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晚清国学大师辜鸿铭(Ku Hong-Ming)是清末民初向西方译介儒经的第一位中国人,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长期以来由西方传教士形成的垄断局面。晚清时期,中国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一方面,中西文化输出严重失衡,西学的输入远大于东学的输出;其次,西方汉学研究发展不健全。辜鸿铭在当时众多倡导“西学东渐”的中国士人中独树一帜,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主导下执著于宣扬“儒学救西论”,并将其思想付诸于其儒经英译、儒经西传的活动中,由此成为近代中国“东学西传”的先驱。本文是比较文学方向下所作的翻译批评方面的研究。译介学作为比较文学学科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倾向于关注由译本所引发的源语国与译语国之间的沟通与影响。本论文选取辜鸿铭所译儒经中的一部——《论语》(英文名称为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将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探讨:译者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译者对《论语》中儒学核心概念的译介以及“归化”策略的选择。在儒经英译的过程中,辜鸿铭的文化保守主义观点得以逐步呈现,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他对《论语》的理解和翻译。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从翻译的小文化背景,即译者出发,对译者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观点的形成及其翻译《论语》的历史背景进行梳理与阐述。第二章从翻译目的出发,探究辜鸿铭对《论语》中核心儒学概念的整体认识及译介。第三章以译文文本为中心,具体分析辜鸿铭的“归化”翻译策略及其“东学西传”的文化用意。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辜氏儒经英译活动是在其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主导下的必然选择。辜氏《论语》译本限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中西文化交流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采取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归化”翻译策略,从而有效地对孔子思想进行译介与传播,符合辜氏注重“寻求西方读者对儒学经义的认同”这一翻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