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艺术研究 ——兼及中国美术的现代性

常玉艺术研究 ——兼及中国美术的现代性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题包含三个层次:常玉和以常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艺术家,中国美术现代性,以及二者的关联。文章从常玉在历史转型期间做出的反应与影响入手,并以他在二十世纪20至60年代巴黎的艺术活动为契机,反观中国现代美术运动发展脉络,为写实主义——当时中国美术运动的唯一选择——提供另一种可能,即以东方“写意性”的现代诗意绘画语言,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之间未曾断裂过的现代性。此课题从常玉个案研究出发,注重对史实的描述,综合考量了常玉作为现代画家所接受的教育、艺术的现代精神、个人风格的演变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播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文章分为五章,除引言外,分别从Ⅰ.新之利器:常玉的知识结构和现代精神,Ⅱ.先锋与颓废:常玉和中国美术现代性的两副面孔,Ⅲ.常玉风格: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另类构成,以及Ⅳ.建构与重构:重绘常玉艺术现代性的文化地图等四个角度展开论述。每章各有侧重,针对现代艺术家常玉、其作品和相关事件等,进行立体研究,分析常玉艺术的独特性及其影响。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上世纪30时代前后国内的艺术思潮,揭示现代性所涵盖的复杂背景和文化语境中的各种现象和误区,指出了以常玉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创造中国美术“另类”现代性的意义,展示常玉艺术“写意性”的“非断裂”性特质在于其运用现代诗意语言进行反叛和创造,并在批判和继承中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文章最后用多维视角“观看”70年代末中国美术现代性“重现”的不同美学价值,并把常玉艺术的现代性与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加以链接,还原并重构历史情境的客观性,公正地评价以常玉为代表的艺术家们被遮蔽的历史贡献。常玉那一代人所构建起区别于西方现代艺术的语言格局,丰富和延展了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内容和边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或东方式的现代绘画之路,他们的成就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对象及意义
  • 1.2 课题阐释
  • 1.3 文献综述
  • 1.3.1 对于常玉艺术研究现状的解读
  • 1.3.2 有关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研究回顾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和材料依据
  • 第2章 新之利器:常玉的知识结构和现代精神
  • 2.1 常玉对“新、旧”式文化特征的体验
  • 2.1.1 早期教育:传统私塾与接受“新学”的可能性
  • 2.1.2 现代艺术的启蒙:上海与东京的游学
  • 2.1.3 现代教育:柏林和巴黎“大茅屋画院”影响.
  • 2.2 常玉文化性格的双重性
  • 2.2.1 “显”与“隐”的人生哲学
  • 2.2.2 对传统与现代的叛逆和创造
  • 2.3 常玉艺术现代性的表征:“崇新”时尚与现代精神
  • 2.3.1 观看之道:作为“巴黎画派”一员的常玉
  • 2.3.2 时尚文化和现代性:常玉“时尚绘画”的表达
  • 2.4 小结
  • 第3章 先锋与颓废:常玉和中国美术现代性的两副面孔
  • 3.1 渴望现代
  • 3.1.1 一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语境
  • 3.1.2 先锋与颓废: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表述方式
  • 3.2 常玉与中国现代艺术启蒙运动.
  • 3.2.1 媚俗艺术的萌发
  • 3.2.2 先锋派的上演
  • 3.2.3 “颓废”还是“先锋”
  • 3.2.4 常玉与“留法体系”的现代价值
  • 3.3 常玉艺术的象征意识
  • 3.3.1 颓废与性别表达
  • 3.3.2 裸体,风景和性——以常玉的《裸女》题材为例
  • 3.4 中国美术现代性的歧义:现代派与写实派辨析
  • 3.4.1 常玉与中国现代美术
  • 3.4.2 写意与写实
  • 3.5 小结
  • 第4章 常玉风格: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另类构成
  • 4.1 “常玉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 4.1.1 生存美学:生存即超越、艺术即道路
  • 4.1.2 画无定法:求法、立法和破法
  • 4.1.3 融合与转换——以常玉的人物、动物、静物和风景为例
  • 4.2 常玉艺术批评的个案研究
  • 4.2.1 西方视野中的“异国情调”
  • 4.2.2 一个中国艺术家对于毕加索的省思
  • 4.2.3 “本位主义”的发明者,常玉
  • 4.3 常玉艺术思想的历程与形状
