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强韧铸造Al-Si-Cu-Mg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新型高强韧铸造Al-Si-Cu-Mg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为得到一种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新型高强韧铸造铝合金,以满足高功率柴油发动机主承力件对材料的设计要求,本文通过相图计算、示差热(DSC)分析和背散射SEM--EDX分析,研究了四种铸造Al-7Si-xCu-0.5Mg(x=1.5,2.5,3.5,4.5wt%)合金中多元低熔点共晶相与Cu含量的关系及其随固溶温度、时间变化的溶解特性;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Cu、Mg、Mn、Zn四种元素对新型高强韧耐热Al-7wt%Si-Cu-Mg-Mn-Zn合金室温及250℃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DSC分析、金相显微分析,结合力学性能测定,考察了分级固溶处理工艺和合金时效硬化特性。结果表明: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铸造Al-7Si-xCu-0.5Mg(wt%)合金约在510℃及525℃处都会发生多元共晶反应,共晶组织中富铜相主要为晶界分布的Al2Cu相;含1.5、2.5wt%Cu合金的多元共晶反应和含3.5wt%Cu合金在510℃的四元共晶反应均属不稳定共晶反应,经500℃~505℃、一定时间初级固溶处理后,这些不稳定共晶富铜相均可溶入基体,其合金相应固相线温度分别升至542℃、525℃和521℃。3.5wt%Cu合金在525℃附近和4.5wt%Cu合金在510℃、525℃处发生的共晶反应均属平衡凝固过程中的必然反应过程。含4.5wt%Cu合金固溶处理应保持在510℃以下进行,以防止该合金中的低熔点共晶相被熔化。Cu、Mg、Mn、Zn四种元素对Al-7wt%Si-Cu-Mg-Mn-Zn合金室温及250℃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顺序为:Mg>Cu>Zn≥Mn,Mg和Cu是主要影响因素,Mn和Zn是次要影响因素。随着Mg含量的增加,合金室温及250℃抗拉强度升高而伸长率下降,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升高而伸长率下降,250℃抗拉强度升高而伸长率呈先升后降趋势,Zn含量的提高,降低了合金室温延伸率,而有利于提高合金250℃延伸率。为使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室温及250℃),高强韧耐热Al-7Si-Cu-Mg-Mn-Zn合金的最佳成分为:2.5wt%Cu,0.3wt%Mg,0.3wt%Mn,0.8wt%Zn。为防止合金中低熔点共晶物在固溶处理过程中熔化,同时提高Q、Al2Cu等相在合金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Al-7Si-2.5Cu-0.3Mg-0.3Mn-0.8Zn(wt%)合金固溶处理应选择分级固溶的方式进行。500℃,3h的固溶处理,可使合金中低熔点共晶物完全溶解,此时合金的熔点为535℃。合金时效硬化曲线显示,合金时效温度在175~225℃时,硬化曲线出现明显的双峰现象,且第一峰值硬度大于第二峰值硬度。随着合金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硬化速度加快,但硬化能力下降。采用500℃×3h+530℃×14h,175℃×6h的二级固溶时效处理工艺时,该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室温σb≥385MPa,δ5≥5.0%,250℃σb≥240MPa,δ5≥8.0%,强韧性达到良好匹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铸造铝合金的发展
  • 1.1.1 铸造铝合金的发展现状
  • 1.1.2 铸造铝合金的发展趋势
  • 1.2 铝硅合金化学成分的优化
  • 1.3 晶粒细化和变质处理
  • 1.3.1 晶粒细化
  • 1.3.2 变质处理
  • 1.4 合金的固溶处理
  • 1.4.1 固溶处理的目的及意义
  • 1.4.2 析出相的溶解和固溶强化
  • 1.4.3 固溶处理温度及时间的选择
  • 1.5 合金的时效处理
  • 1.5.1 合金脱溶过程
  • 1.5.2 沉淀强化机理
  • 1.5.3 试验合金时效特性
  • 1.6 课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1.6.1 课题背景
  • 1.6.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6.3 主要研究内容
  • 1.6.4 预期达到的目标:
  • 2 试验过程及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合金的熔炼
  • 2.3 合金成分优化设计
  • 2.4 示差热分析
  • 2.5 热处理工艺研究
  • 2.6 力学性能测试
  • 2.7 X射线衍射测试
  • 2.8 显微组织分析
  • 3 Al-Si-Cu-Mg合金固溶特性研究
  • 3.1 合金相图计算
  • 3.2 铸态Al-7Si-xCu-0.5Mg合金DSC分析
  • 3.3 背散射电子SEM-EDX及X衍射分析
  • 3.4 Al-7Si-xCu-0.5Mg合金富铜相的溶解
  • 3.5 讨论
  • 3.6 小结
  • 4 高强韧铸造铝合金合金成分优化
  • 4.1 合金成分优化设计
  • 4.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4.3 验证试验
  • 4.4 显微组织分析
  • 4.5 断口形貌分析
  • 4.6 讨论
  • 4.7 小结
  • 5 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 5.1 合金分级固溶处理制度的确定
  • 5.1.1 铸态合金DSC曲线峰值分析
  • 5.1.2 初始固溶温度、时间的确定
  • 5.1.3 二级固溶温度的确定
  • 5.2 不同二级固溶处理温度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 金相显微组织及背散射电子SEM-EDX分析
  • 5.4 合金时效特性研究
  • 5.5 分析与讨论
  • 5.6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9(22)
    • [2].低合金钛卷应用与展望[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36)
    • [3].各类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9(12)
    • [4].高熵合金抗氧化性能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材料导报 2019(S2)
    • [5].镁铝钆合金在空气中的氧化与燃烧[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9(12)
    • [6].含稀土铂基合金的性能研究进展[J]. 贵金属 2019(S1)
    • [7].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功能性能研究进展[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20(01)
    • [8].影响6005A合金剥落腐蚀性能的因素研究[J]. 铝加工 2020(01)
    • [9].高熵合金的耐蚀性与耐磨性研究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20(06)
    • [10].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0(04)
    • [11].高熵合金的热处理综述[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20(05)
    • [12].国内高熵合金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0)
    • [13].高熵合金激光选区熔化研究进展[J]. 钢铁研究学报 2020(06)
    • [14].浅析合金成分及时效工艺对6082合金的影响[J]. 福建冶金 2020(04)
    • [15].多组元高熵合金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J]. 有色金属工程 2020(06)
    • [16].高熵合金——打破传统的新型高性能多主元合金[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8)
    • [17].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718合金中铝钴钛钒磷钨六种元素[J]. 湖南有色金属 2020(04)
    • [18].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材料导报 2020(17)
    • [19].立方晶体结构高熵合金在低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0(09)
    • [20].高熵合金制备及热处理工艺研究进展[J]. 金属热处理 2020(10)
    • [21].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材料导报 2020(19)
    • [22].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J]. 材料导报 2020(21)
    • [23].热处理对Mg-11Gd-3Y-0.6Ca-0.5Zr合金显微组织和腐蚀行为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20(20)
    • [24].高熵合金材料研究进展(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8(01)
    • [25].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J]. 中国重型装备 2017(03)
    • [26].Al-5.0Zn-3.0Mg-1.0Cu-0.1Zr合金的淬火敏感性[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9)
    • [27].体内外实验评估Mg-6Zn合金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5(11)
    • [28].高熵合金制备方法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14(22)
    • [29].4J29合金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J]. 机电元件 2015(04)
    • [30].高压处理对Cu-50.84Cr-0.48Al合金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 2013(05)

    标签:;  ;  ;  ;  ;  

    新型高强韧铸造Al-Si-Cu-Mg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