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对去山根过程及山根结构的制约

大别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对去山根过程及山根结构的制约

论文摘要

大别造山带的去山根作用被推断发生于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被解释为加厚/拆沉榴辉岩相下地壳熔体,可以对去山根作用过程及现今已再循环的山根地壳的性质和结构提供关键性制约。前人关于花岗岩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北大别,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其他构造单元花岗岩类的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和放射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本论文研究目标是:(1)鉴于通常用于鉴别埃达克质岩石的高Sr/Y和La/Yb特征可以有多种成因,本文提供能更有效鉴别加厚地壳熔融成因的埃达克质岩石新的地球化学特征:(2)全面查明高镁埃达克质岩石与低镁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差异及造成这一差异的熔体/地幔反应机制,为识别源自拆沉加厚下地壳的熔体提供依据;(3)查明大别山低镁和高镁埃达克质岩石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去山根过程的启动机制提供制约:(4)应用埃达克质岩石和花岗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示踪大别山地壳结构及山根组成,为碰撞造山带地壳增厚机制提供制约。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低镁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识别大别山低镁高Sr/Y花岗岩类(HSG)除了高Sr/Y和低Y含量外,相对普通花岗岩类,还具有如下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在Sr vs. CaO和Sr vs. SiO2图解上形成具有更高Sr含量的独立趋势,和彼此正相关耦合的高Sr/Y, (La/Yb)N, (Dy/Yb)N,和Nb/Ta(最高分别可达225,153,3.1和19.5)。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只能被加厚大陆下地壳在高压下以富石榴子石,贫长石和含金红石为残留相部分熔融解释。已发表的其它成因的假埃达克岩不具有这些特征。因此,加厚下地壳熔体可以由以上综合地球化学特征识别。2.高镁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熔体/地幔反应如何影响熔体组成大别山高镁HSG具有高Sr/Y(31~100)和(La/Yb)N(16~48),高SiO2(57.2~68.9wt%)和Mg#(44~63).它们的Sr-Nd-Pb同位素以低εNd(t)(-24.9~-14.3,),轻微富集的87Sr/86Sri(0.7057~0.7077),和低206Pb/204Pb (15.59~16.60)为特点。它们和其他沿郯庐南段分布的同类岩石同属拆沉下地壳成因的高镁埃达克质岩。高镁埃达克质岩与大别低镁埃达克质岩相比除了具有较高的MgO、Cr、Ni含量外,还具有如下特征:(1)较低的(La/Yb)N, (Dy/Yb)N, Sr/CaO和Sr/Y比值;(2)在相同SiO2时具有较低的A12O3, Na2O,和La, Sr含量;(3)在相同MgO情况下,具有比普通地幔玄武质岩浆序列更高的MgO/FeOt, Ni含量和Ni/Co。这些特征只能用高镁埃达克质岩来自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并经历熔体/地幔反应解释。在熔体/地幔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斜方辉石,熔体体积增加,可分别解释特征(1)和(2)。熔体/地幔反应时的固相为富集斜方辉石,无石榴石的矿物组合,它具有比地幔部分熔融时残留相以橄榄石为主的矿物组合更低的Kd (MgO, bulk)和更高的DNi (bulk)和DNi/DCo(bulk),可解释特征(3)。3.高镁埃达克质岩在大别造山带的时空分布及对去山根作用启动机制的启示年代学研究表明虽然大别造山带山根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生低镁埃达克质岩)发生时间在143~130Ma,但是高镁埃达克质岩年龄集中在131-130Ma,说明去山根作用直到131~130Ma时才发生。低镁埃达克质岩在大别造山带各个构造单元均有分布,说明在早白垩世以前,加厚山根下地壳在大别造山带普遍存在。但是高镁埃达克质岩似乎只分布在大别造山带的东-南缘,靠近郯庐断裂。这与低镁埃达克质岩的分布显著不同,说明郯庐断裂可能在诱发大别造山带去山根过程方面起到关键作用。Nb-Pb同位素显示大别山南侧的埃达克质岩浆可能与同时代长江断裂活动有关。本文指出大别山埃达克质岩和碰撞后岩浆作用主要分布在东大别山和北部的北淮阳带和北大别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据郯庐断裂演化历史,以及本实验室先期的模拟实验,提出在早白垩世大规模左行走滑可以导致大别造山带沿三叠纪碰撞缝合线拉分引张,从而导致了造山带山根加厚下地壳的初始熔融。