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新型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描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主体是现代农民,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广大农村劳动者。因此,要实现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必须培养新型农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素质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民素质状况还是较低的,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薄弱,职业技能偏低,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匮乏,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落后等方面。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基本现实。农民素质存在相对不足对新农村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究其原因,这与我国农民的传统观念、我国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经济落后等因素有关。因此,与其说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使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倒不如说提高农民素质是其脱贫致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至于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我认为:首先,要转变农民观念。这需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确立农民新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全新理念;其次,发展农村教育和培训。这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再次,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政策鼓励科技支农和科技下乡,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后,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人才——大学生当村官,引进资金——发展非农经济,引进技术——科技兴农,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农村干部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农村特色产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此外,还必须研究和借鉴国外农民教育和素质提高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民和农村落后的状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意义
  • (二) 概念界定
  • (三) 研究方法
  • 一 新型农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一) 培养新型农民的理论依据
  • 1.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 2.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
  • 3. 党和国家领导核心关于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论述
  • (二)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 1. 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 2. 培养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
  • 3. 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新型农民
  • 二 现阶段我国农民素质状况的分析
  • (一) 我国农民的素质总体在不断提高
  • (二) 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存在相对不足及主要表现
  • 1. 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薄弱
  • 2. 职业技能偏低
  • 3. 经营管理能力匮乏
  • 4. 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 5. 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落后
  • (三) 农民素质存在相对不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1. 阻碍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 2. 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
  • 3. 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岗就业
  • 4. 延缓农村市场化进程
  • 5. 限制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
  • (四) 农民素质存在相对不足的成因分析
  • 1. 农民作为社会群体自身的特性
  • 2. 农村基础教育相对滞后
  • 3. 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缺乏
  • 4. 制度 环境和经济实力的约束
  • 三 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一)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 1.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培养农民民主法制意识
  • 2. 确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全新理念
  • (二) 发展农村教育和培训农民
  • 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 2.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 3. 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
  • 4. 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 5. 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发展
  • (三)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 1. 增加政府对农村的投入
  • 2. 政策鼓励科技支农和科技下乡
  • 3. 加速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4. 发展农村经济为培养新型农民奠定物质基础
  • (四) “引进来 走出去”
  • 1. 引进来
  • 2. 走出去
  • (五) 借鉴日 韩农民培训经验
  • 1. 激发农民参与意识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 2. 以政府投入为主 全社会重视农民教育
  • 3. 教育立法 保证农民教育的顺利开展
  • 4. 建立形式多样的农民教育管理机构和培训组织
  • 5. 采用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对“新型农民”能力培养的构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5)
    • [2].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培育新型农民[J]. 科技信息 2012(04)
    • [3].培养新型农民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1)
    • [4].浅析新型农民在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中的作用[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 [5].新型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期望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1)
    • [6].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02)
    • [7].培养优秀新型农民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当代农机 2014(01)
    • [8].濉溪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7)
    • [9].培育新型农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学理论 2009(19)
    • [10].加强科技教育培训的意义与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7)
    • [11].从新型农民的内涵浅谈农民培训的有效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4)
    • [12].增强培训能力 培养新型农民[J]. 内江科技 2010(11)
    • [13].加强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J]. 大众科技 2014(12)
    • [14].新型农民——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中流砥柱[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30)
    • [15].对新型农民内涵的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18)
    • [16].聚焦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特征、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05)
    • [17].浅析新型农民的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1)
    • [18].从发展现代农业视角分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J]. 继续教育研究 2008(08)
    • [19].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途径与措施[J]. 民营科技 2011(02)
    • [20].培育新型农民的路径探讨——以四川省为例[J]. 社科纵横 2008(11)
    • [21].农民职业教育与新型农民成长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1)
    • [22].培育新型农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23].论培养新型农民的法律素质[J]. 南方论刊 2008(04)
    • [24].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3)
    • [25].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养[J]. 学理论 2012(34)
    • [26].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1)
    • [27].论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体系的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24)
    • [28].图书馆与新型农民夜校[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01)
    • [29].农民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4)
    • [30].培育新型农民 建设新型农村[J]. 吉林农业 2010(12)

    标签:;  ;  ;  ;  

    新型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