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

论文题目: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兽医

作者: 陈平洁

导师: 陈溥言,余业东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流行,调查,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Disease)又称Aujeszky氏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可以感染多种动物。怀孕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神经症状、流涎、生长停滞、体重下降及高死亡率,成年猪感染症状很轻微。目前猪伪狂犬病已在全球范围流行,我国有20多个省市先后发生该病,而且有蔓延和上升的趋势。该病在广东省也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为了弄清广东省PR的流行情况,以便做好防控工作,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1.广东省猪伪狂犬病的病原调查 从广东省20个地区采集PR疑似病料,经过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共检出PR阳性病例148例。除梅州外,在19个地区发现PR,江门、广州、佛山、东莞的病例最多。2000-2002年是PR发生的高峰期,2003年后有下降趋势。仔猪的发病日龄有增大的趋势,仔猪的发病率多集中在10-50%之间,病死率多在50%以上。 2.广东省猪伪狂犬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对广东省1998-2004年期间PR血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空间分布看,东莞、惠州、深圳、阳江、珠海的PR血清阳性率较高,均超过20%,以阳江地区最高(35.36%),清远和汕尾地区最低(<10%)。最高地区的PR血清阳性率是最低地区的3.82倍。2003年,PR在广东省猪场的分布频率为:低于平均血清阳性率(26%)的猪场占60.1%,血清阳性率分布在10%以下的猪场占51.7%,分布频率最高;阳性率分布在10%-100%的猪场比例较为分散。从时间分布上看,PR流行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2003年达到流行高峰,并且在时间序列上有潜在的规律性,即每隔5个月出现可能一个峰值。通过ARIMA模型预测,2005年1月的PR血清阳性率为14.23%,与真实值15.06%相比,符合程度较好。时间-空间对应分析表明:粤西地区的PR血清流行率最高(20.01%),其次是珠江三角洲(16.7%),粤东(12.78%)、粤北(11.5%)PR血清流行率相对较低。2002年、2003年为珠江三角洲PR流行的高峰期,2001、2000、1999年分别为粤北、粤东、粤西PR流行的高峰期。二维对应分析图概括了原始信息量的83.3%。 3.伪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将中国PRV分离株与其它地区毒株进行部分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发现各地PRV gC、gE、gD、gI、gL、PK和TK基因的同源性较高,但分离自野猪的PRV与来源于猪和狗的病毒同源性较低。从PRV gC、gD、gI、PK和TK基因的系统发生进化树来看,来源于中国的几个毒株形成相对独立的一个支系,与南韩株比较接近,推断PRV的部分基因在进化发育上可能存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本文部分符号及缩略语的说明

前言

第一章 猪伪狂犬病研究进展

1.PR的病原学

2.PR的流行病学

3.PR的诊断技术

4.猪PR的防治措施

5.PRV基因的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的病原调查

中英文摘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中英文摘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与讨论

3.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伪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中英文摘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英文摘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猪伪狂犬病流行的原因分析

中英文摘要

1.调查方式

2.分析讨论

3.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中英文摘要

1.PR的防控措施

2.PR防控措施的经济学评价

3.PR防控措施的现场试验和实施效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猪伪狂犬病鉴别诊断研究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测定[D]. 唐勇.华中农业大学2004
  • [2].吉林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及应用[D]. 初小辉.吉林大学2011
  • [3].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研究[D]. 何启盖.华中农业大学2000
  • [4].PRV和PCV2混合感染仔猪致病特点及猪伪狂犬病防控技术研究[D]. 宋春莲.扬州大学2016
  • [5].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D]. 王寅彪.吉林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华东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性核酸的构建[D]. 芦银华.南京农业大学2003
  • [2].中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与防制研究[D]. 涂长春.中国农业大学2004
  • [3].猪伪狂犬病鉴别诊断研究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测定[D]. 唐勇.华中农业大学2004
  • [4].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温立斌.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猪附红细胞体分子诊断与致病机理的研究[D]. 贾杏林.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犬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地方株的特性研究[D]. 王玉燕.南京农业大学2005
  • [7].伪狂犬病病毒主要毒力基因功能的研究[D]. 阳爱国.四川农业大学2005

标签:;  ;  ;  ;  ;  ;  ;  ;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