随后在131-130Ma左右,随着沿着断裂带区域从压扭性环境向引张性环境转变,导致大别造山带东缘沿郯庐断裂带的一些榴辉岩碎块的拆沉(delamination and foundering)。4. 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山根组成和增厚机制的制约大别山普通花岗岩类的87Sr/86Sr (i),εNd (t)和206Pb/204Pb (i)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062~0.7105(除一个Rb/Sr,87Sr/86Sr(i)为0.6993的样品外),-25.5~-12.7,和15.51~16.85;低镁埃达克质岩的Sr-Nd-Pb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0.7055~0.7087,-27.8~-13.8和15.69~17.16。除普通花岗岩类具有略高的87Sr/86Sr (i)外,普通花岗岩,低镁埃达克质岩和高镁埃达克质岩的Sr, Nd和Pb同位素组成基本类似,具有低Sr和Pb同位素初始比值和低εNd(t)。大别花岗岩类与华北HSG的同位素对比表明,华南陆块下地壳较华北陆块下地壳具有较高的Th/U,因而在相同206pb/204Pb时,具有较高的208pb/204pb。这些同位素证据表明山根加厚地壳由华南古老下地壳组成。北大别埃达克质岩具有异常高的Th/U(最高可达51)和贫U特征,反映它们的源区曾经历过俯冲脱水。Th/U和208pb/206pb没有相关性说明该脱水事件可能与三叠纪深俯冲有关。北大别埃达克质岩的低镁特征说明该脱水(深俯冲)基性下地壳在早白垩世并未被岩石圈地幔覆盖,因此可能已经反卷(roll-back)。该深俯冲脱水镁铁质下地壳在北大别山根底部一直保留到早白垩世。来自其它构造单元,包括北淮阳,的埃达克质岩的Th/U(6.0±1.8,1SD)接近平均大陆下地壳组成。这说明有部分基性华南下地壳被楔入到深部缝合线以北,插入华北下地壳当中。据此提出大别造山带山根因华南下地壳在俯冲板片断离后深俯冲镁铁质下地壳反卷(Roll back),并在山根底部居留(北大别),在晚三叠到侏罗纪继续俯冲的华南陆壳的缩短(南大别和宿松带)和向华北地壳楔入(北淮阳)导致山根地壳增厚的模型。5.花岗岩类和折返超高压岩石的Nd同位素脱藕及对造山带地壳结构的制约大别——苏鲁碰撞后花岗岩类的εNd(130 Ma)显著低于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而Nd同位素模式年龄显著老于后者,表现出加厚镁铁质山根与折返的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岩片存在Nd同位素脱藕。这一观察表明折返的超高压岩石的原岩主要是先期卷入大陆深俯冲的华南陆块北缘以新元古代地壳为主的较年轻地壳,而加厚山根下地壳主要以后续俯冲的华南板块内部较古老的下地壳物质为主。这一过程导致发生陆壳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碰撞造山带陆壳(如大别山)的缩短量远大于未发生的陆壳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碰撞造山带(如秦岭)。北大别碰撞后基性岩的Sr-Nd-Pb同位素与埃达克质岩具有高度相似性和与折返超高压岩片的差异,说明它们地幔源区主要受来自于拆沉山根下地壳及其熔体交代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2 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 主要成果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别造山带基本构造框架
  • 2.2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的变质历史及原岩性质
  • 2.3 大别造山带碰撞后岩浆作用
  • 2.4 采样,野外观察及样品描述
  • 第三章 样品处理及分析方法
  • 3.1 主微量元素测定
  • 3.1.1 全岩粉末制备
  • 3.1.2 XRF方法
  • 3.1.3 溶液ICP-MS方法
  • 3.1.4 XRF玻璃+LA-ICPMS
  • 3.1.5 微量元素分析方法比较
  • 3.2 锆石U-Pb定年
  • 3.3 Sr-Nd-Pb同位素测定
  • 第四章 加厚下地壳熔体:地球化学特征和识别
  • 4.1 大别山花岗岩类及包体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4.2 大别山高Sr/Y花岗岩类的成因
  • 4.2.1 岩浆混合或分异?
  • 4.2.2 高Sr/Y源区?
  • 4.2.3 加厚下地壳深熔?
  • 4.2.4 大别山HSG具有中酸性还是基性源区?
  • 2O3,Na2O和Na2O/K2O的含义'>4.2.5 HSG中高Al2O3,Na2O和Na2O/K2O的含义
  • 4.3 如何识别加厚下地壳熔体?
  • 4.4 小结
  • 第五章 高镁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熔体/地幔反应如何影响熔体组成?
  • 5.1 光辉和梅川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5.2 大别山及郯庐断裂南段高镁高Sr/Y花岗岩类成因
  • 5.2.1 源区性质
  • 5.2.2 高镁特征不是基性岩浆分离结晶或混合的结果
