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经济成分、利益格局、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各种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冲突也逐渐显现,因此引发出了大量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实际上是改革时期我国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政府管理的缺陷,成为当前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新难题。要想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就必须首先了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源头上遏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常态的社会压力疏导通道,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本文首先分析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指出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导致了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冲突;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权利意识逐渐觉醒,而我国现有的社会整合和利益表达机制尚不完善,很多社会群体的利益无法得到主张。因此,社会中有一部分群体处于结构性压抑状态。当社会出现某种刺激因素时,很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接下来,文章分析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由于受到从众心理和去个性化因素的影响,个人在群体状态下通常会表现出更大的非理性特征。在群体行为中,个体之间受到情绪感染,相互模仿,行为很容易受到诱导,并且难以掌控。因此,群体性突发事件通常具有多变的特征,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诱发暴力冲突。最后文章分析传播媒介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信息传递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础,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依赖于信息在个体间的流动,以激化参与者达成普遍的共识。而大众传媒在群体性事件中则会起到强化作用,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作用。因此,如何正确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是政府管理者应当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文章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应当通过构建利益整合机制、预警机制以及应急机制来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