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利益研究

确认利益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论证:我国民事诉讼法需要明确确认诉讼这一诉讼类型,并对确认之诉的诉之利益从概念、适用范围、认定标准等方面加以细化和完善。诉之利益理论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在强调民事诉讼作为一种公力救济手段在发挥作用的过程当中所内含的利益衡平的价值取向,即如何调整国家(法院)、原告、被告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确认之诉中,三者间的利益冲突发挥到了极致,也由此决定了确认之诉的诉之利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硕士论文共计约三万三千余字,含引言和结语,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就确认利益的重要性、国内外对该论题的研究现状、我国相关方面研究的不足作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规范法学的研究方法,对确认利益与相关民诉理论的关系进行发散式的逻辑梳理。第二部分对确认之诉及其诉之利益作了提纲挈领式的分析,意在抛出议题。确认之诉在三大诉讼类型中有着相对特殊的地位,有学者甚至提出了所谓的“确认之诉原型观”。确认之诉的诉之利益在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规定,足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和认定的不易。第三部分对诉之利益和确认利益的法律属性分别作了深层次的界定。就性质而论,诉之利益同时具备诉讼法和实体法属性,因而处于连接诉讼法和实体法的架桥的地位;就产生而言,诉之利益作为诉权的要件之一,与诉权的演变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确认利益较之给付之诉与形成之诉的诉之利益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尤其体现在确认利益和确认之诉的当事人适格的关系方面。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对确认利益的认定标准做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其中穿插多个短小的案例,以便于将较为艰深的理论论证清楚。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通说认为,确认利益的认定标准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手段选择上的有效性,二是纠纷解决上的现实必要性,三是对象选择上的妥当性。文章分别对此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着重探讨了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过去的法律关系、他人间的法律关系能否确认的问题。同时对中间确认之诉和消极确认之诉的诉之利益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就我国关于确认利益的现状作了立法和实践两个层面的考察。与大陆法系国家相比,我国此方面的立法显得有些滞后,不仅未对确认利益作必要的限定,甚至于未在立法上明确三大诉讼类型的分类。同时,实践中法官对确认对象的范围抠得过死,不利于司法能动性的发挥。因而有必要在完善立法的同时,提高法官相关的理论水平,对确认利益从认定标准和认定顺序上都需作更全面合理的把握。第六部分为结语,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对全文作了简短的回顾,进一步重申了解决好确认利益这一课题对于更好地发挥民事诉讼纠纷解决和纠纷预防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确认之诉及其诉之利益
  • (一) 确认之诉概述
  • (二) 确认之诉的诉之利益
  • 二、确认利益的法律属性
  • (一) 诉之利益的法律属性
  • 1. 诉之利益的实体法性质和诉讼法性质
  • 2. 诉之利益与诉权的关系演变
  • (二) 确认利益的法律属性
  • 1. 确认利益在诉之利益体系中的特殊性
  • 2. 确认利益与确认之诉的当事人适格
  • 3. 确认利益与“即受判决法律上的利益”
  • 三、确认利益的认定
  • (一) 手段选择上的有效性
  • (二) 纠纷解决上的现实必要性
  • 1. 原告法的地位处于危险或不安的状态
  • 2. 此种法律上的危险或不安必须是现实的
  • (三) 对象选择上的妥当性
  • 1. 对文书真伪的确认
  • 2. 对法律关系变动原因的确认
  • 3. 法律关系的范围
  • (四) 特殊情形下的确认利益
  • 1. 中间确认之诉的诉之利益
  • 2. 消极确认之诉的诉之利益
  • 四、中国语境下的确认利益分析
  • (一) 我国有关确认利益的立法和实践考察
  • 1. 立法考察
  • 2. 实践考察
  • (二) 我国有关确认利益的制度完善
  • 1. 立法层面
  • 2. 实践层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日本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日本《民事诉讼法》第92条的改正[J]. 电子知识产权 2019(12)
    • [2].“异步审理”模式与传统民事诉讼法的衔接路径探析[J]. 法制博览 2020(04)
    • [3].浅议我国民事诉讼法协议管辖制度[J]. 法制博览 2020(06)
    • [4].电子诉讼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应对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14)
    • [5].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方法论——对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中若干关联因素的思考与分析[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06)
    • [6].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电子数据的应用[J]. 法制与社会 2019(33)
    • [7].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轴心的民事诉讼法教学改革——以玉溪师范学院法学院问卷调查分析为例[J]. 法制博览 2019(34)
    • [8].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18(17)
    • [9].中国民事诉讼法立法四十年[J]. 法学 2018(07)
    • [10].刍议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构建[J]. 人民法治 2018(17)
    • [11].电子诉讼潮流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应对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8(30)
    • [12].基于新《民事诉讼法》背景下当事人协议选择境外法院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8(10)
    • [13].新《民事诉讼法》视野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效果的强化[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01)
    • [14].民事诉讼法诚信原则的建构和完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 [15].《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5)
    • [16].朝鲜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23)
    • [17].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构建分析[J]. 法制博览 2017(16)
    • [18].民事诉讼法的另岸风景——读《美国民事诉讼法》[J]. 出版广角 2015(01)
    • [19].论新民事诉讼法框架下的小额诉讼程序[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 [20].新民事诉讼法视域下证据收集制度的完善[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 [21].民事诉讼法下行为保全制度适用探析[J]. 法制博览 2015(13)
    • [22].浅析日本民事诉讼法中的“有序与效率”式审理[J]. 法制博览 2015(19)
    • [23].浅析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现代化实践之路[J]. 法制博览 2015(21)
    • [24].浅析改革开放30年的民事诉讼法学[J]. 赤子(上中旬) 2015(19)
    • [25].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构建探析[J]. 智富时代 2018(12)
    • [26].高等学校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18)
    • [27].追求完美——以201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议论中心[J].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7(02)
    • [28].论民事诉讼法第三人制度在仲裁法中的适用[J]. 山西青年 2017(02)
    • [29].意大利民事诉讼制度基本原则[J]. 私法研究 2016(01)
    • [30].韩国小额诉讼制度的考察[J]. 司法改革论评 2016(02)

    标签:;  ;  ;  

    确认利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