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伴随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成份指数及其衍生品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对象,比如在全球范围内非常著名、拥有极高市场认可度的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和日经225指数等。众所周知,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瞬息万变,各国为了确保上述指数始终具有样本代表性与投资标杆作用,通常会对指数进行定期调整或是临时调整,每次指数调整调入或调出一批股票后,市场中以该指数为标的进行跟踪投资的产品诸如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指数基金等就需要修订投资产品组合,以规避非系统性投资风险、降低跟踪偏差。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调整行为通常会在调整事件发生的某段期限内密集操作,且操作方向一致:购买调入股票、抛售调出股票,他们的群体行为将对股票价格和成交量产生影响,进而引发在市场中被称为“指数效应”的金融异象。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已在众多国家的股票市场中发现了上述指数效应,为验证在中国市场中该金融异象是否存在,及其在中国特殊的投资市场中有何特殊的表现,本文以A股市场中最重要、最具样本代表性的沪深3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从2005年6月22日该指数正式发布之日起至2011年1月3日的调整事件为样本,其中调整次数共计27次,涉及调整的公司股票一共有574只。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异常收益率、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异常成交量比率等为衡量指标,对我国的指数效应展开实证,实证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在事件窗口期内,沪深300指数调整涉及的股票价格效应与成交量效应有何表现?二是调入与调出两类样本组的表现有何不同?三是2010年4月17日中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推出后,指数效应会不会像国外经验一样表现得更加显著,股指期货在我国对指数影响是否显著?四是我国A股市场的指数效应表现支持哪些指数效应的理论基础和假说?根据以上研究设计,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1.沪深300指数的指数效应在我国A股市场中存在,且效应表现显著。具体来看,调入类股票的价格效应出现时点较早,但在长期内不显著。从公告日前18日(AD-18)就开始出现了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逐日递增趋势,并持续到生效日后第30天也未出现反转,这说明调入事件中市场存在反应超前,但在调整实施之后却反应不足。而调出类股票价格效应发生时点较晚,但表现剧烈,在公告日后第6天后(AD+6)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急速下跌,随后在生效日(ED)当天实现V型反转。该结论表明我国调出类股票的实证结论并不支持不完美替代假说中所称的价格效应具有长期性。2.调入类股票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递增趋势平缓,而调出类则表现剧烈,数值波动较大;两类股票价格效应出现时点前后不同,且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折线趋势明显相异,这二者的非对称性说明我国A股市场的数据支持市场分割假说。3.调入与调出类股票的成交量效应表现较为相似。两类股票均在公告日之后才出现明显的交易量扩大迹象,并在生效日之后快速收缩,回落到期望值1以下。相较于价格效应,调出与调入两类股票的成交量在长期内表现均不显著。同时,将异常成交比率与异常收益率联系起来,发现在公告日至生效日期间二者具有同起同落的关系,这与价格压力假说相一致,但与其它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发现价格压力假说仅在此阶段内存在。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以更具样本代表性的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此前,国内关于指数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始于2004年之后,在近5年内才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深化,但研究对象和方式仍较为单一,多数选取上证50、上证180或深圳成份指数为样本,这些指数因为各自归属于沪市或深市,不能准确而全面的反应我国A股市场的整体走势,2005年4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发布了沪深300指数,这是我国股票市场内的第一只横跨沪深两市的成份指数,具有极强的样本代表性和市场认可度,这为本文实证结果的全面与准确性提供了基础条件。第二,综观国内现有的关于指数效应的文献,大多在估计股票的期望收益率时采用了“平均收益率法”,直接使用对应的同期大盘指数收益率值直接代表E(Rit),该办法简单、易操作,但是Chandra,Moriarty和Willinger(1990)进行了更为仔细的专门对比实证,他们在结论发现,用平均收益率法来估计AR有严格的假设条件,须满足独立同分布,相较之下,市场模型法更精确。因而本文未采用国内较流行的平均收益率法,而是在估计期望收益率时分别对每只股票进行了最小二乘估计,以确保结果更真实有效。本文在获取原始样本之后,采用了国外通行的更为严格的数据剔除办法,以规避被调整股票的其他事件诸如合并收购、资产重组等信息影响异常收益率计算时的可信度。第三,在国内关于指数效应的所有文献中,本文首次观察研究2010年4月17日沪深300指数合约推出后,是否对股票的价格效应与成交量效应构成显著影响。而实证数据结论证明了作者猜测,本文发现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我国指数效应的发生时点、持续时长、显著性程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衡量我国当前指数化投资以及指数衍生品的发展程度,同时为我国的指数投资完善途径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本面价格效应分析:来自中国A股的证据[J]. 财经问题研究 2019(04)
- [2].“零价格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2)
- [3].基于参照价格效应下引入自有品牌的零售商定价决策[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4].参照价格效应下的绿色供应链协调机制[J]. 系统管理学报 2020(05)
- [5].考虑参照价格效应的易逝品定价与订购策略[J]. 控制与决策 2019(09)
- [6].“营改增”的价格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9(08)
- [7].考虑参照价格效应及异质性消费者的预售决策[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12)
- [8].考虑参照利润和参照价格效应的订货与定价联合决策[J]. 管理学报 2020(04)
- [9].基于贸易管控、价格支持下的中国区域间玉米价格效应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20(06)
- [10].中国A股市场价格效应异像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8(01)
- [11].电力市场价格效应分析与国民经济关联预警平台开发[J]. 电力建设 2016(03)
- [12].企业债信用等级迁移的价格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 2019(06)
- [13].危机事件及政策变动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研究——基于剔除直接价格效应的中国入境旅游收入[J]. 旅游学刊 2013(03)
- [14].全球价值链中的关税成本效应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8)
- [15].具有参照价格效应的供应链研究综述[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11)
- [16].加征关税对市场价格影响研究——基于中美经贸摩擦对关税价格效应的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8)
- [17].限售股解禁的价格效应研究[J]. 金融研究 2010(09)
- [18].金融变量的产出、价格效应及非线性效应研究[J]. 经济学动态 2008(12)
- [19].中国煤炭消费与影响因素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煤炭消费的非对称价格效应[J]. 资源科学 2010(10)
- [20].考虑参照价格效应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机制设计[J]. 控制与决策 2017(07)
- [21].利率与汇率的价格效应及政策协调研究——基于货币稳定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3(04)
- [22].价格效应的作用机理及其分解[J]. 时代教育 2015(11)
- [23].汇率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J]. 财贸研究 2009(05)
- [24].我国创新型货币政策的利率效应和价格效应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 [25].随机生产下零售商二次降价的供应链协调模型[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6].网络直播平台盈利模式、利润变化及驱动因素——基于欢聚时代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12)
- [27].收入不平等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6(09)
- [28].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通货膨胀的渠道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9].国家物资储备局市场运作的干预模型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9(05)
- [30].权证发行的价格效应分析[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