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模糊空间的研究及对现代启示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作者: 陆海鹏
导师: 周铁军
关键词: 模糊空间,模糊空间的特点,模糊空间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文献来源: 重庆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建筑的本源在于空间,正是由于对空间的需求才产生了对建筑的需求,然而在目前国内建筑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重造型,轻空间”的倾向。这种倾向忽略了建筑学科自身的规律,建筑由内到外均应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建筑各方面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真研究建筑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选取模糊空间进行研究。模糊空间是一种常见而又“普通”的建筑空间,在实际使用时也常常被称为灰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对它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尽管“模糊空间”或是“灰空间”(gray space)这些建筑专用的词汇属于舶来品,然而这种空间却一直根植于中国传统建筑之中,而且在今天的现代建筑中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正是由于模糊空间在今天建筑设计中的广泛使用,才更有必要去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这种空间,这样研究也更具有了现实意义。 通常的观念认为,模糊空间是一种只能起过渡作用的空间,但在笔者的研究中发现在中国传统建筑和一些国外现代建筑中,模糊空间还可以充当建筑主功能空间;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变化空间界面转变为封闭空间。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模糊空间还能起更大的作用,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对现代建筑运用模糊空间的研究中,笔者发现虽然国内有很多建筑设计成功的运用了模糊空间,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些建筑设计对模糊空间的特点认识不足,某些处理欠妥。在对一些国外现代建筑运用模糊空间实例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建筑对模糊空间的运用也非常灵活,有些处理方式与中国传统的模糊空间处理思想和手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证明了模糊空间的广泛适应力和生命力,同时也说明与中国传统建筑和国外一些现代建筑相比,国内建筑设计对模糊空间的处理手法不够丰富和运用不够灵活,存在一定的差距。 通过对各种建筑实例进行分析,文章研究了模糊空间的具体处理方法、模糊空间与环境的关系、模糊空间使用状况和活力,同时对具体空间处理手法背后的空间设计理念和原则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后,总结出了模糊空间的特点、现代模糊空间的发展以及模糊空间研究对今后建筑设计的启发。笔者相信,文章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模糊空间,并可以在今后设计更有活力的模糊空间、使模糊空间在处理更多样化的过程中发挥有益的作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图片目录
1 引言
1.1 目前国内建筑创作现状
1.1.1.建筑创作空前繁荣
1.1.2.有“重造型,轻空间”的倾向
1.2 研究模糊空间的必要性
1.2.1.模糊空间应用广泛
1.2.2.模糊空间的研究及运用存在不足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对象
1.3.2.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模糊空间已有理论成果概述
2.1 模糊空间的提出及已有理论成果
2.1.1.模糊空间的提出背景
2.2.2.黑川纪章的研究
2.2 模糊空间的哲学根基
2.3 小结
3 中国传统建筑中模糊空间的运用
3.1 模糊空间起过渡作用
3.1.1 空间特点简介
3.1.2 实例分析
3.2 模糊空间作为建筑主功能空间
3.2.1 空间特点简介
3.2.2 实例分析
3.3 模糊空间可转化为封闭空间
3.3.1 空间特点简介
3.3.2 实例分析
3.4 小结
4 现代建筑中模糊空间的运用
4.1 模糊空间起过渡作用
4.1.1 运用现状及实例分析
4.1.2 国外运用实例参考
4.2 现模糊空间作为建筑主功能空间
4.2.1 运用现状及分析
4.3 模糊空间可转化为封闭空间
4.3.1 运用现状
4.3.2 国外运用实例参考
4.4 小结
5 模糊空间研究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5.1 传统建筑中模糊空间总结
5.1.1 模糊空间起过渡作用时的空间特点总结
5.1.2 模糊空间作为建筑主功能空间的空间特点总结
5.1.3 模糊空间可转化为封闭空间的空间特点总结
5.2 现代模糊空间的发展
5.2.1 现代模糊空间起过渡作用时的发展
5.2.2 现代模糊空间作为建筑主功能空间的发展
5.2.3 现代模糊空间可转化为封闭空间时的发展
5.3 模糊空间研究对建筑设计启示
5.3.1 研究模糊空间起过渡作用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5.3.2 研究模糊空间作为建筑主功能空间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5.3.3 研究模糊空间可转化为封闭空间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5.3.4 笔者的运用探索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 张菲菲.山东建筑大学2018
- [2].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 刘丹.东北林业大学2018
- [3].叙事学在文化展示类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唐磊.湖南大学2016
- [4].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研究[D]. 邬锋.湖南大学2014
- [5].关于“乡愁”的民宿建筑设计[D]. 曾梦楠.中央美术学院2017
- [6].基于运营实效的绿色办公建筑设计策略优化研究[D]. 李恬.天津大学2017
- [7].基于“房”、“山”与“园”概念的香河幼儿园设计研究[D]. 张耀飞.天津大学2017
- [8].自然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 梁志林.河南大学2018
- [9].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D]. 范亚威.西安工业大学2018
- [10].广州市老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 熊思.广州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建筑空间形式的秩序建构初探[D]. 伍颖明.重庆大学2005
- [2].墙的空间建构[D]. 包剑宇.重庆大学2005
- [3].界面的消解[D]. 唐炎潮.厦门大学2006
- [4].建筑界面形态研究[D]. 胡晓青.同济大学2006
- [5].城市的灰空间[D]. 马之春.同济大学2007
- [6].论当代建筑空间的动态性[D]. 滕露莹.同济大学2007
- [7].初探城市公园中的灰空间[D]. 白丹.北京林业大学2007
- [8].大学校园灰空间的认知与营造[D]. 西丹丹.清华大学2006
- [9].建筑内外过渡空间设计的研究[D]. 杨东.清华大学2005
- [10].公共建筑中的边庭空间研究[D]. 丁江弘.湖南大学2001
标签:模糊空间论文; 模糊空间的特点论文; 模糊空间的发展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