壳状断口、少量溶蚀坑等微形貌特征;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石英颗粒表面具有圆形轮廓、低浮雕、翻板、新月形撞击坑、球根状边缘、碟形坑等明显风成特征,与研究区风成物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相似,而与研究区典型水成物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差别很大.因此,库赛湖年纹层中的粗颗粒层是由风成作用形成的.(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陈钰,刘兴起,何利,叶莉,陈惠芬[2](2016)在《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库赛湖年纹层微区分析及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年纹层是进行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能够为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信息的提取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库赛湖沉积的年纹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纹层薄片显微镜观察,以及纹层的扫描电镜、X衍射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等微区分析,对库赛湖沉积年纹层的形态、沉积和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库赛湖年纹层形成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年纹层层偶由深浅相间的微层组成,深色层主要由灰褐色—黑褐色的粗颗粒物质组成,磨圆中等、分选性差,矿物以石英、长石、白云母、黏土矿物等为主,其中石英含量占73%左右,且具有明显的风力搬运特征;浅色层呈灰白色,矿物颗粒较细,除石英、长石、白云母、黏土外,还有自生的文石,同时浅色层中含有大量的枝角类碎片和半月形介形类生物壳体。研究认为,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陆源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泊开封,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库赛湖年纹层的深色层(粗颗粒层);夏季温度升高,冰雪融化,降水增加,河流搬运的陆源粗颗粒物质由于重力作用先在湖泊边缘沉积,而黏土矿物等细颗粒物质则在湖泊中心沉积,同时夏季湖水温度升高,蒸发作用加强,生物活动增强,湖泊自身的生物、化学作用加强,从而形成以细碎屑矿物、生物残体、自生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浅色层(细颗粒层)。因此,库赛湖的年纹层层偶是由冬季冰面风成物质形成的粗颗粒深色层(冰融化后,风成物质沉降至湖底堆积)和夏季沉积的细颗粒浅色层两者交替而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权,刘殿兵,汪永进,邓朝[3](2015)在《湖北神农架年纹层石笋记录的YD与8.2ka事件转型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青天洞两支年纹层石笋QT16和QT40高分辨率δ18O序列,重建了Younger Dryas(YD)和8.2 ka期间季风突变细节过程。结果显示,亚洲季风强度在YD和8.2 ka事件内部并不稳定。在年层时标控制下,季风强度在YD早期最弱,随后缓慢上升,其间迭加叁次百年尺度次级振荡;在8.2 ka期间,季风强度整体较弱,内部出现一次持续40 a左右的强季风事件,曲线形态类似"W"结构。运用"方差法"和"RAMPFIT"法分析显示,在两事件开始,季风衰减均表现出缓慢特征(转型时间占据事件整体历时的40%~50%),但在结束期间季风迅速增强,相似变化模式得到了同区其他石笋记录的支持。与格陵兰冰芯记录对比发现,尽管高、低纬气候在两事件结束时段变化特征基本类似,但在两事件开始,亚洲季风衰减过程却显着长于北高纬气温变化。与低纬记录对比显示,热带水文变化在两事件开始阶段均表现出与亚洲季风基本一致的演化趋势,表明亚洲季风的突变过程可能具有鲜明的低纬特色。这些细节差异若得到更多高分辨率地质记录验证,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亚洲季风对突变事件的响应方式及其动力学机制。(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孙青,单雅冰,SEIN,Kyaing,苏有亮,朱庆增[4](2015)在《缅甸Twintaung玛珥湖碳酸盐年纹层及100年来微区原位元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缅甸蒙育瓦地区发现的5个玛珥湖,通过对这些玛珥湖的纹层研究,发现深度最大的Twintaung玛珥湖发育了碳酸盐年纹层,纹层层偶由厚度约为50~400?m的碳酸盐微层以及厚度100~600?m的碎屑-有机质层组成,其中碳酸盐微层是鉴定年纹层的重要标志.Twintaung玛珥湖年纹层的形成与缅甸蒙育瓦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每年12~4月为"干-热季",降水少、蒸发高、湖水过饱和,导致方解石微晶生成;同时,每年干旱季节也是蓝藻Spirulina的繁盛时期,藻类繁盛需要消耗大量的CO2,也促使碳酸盐生成.5~11月为"湿-热季",降水较多,形成碎屑、有机质混合层.独立的核素测年(137Cs,210Pb)数据与纹层计数基本一致,证明了纹层的年季特征.为了理解元素指标的气候意义,我们运用同步辐射原位分析方法获得高分辨率元素数据,并与气象观测记录对比.通过主成分分析及与气象记录的对比,认为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岩石成因的元素(K,Ti,Fe,Cu,Zn,Rb和Zr等),可能主要与物理化学风化作用、降水以及粉尘输入有关,影响因素复杂;第二主成分主要包括元素Ca和Sr,主要赋存于碳酸盐颗粒中,可能主要与蒸发-降水关联.气候干旱时期,湖水中Ca离子呈过饱和,促使碳酸盐沉淀.缅甸Twintaung玛珥湖碳酸盐年纹层沉积中Ca元素可能是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替代指标.(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5年11期)

