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中绝论文-秦步焕

墨学中绝论文-秦步焕

导读:本文包含了墨学中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墨学,“中绝”,墨家,唯物史观

墨学中绝论文文献综述

秦步焕[1](2017)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墨学“中绝”之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墨学昙花一现后中途断绝,后人称之为墨学"中绝"。唯物史观视域下审视墨学"中绝",可以发现墨学在理论上具有不适应性,即不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实践中具有不相容性,即不能突破各种势力的"围追堵截",最后招致"中绝"。(本文来源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振华[2](2011)在《墨学“中绝”之因及时代意义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时期,墨学与儒学是颇有影响的两家学派。而至秦汉,由于种种原因,墨学陷于"中绝",这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均有消极影响。当今,探讨墨学"中绝"之因、认识墨学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1年04期)

桑东辉[3](2006)在《墨学“中绝”的五大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墨家是先秦诸子中颇具影响、号称“显学”的重要学派。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到了汉代就无传了,像一颗流星般划过中国思想界的耿耿长夜。墨学“中绝”主要存在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阶级基础、组织形式等五个方面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泰山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魏明云[4](2006)在《论墨学中绝的组织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墨学兴衰是与墨家组织的存亡相始终的。墨家小手工业者的群体出身以及学说的最终指向决定了墨家对于组织的选择,并借组织这种外力手段来谋求学说的存在与发展。和同时代的诸子相比,特别是相对于儒家来说,墨家显然缺少那种与生俱来的文化优越感,“儒家的整个阶层继续担任礼仪方面或神圣的传统文献方面的专家”,而墨家团体是照着当时手工业行会的习惯组织成的,是一群为温饱而辛劳的“持手而食者”,是百工之一。这一切决定了墨家必需采用外力来推动学说。于是,墨家选择了组织并潜心经营。墨家组织的加入不但有着苛刻的条件,组织内也制定有不受外界染指的、严格的律法,不容变更的、圣经般的学说和靠继承得来的、高高在上的巨子,并且一旦成为组织成员,那你的生死大故皆隶属于它。如此严格的、有别于其他学说的墨家,在一盘散沙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确吸引了众多目光,也随即带来了学说的繁荣与昌盛。然而,在组织为墨家带来荣耀的同时,也为学说的消亡埋下了致命的因子。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是靠其高明的管理与有效地运作,而学说生命力的长久则是依靠其本身丰富的内涵、完善的体系以及所拥有的开放特质。墨家却把组织与学说捆绑在一起,以组织的威力来替代学说的作用,似乎学说只是组织行动的旗帜,它的作用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让组织的命运来决定学说的存亡。墨家这种手段与理念的不断应用,造成了学说对组织的过分依赖,和自身的不思进取,导致了墨家组织成员对领导者——-巨子的人身依附和巨子的个人崇拜,也势必影响到组织的稳定性,且使得学说具有宗教化倾向,以过于严密的军事组织形态出现的学说易遭受各种外力的注意和打压。最终,墨家组织溃散之时,也就是墨家学说的消亡之日。(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6-05-01)

郑杰文[5](2004)在《《新书》《淮南子》等所见西汉前期的墨学流传——“墨学中绝”说的再检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西汉前期人的着述中 ,儒墨并举、孔墨同称 ,说明此时期墨学地位与儒家难分仲伯。西汉前期人十分明了儒墨学说的种种对立 ,说明此时期墨家思想学说依旧在流传。那么清代汪中、孙诒让等人所说的“墨学西汉中绝论”便有失检点 ,可见盲目崇信前人成说的学术态度并不足取。(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林庆[6](2003)在《墨学“中绝”论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质疑墨学“中绝”论 ,以引起学界注意文化转移现象特别是应该从墨学与大众俗文化之间的关系认真加以审视。(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03年01期)

杨建平[7](2002)在《试论墨学中绝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墨学中绝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墨学中绝的原因有叁 :一是墨学在战国之后失去了其学说存在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二是墨学在秦汉时期不符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叁是墨家学派自身组织的严密性和研究发展方向的技术性使墨学日益封闭和保守 ,很难经过思想世俗化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02年05期)

欧阳晓东[8](1997)在《墨学中绝与李约瑟疑难及雷斯蒂沃困惑──兼说新世纪文化构建起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天,立足于中外科学文化历史,回首审视东周末的墨学中绝和20世纪末的西学东进,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是“李(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1997年06期)

白奚[9](1996)在《墨学中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她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而这些不足,可以说正是现代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家(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1996年12期)

周才珠[10](1994)在《墨学中绝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历史上学术的黄金时代,当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正由以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剧变,学术也随之由官府向民间转变。西周时代,“学在官府”,学术由贵族把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贵族制度不仅在经济上逐渐解(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4年04期)

墨学中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春秋时期,墨学与儒学是颇有影响的两家学派。而至秦汉,由于种种原因,墨学陷于"中绝",这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均有消极影响。当今,探讨墨学"中绝"之因、认识墨学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墨学中绝论文参考文献

[1].秦步焕.唯物史观视域下墨学“中绝”之原因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

[2].张振华.墨学“中绝”之因及时代意义新论[J].丝绸之路.2011

[3].桑东辉.墨学“中绝”的五大原因探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6

[4].魏明云.论墨学中绝的组织因素[D].河南大学.2006

[5].郑杰文.《新书》《淮南子》等所见西汉前期的墨学流传——“墨学中绝”说的再检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6].林庆.墨学“中绝”论质疑[J].学术探索.2003

[7].杨建平.试论墨学中绝的原因[J].甘肃社会科学.2002

[8].欧阳晓东.墨学中绝与李约瑟疑难及雷斯蒂沃困惑──兼说新世纪文化构建起点[J].湖南社会科学.1997

[9].白奚.墨学中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J].哲学研究.1996

[10].周才珠.墨学中绝探微[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标签:;  ;  ;  ;  

墨学中绝论文-秦步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