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背离与意义的消解 ——以生态文艺学的眼光来看新写实主义文化现象

价值的背离与意义的消解 ——以生态文艺学的眼光来看新写实主义文化现象

论文摘要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是人最充分的存在表现为超越自我的一种愿望与活动。几个世纪以来,文学特别是高雅文学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解决了科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人的精神或日灵魂的问题。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大众更倾向于阅读一些实用化、世俗化、商业化的文学作品,而部分作家在守望中也失去了耐心,变得凡俗而功利。因此,新写实主义小说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潮,高雅文艺被放逐于边缘。但是,无论怎样看,新写实主义小说都是文学的倒退与下沉,它不可能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标识,而高雅文艺也必将走出暂时的困顿,重新大放异彩。

论文目录

  •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 引言
  • 一、商品化社会:催生新写实主义的温床
  • 二、“大众”观念的变迁:新写实主义文化主题的形成过程
  • 三、现世精神与务实心理:新写实主义得以盛行的读者内在心理机制
  • 四、文化失望与人文精神的异化:新写实主义创作背离价值与意义的深层原因
  • 五、新写实主义:文学的倒退与下沉
  • 六、殷切期待:真正意义文学作品的出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例谈新写实主义小说中脏话的翻译[J]. 文学教育(上) 2017(10)
    • [2].从刘震云看新写实小说——以《单位》《一地鸡毛》为例[J]. 参花(下) 2017(03)
    • [3].论新写实主义的“零度情感创作”[J]. 艺术科技 2017(05)
    • [4].略论新写实主义[J]. 青年文学家 2014(27)
    • [5].池莉“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大众文化特色分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6].论中国“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J]. 艺术评鉴 2016(14)
    • [7].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意识形态性[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01)
    • [8].约瑟夫·海勒新写实主义小说初探[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9)
    • [9].对新写实主义小说创作风格的探讨——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5(15)
    • [10].刘震云在创作转型中“人”的主题发展[J]. 云梦学刊 2008(S1)
    • [11].论《烦恼人生》世俗书写的美学意义[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20(05)
    • [12].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J]. 新课程(中旬) 2013(04)
    • [13].寂寞而自由的歌者——论池莉新写实小说创作中的“生活”元素[J]. 知音励志 2016(06)
    • [14].对新写实主义小说创作特点的探讨——以《烦恼人生》为例[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4)
    • [15].媒介文化与“非虚构”写作[J]. 文艺评论 2015(07)
    • [16].解读方方《惟妙惟肖的爱情》[J]. 牡丹 2016(08)
    • [17].浅析萨特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点[J]. 青年文学家 2011(22)
    • [18].繁华退场后的另一种人生悲凉——探析新写实主义小说《一地鸡毛》[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 [19].《手机》: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J]. 写作 2008(03)
    • [20].析反讽艺术 品百态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导读[J]. 中学语文 2018(15)
    • [21].方方《风景》的创作特色[J]. 文学教育(中) 2013(12)
    • [22].食本性遮蔽下的精神世界本相——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再解读[J]. 长江丛刊 2018(07)
    • [23].消费主义文学思潮与池莉的媚俗化倾向[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24].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7)
    • [25].从狂欢到颠覆:新时期文学知识分子形象的流变[J]. 郑州师范教育 2016(01)
    • [26].《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6期(总56-61期)总目次[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6)
    • [27].论第三代诗歌运动及其诗的日常化倾向[J]. 学术探索 2008(02)
    • [28].池莉与方方小说对世俗生活的再现综述[J]. 文学教育(下) 2009(11)

    标签:;  ;  ;  

    价值的背离与意义的消解 ——以生态文艺学的眼光来看新写实主义文化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