游海涛,孙春青,李全林,刘嘉麒[5](2015)在《二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湖泊沉积物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二龙湾玛珥湖0-485 mm(AD1282-AD1988)区间年纹层沉积物进行了分析,获得了Ti、Mn、Br等6种高分辨率元素含量。并对元素进行了因子分析,提取出控制沉积物化学组成的叁个主要因子:早期成岩因子F1、生物成因因子F2和流域侵蚀因子F3。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F2和F3的因子得分分别可以作为气候冷暖和干湿变化的代用指标,从而为古气候古环境重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结合高分辨率纹层年代学结果,初步评价了过去700年来该区域气候及环境演化历史。小冰期在二龙湾地区结束于AD1890年,期间波动较大,但不是表现为持续冷气候,共经历了叁次冷波动集中时期。进入AD1890年以来,该区整体上呈现温暖湿润气候,但具体表现为温度逐渐降低、降水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直至AD1985年降水量回落,温度转而升高。这是20世纪气候变暖在该区域的反映。(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徐德克,吕厚远,储国强,吴乃琴,沈才明[6](2013)在《中国东北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孢粉记录的中全新世以来500年周期性气候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以来百年尺度的太阳活动驱动了全球不同的区域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然而,这种周期性气候变化在东亚地区是否存在,以何种方式表现仍然缺少研究。本文对中国东北高分辨率的年纹层玛铒湖沉积物进行了孢粉分析。两个主要建群种松属和栎属的百分含量、浓度以及温度指标(主成分分析第一主因子)结果显示在过去5350年以来存在500年的准周期冷暖波动,即使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强的近150年以来该周期仍然存在。这一世纪尺度的周期性冷暖波动与500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变化同步,指示500年的小幅度太阳辐射变化对中全新世以来东亚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根据周期变化的规律得出最后一次暖期很可能再近几十年以后结束,从而进入一个约250年的冷期。这一未来出现的冷期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21)

邓朝,汪永进,刘殿兵,张振球[7](2013)在《“8.2ka”事件的湖北神农架高分辨率年纹层石笋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湖北神农架青天洞1支长179mm石笋的8个~(230)Th年龄、890条纹层和445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早全新世8.8~7.9ka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2a的亚洲季风气候记录。结果显示,8.34~8.10kaB.P.期间石笋δ~(18)O明显正偏,指示了一次持续约240a的弱夏季风事件。该弱夏季风事件与同期格陵兰冰芯记录的中心事件(在8.21kaB.P.,持续70a)及淡水注入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8.2ka"事件与淡水注入导致的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减弱或关闭有关。然而,"8.2ka"事件发生前约120a,亚洲季风已开始逐渐减弱,与太阳活动明显减弱时间相对应,据此推测太阳活动可能对"8.2ka"事件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郭允,吴江滢,汪永进,董进国[8](2012)在《辽宁本溪暖和洞早全新世石笋年纹层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位于典型东亚季风区辽宁本溪暖和洞一支石笋(NH6)的年纹层计数并结合3个230 Th年龄结果,建立了(8 630~7 050)±50aBP期间连续发育近1 500a的石笋年纹层厚度、灰度和氧同位素时间序列。研究石笋年纹层与北京石花洞和冰期南京葫芦洞在显微结构上相似,具有北方型石笋年层的年季旋回界面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国东部季风区石笋年层生长的气候控制因素特征明显。厚度与灰度在十年至百年际尺度旋回上呈现出整体一致的变化特征(相关系数r=0.56,n=1 580),反映了降水季节性反差较大条件下洞穴有机质等物质输入和滴水饱和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两者的功率谱周期显示11~2a共同成分,与现代季风降水周期吻合。年生长速率与氧同位素曲线的不一致,说明洞穴地点环境对大尺度季风气候的复杂响应。(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2年02期)

崔贵妮[9](2012)在《石笋年纹层记录的湖北神农架小冰期气候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研究越来越关注过去2000年气候环境变化,尤其是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这一时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气候事件,比如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二十世纪升温期,都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小冰期是处在中世纪暖期和二十世纪升温期之间的一个短暂气候降温事件,气候背景比较特殊,因此搞清楚小冰期气候变化特征、起止时间、内部结构以及驱动机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过程。本文基于湖北神农架地区犀牛洞叁支具有年纹层石笋的16个230Th年龄和1376个年纹层厚度,分别建立了具有年际分辨率的石笋纹层厚度曲线,发现其在整体趋势和细节变化上都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归一化处理将叁支石笋纹层曲线最终拼接为一条相对完整的石笋年纹层记录的复合时标(1180AD-1905AD)。精确标定出湖北地区典型的小冰期气候寒冷事件,该事件开始于约公元1365年,结束于公元1710年,持续时间为345年。期间季风气候变化呈现出两谷夹一峰的模式,内部更有次一级的波动,表明小冰期并不是持续的降温事件,而包含了几次冷暖波动。在事件结构和转型模式上与同区域的和尚洞以及不同区域的贵州龙泉洞和印度Jhumar洞石笋记录对比在重迭时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气候变化具有大范围的区域一致性。关于小冰期气候的驱动机制有很多,其中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是两个备受争议的因子。将石笋纹层厚度与太阳活动以及火山活动的对比发现,石笋对太阳活动的变化反应+比较灵敏,而对火山活动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另外,小冰期气候变化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能忽略自然变化、温室气体浓度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2-03-15)

