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贫困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贫困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贫困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徐充

导师: 潘石

关键词: 转型期,城镇贫困,战略对策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问题。论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城镇贫困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在界定贫困问题的基本范畴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及西方经济学贫困理论进行了述评,并提出我国城镇贫困的界定标准及具体内涵。其次,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城镇贫困现状进行了全面透视,分析了现阶段城镇贫困群体的结构、分布、规模和特征,阐述了城镇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指出了城镇贫困的负面影响,并深刻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产生并扩大的经济、社会及个人家庭因素。再次,指出我国城镇反贫困的治理难点,并通过对一些国家的反贫困经验借鉴,具体论述了应如何构建我国城镇反贫困战略与对策体系,提出我国城镇反贫困要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论文目录:

导论

1. 研究的背景与动因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动因

2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2.1 研究范围

2.2 研究方法

3 论文的思路与框架

3.1 论文思路

3.2 论文框架

4 主要创新点

第1章 贫困问题的理论阐释

1.1 基本范畴的科学界定

1.1.1 贫困的涵义及特征

1.1.2 贫困的类型划分

1.1.3 贫困的测量标准

1.2 贫困理论文献述评

1.2.1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1.2.2 西方经济学贫困理论文献述评

1.3 城镇贫困释义解读

1.3.1 城镇贫困标准的界定

1.3.2 城镇贫困内涵的理解

第2章 转型期城镇贫困现状透视

2.1 城镇贫困群体的识别界定

2.1.1 识别城镇贫困群体的方法

2.1.2 城镇贫困群体的界定

2.2 城镇贫困人口的结构与分布

2.2.1 贫困人口的结构

2.2.2 贫困人口的分布

2.3 城镇贫困群体的规模与特征

2.3.1 贫困群体的规模

2.3.2 贫困群体的特征

2.4 城镇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

2.4.1 物质生活状况

2.4.2 非物质生活状况

2.5 城镇贫困的负面效应

2.5.1 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2.5.2 损害效率与公平

2.5.3 累积社会动荡因素

第3章 转型期城镇贫困致因分析

3.1 计划经济的积淀

3.1.1 基本政策的失误

3.1.2 产业结构的畸形

3.2 市场经济的挑战

3.2.1 竞争导致的优胜劣汰与两极分化

3.2.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冲击

3.3 体制转型的影响

3.3.1 产业结构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

3.3.2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3.4 个人和家庭因素的制约

3.4.1 贫困者的自身素质

3.4.2 贫困者的家庭负担

第4章 当前我国城镇贫困的治理难点

4.1 脱贫致富的基本困难

4.1.1 社会环境封闭,产业结构单一

4.1.2 企业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

4.1.3 失业率居高不下,再就业形势严峻

4.1.4 经济体制转轨,区域劣势显现

4.1.5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功能不足

4.1.6 基础设施薄弱,要素配置不佳

4.2 令人关注的主要问题

4.2.1 反贫困力量单一,社会调控力度不够

4.2.2 主体利益多元化,反贫困力量相互削弱

4.2.3 资金使用分散低效,难以形成反贫合力

4.2.4 反贫困主体理念陈旧,扶贫措施滞后

4.2.5 政策缺少连续性,功利主义现象严重

4.2.6 反贫困主体素质较低,扶贫工作效率不高

4.3 目前存在的最大障碍

4.3.1 教育投资不足,贫困主体难以受益

4.3.2 公共卫生事业落后,贫困者身体素质低下

4.3.3 生活环境封闭,贫困者观念落后

第5章 城镇反贫困的国际经验借鉴

5.1 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及经验总结

5.1.1 制度安排

5.1.2 经验总结

5.2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总结

5.2.1 主要做法

5.2.2 经验总结

5.3 对我国城镇反贫困的启示

5.3.1 提升城镇贫困者素质,创造条件让其参与扶贫

5.3.2 反贫机制的设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5.3.3 加大政府对城镇反贫困的支持力度

5.3.4 健全社会保障的相关立法

5.3.5 积极利用各种组织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反贫合力

第6章 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的战略架构

6.1 制定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6.1.1 理论依据

6.1.2 指导思想

6.1.3 基本原则

6.2 战略目标的设定及意义

6.2.1 战略目标的合理设定

6.2.2 合理设定战略目标的意义

6.3 城镇扶贫的模式选择

6.3.1 发展极反贫困模式

6.3.2 人力资本投资模式

6.3.3 制度反贫困模式

6.3.4 社会基本保障模式

6.3.5 综合反贫困模式

第7章 解决我国城镇贫困问题的对策

7.1 完善公共政策,加强宏观调节

7.1.1 创造有利于缓解城镇贫困的政策环境

7.1.2 加大分配领域的国家干预力度

7.1.3 加快实施再就业工程

7.1.4 积极开发社会志愿性资源

7.1.5 增加对城镇反贫困的资金投入

7.2 推进理论创新,健全监测系统

7.2.1 推进城镇反贫困理论创新

7.2.2 健全城镇贫困监测系统

7.3 加强反贫困主体建设,提高反贫困主体素质

7.3.1 提高政府反贫困工作能力

7.3.2 加强反贫困领域非政府组织素质建设

7.3.3 提高贫困主体自身素质

7.4 建立有效脱贫机制,推进反贫困制度创新

7.4.1 改革传统的反贫困模式

7.4.2 推进反贫困制度创新

7.5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社会保障功能

7.5.1 拓宽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7.5.2 健全社保法制监督体系

7.5.3 妥善解决社会保障中的突出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 张应禄.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标签:;  ;  ;  

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贫困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