  • 4.4 小结
  • 第5章 建构与确立:重绘常玉艺术现代性的文化地图
  • 5.1 常玉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功能
  • 5.1.1 新东方美学观的启示:美学、趣味与时尚的投射
  • 5.1.2 “东方情调”的前期传播
  • 5.1.3 文化的积极演化——以常玉、潘玉良、赵无极、朱德群为例
  • 5.2 重思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时代精神
  • 5.2.1 常玉反叛和创造的现代创新精神
  • 5.2.2 多面孔的中国美术的现代性
  • 结语 常玉艺术:非断裂的中国美术的现代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常玉生平与同期世界艺术活动年表
  • 附录B 常玉作品鉴定
  • 附录C 常玉作品鉴定、收藏目录(动物与风景)
  • 附录D 常玉作品鉴定、收藏目录(静物花卉)
  • 附录E 常玉作品鉴定、收藏目录(人物与裸女)
  • 附录F 常玉历次展览与拍卖情况一览.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方机械钟表与中国美术元素的结合——以清宫钟表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3)
    • [2].众家谈21世纪的艺术留学[J]. 美术观察 2020(04)
    • [3].繁荣中国美术,满足人民审美新期待——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J]. 美术研究 2020(05)
    • [4].2019年选题预告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美术的科学与大众化转向[J]. 美术 2018(10)
    • [5].关于中国美术及美术教学的思考[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S2)
    • [6].20世纪中国美术“趣”的“革命”[J]. 美术 2019(02)
    • [7].“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立言”·第三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综述[J]. 美术观察 2019(11)
    • [8].间性意义与中国美术发展的主体性[J]. 美术 2017(10)
    • [9].《中国美术》征求读者反馈[J]. 中国美术 2018(01)
    • [10].“一带一路”下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基础[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2)
    • [11].清末民初中日美术交流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10)
    • [12].百年中国美术的艺术规律[J]. 中国文艺评论 2017(01)
    • [13].《中国美术》2017征订[J]. 书法 2017(03)
    • [14].身份建构与开放介入——中国美术学学科建构的感言[J]. 美术观察 2017(09)
    • [15].引领时代风尚 攀登艺术高峰——中国美术这五年[J]. 美术 2017(09)
    • [16].亟待建立以中国价值观为核心的当代美术批评体系[J]. 美术 2017(09)
    • [17].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获奖名单[J]. 美术 2015(02)
    • [18].《中国美术报》[J]. 台声 2016(11)
    • [19].论新时期中国美术的现代性[J]. 明日风尚 2016(22)
    • [20].留日画家与中国画改良[J]. 书与画 2016(11)
    • [21].方法·历史·境遇:中国美术话语实践的空间社会学阐释[J]. 艺术学界 2016(02)
    • [22].试谈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J]. 明日风尚 2017(12)
    • [23].时代的刻痕[J]. 收藏投资导刊 2017(09)
    • [24].马庆和作品欣赏[J].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04)
    • [25].发现与开拓——广西自然环境与多民族文化对于中国美术现代性演进的价值与意义[J]. 美术界 2017(03)
    • [26].陶勤 中国美术走出去的精髓是“进入”[J]. 中华儿女 2017(06)
    • [27].中国美术世界行作品选登[J]. 美术 2013(11)
    • [28].笔谈中国美术的自觉与主体精神[十四] 本土成长·泛传播·马赛克效应——论中国美术走出去的路径与策略[J]. 美术 2013(11)
    • [29].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中国美术世界行”作品选[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3(06)
    • [30].走近中国美术的延安时代[J]. 中国美术馆 2012(05)

    标签:;  ;  ;  ;  

    常玉艺术研究 ——兼及中国美术的现代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