刘殿兵[10](2011)在《年纹层石笋记录的亚洲季风YD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YD事件机制争议主要集中为触发源区在低纬还是高纬。解决这些争议的一个方法是了解亚洲季风在YD期间的详细变化过程及其与高北纬气候之间相位关系。运用湖北青天洞两支年纹层石笋平均分辨率达3年的δ~(18)O序列,我们重建了13.4~10.9 kyr B.P.期间的亚洲季风细节变化历史。该序列覆盖完整YD事件,在事件开始的840年,亚洲季风强度缓慢衰减,至Allerφd/YD转换结束时(12.2 kyr B.P.),达到极低值。随后,在mid-YD期间季风强度逐渐恢复,并持续约650年。约在11.5 kyr B.P.,季风强度突然快速增加(石笋δ~(18)O在11年内偏负达1.5‰),指示YD事件结束。这一快速过程发生前,季风强度在上升过程中迭加了两次十年尺度低幅振荡,这一结构同样表现在源自亚洲干旱内陆的格陵兰冰芯Ca~(2+)离子和粉尘浓度记录中。以此为基准,可将石笋δ~(18)O与冰芯Ca~(2+)离子和粉尘记录进行等时化处理。结果发现,季风YD结束时间滞后于格陵兰冰芯过剩氘记录。而且,在Allerφd/YD结束时,亚洲季风最低水平的实现要滞后高纬冰芯类似变化约400年。对比结果说明,YD事件初始触发源可能在北大西洋区。(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7-01)

年纹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湖泊年纹层是进行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能够为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信息的提取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库赛湖沉积的年纹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纹层薄片显微镜观察,以及纹层的扫描电镜、X衍射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等微区分析,对库赛湖沉积年纹层的形态、沉积和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库赛湖年纹层形成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年纹层层偶由深浅相间的微层组成,深色层主要由灰褐色—黑褐色的粗颗粒物质组成,磨圆中等、分选性差,矿物以石英、长石、白云母、黏土矿物等为主,其中石英含量占73%左右,且具有明显的风力搬运特征;浅色层呈灰白色,矿物颗粒较细,除石英、长石、白云母、黏土外,还有自生的文石,同时浅色层中含有大量的枝角类碎片和半月形介形类生物壳体。研究认为,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陆源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泊开封,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库赛湖年纹层的深色层(粗颗粒层);夏季温度升高,冰雪融化,降水增加,河流搬运的陆源粗颗粒物质由于重力作用先在湖泊边缘沉积,而黏土矿物等细颗粒物质则在湖泊中心沉积,同时夏季湖水温度升高,蒸发作用加强,生物活动增强,湖泊自身的生物、化学作用加强,从而形成以细碎屑矿物、生物残体、自生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浅色层(细颗粒层)。因此,库赛湖的年纹层层偶是由冬季冰面风成物质形成的粗颗粒深色层(冰融化后,风成物质沉降至湖底堆积)和夏季沉积的细颗粒浅色层两者交替而形成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年纹层论文参考文献

[1].陈钰,刘兴起.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库赛湖年纹层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研究[J].湖泊科学.2016

[2].陈钰,刘兴起,何利,叶莉,陈惠芬.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库赛湖年纹层微区分析及形成机理[J].地质学报.2016

[3].王权,刘殿兵,汪永进,邓朝.湖北神农架年纹层石笋记录的YD与8.2ka事件转型模式研究[J].沉积学报.2015

[4].孙青,单雅冰,SEIN,Kyaing,苏有亮,朱庆增.缅甸Twintaung玛珥湖碳酸盐年纹层及100年来微区原位元素分析[J].科学通报.2015

[5].游海涛,孙春青,李全林,刘嘉麒.二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湖泊沉积物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J].核技术.2015

[6].徐德克,吕厚远,储国强,吴乃琴,沈才明.中国东北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孢粉记录的中全新世以来500年周期性气候变化[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7].邓朝,汪永进,刘殿兵,张振球.“8.2ka”事件的湖北神农架高分辨率年纹层石笋记录[J].第四纪研究.2013

[8].郭允,吴江滢,汪永进,董进国.辽宁本溪暖和洞早全新世石笋年纹层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

[9].崔贵妮.石笋年纹层记录的湖北神农架小冰期气候特征及成因[D].南京师范大学.2012

[10].刘殿兵.年纹层石笋记录的亚洲季风YD事件[C].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2011

标签:;  ;  ;  ;  

年纹层论文-陈钰,刘兴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