  • 5.2.3 高镁特征的成因:熔体/地幔反应过程与对熔体组成的影响
  • 5.2.4 a对埃达克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 203,CaO,Na20和K2O的影响'>5.2.5 b对A1203,CaO,Na20和K2O的影响
  • 2的相关性'>5.2.6 c高MgO/FeOt(Mg#),Ni/Co和Ni含量及与MgO或SiO2的相关性
  • 5.3 高硅熔体能够同化地幔橄榄岩并使自己质量增加吗?是
  • 5.4 结论
  • 第六章 低镁和高镁埃达克质岩的时空分布:对去山根过程启动机制的启示
  • 6.1 锆石年代学
  • 6.1.1 高镁埃达克质岩Cameca定年结果
  • 6.1.2 北淮阳典型岩体SHRIMP定年结果
  • 6.2 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
  • 6.3 大别造山带去山根过程与机制:郯庐断裂的重要作用
  • 6.3.1 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与郯庐断裂之间的密切关系
  • 6.3.2 物理实验模拟郯庐断裂走滑对大别造山带初始熔融的作用
  • 6.3.3 动力学模型
  • 6.4 小结
  • 第七章 Sr-Nd-Pb同位素组成:加厚山根下地壳的构成与性质
  • 7.1 Sr-Nd-Pb同位素组成
  • 7.1.1 花岗岩类Sr-Nd-Pb同位素组成
  • 7.1.2 暗色包体Sr-Nd-Pb同位素组成
  • 7.1.3 Nd-Pb同位素相关性和空间不均一性
  • 7.2 讨论:大别造山带加厚山根下地壳的物质来源及增厚机制
  • 7.2.1 新生幔源物质的影响?
  • 7.2.2 是否有华北下地壳物质卷入山根?
  • 7.2.3 山根岩石是否参与了深俯冲
  • 7.2.4 山根增厚机制
  • 7.3 加厚山根下地壳与地表超高压岩石Nd同位素脱耦:对碰撞带地壳缩短机制的启示
  • 7.4 对碰撞后基性岩成因的启示:是深俯冲陆壳还是拆沉山根下地壳混杂了大别山碰撞后基性岩的源区?
  • 7.5 结论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独坐山根[J]. 中国书画 2018(05)
    • [2].《独坐山根》[J]. 收藏 2018(08)
    • [3].53度六两晕诗[J]. 黄河之声 2013(07)
    • [4].要听姐儿妞,一溜山根到泉头[J]. 广播歌选 2010(06)
    • [5].山根青筋与慢性咳嗽小儿体质的相关性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2)
    • [6].臼声[J]. 微型小说选刊 2011(06)
    • [7].树殇[J]. 唐山文学 2016(09)
    • [8].小儿山根络脉证治[J]. 中医儿科杂志 2011(01)
    • [9].黄河水呀,几道道弯儿[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08)
    • [10].你是什么命[J]. 太湖 2018(03)
    • [11].母亲[J]. 安徽文学 2010(Z1)
    • [12].山根青色在指导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04)
    • [13].面相[J]. 中国商人 2012(04)
    • [14].“根”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甘肃教育 2018(08)
    • [15].《立庵遗稿》:清末中日文人往来的珍贵资料[J]. 文献 2010(04)
    • [16].梅山根大桥50米T梁的预制和质量控制[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09(06)
    • [17].北山根村种植业现状与培训调查分析[J]. 青海农技推广 2018(01)
    • [18].白夜[J]. 视野 2016(23)
    • [19].吉训超运用山根诊法治疗小儿咳嗽病的经验[J]. 中医药导报 2020(14)
    • [20].基于温州山根村人居环境微活化改造的设计策略研究[J]. 浙江建筑 2018(07)
    • [21].基于3维激光扫描的滑坡监测分析——以兰州市伏龙坪、红山根滑坡为例[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2].看不见的列车[J]. 东方剑 2012(07)
    • [23].从民国期刊看恽铁樵儿科诊治特色[J]. 中医学报 2016(11)
    • [24].黑妮[J]. 当代小说(下半月) 2013(09)
    • [25].察“颜”观“色”辨心病[J].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4(03)
    • [26].海峡[J]. 戏剧丛刊 2012(04)
    • [27].有个儿子在读书[J]. 金秋 2018(19)
    • [28].家有“青筋宝宝”[J]. 健康生活 2009(05)

    标签:;  ;  ;  ;  ;  ;  

    大别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对去山根过程及山根结构的制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