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沉管砂岩桩加固饱和淤泥地基机理研究

振动沉管砂岩桩加固饱和淤泥地基机理研究

一、振动沉管砂石桩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机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党昱敬,程少振,刘天翔[1](2022)在《从刚性桩复合地基发展历程看短螺旋挤土工艺刚性桩复合地基综合技术优势》文中研究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因加固效果显着而备受工程界青睐,目前已在高层建筑、市政、高铁等土木工程领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形成机理和成桩工艺沿革的简述和梳理,着重阐述钻头改进后的短螺旋挤土工艺(简称SDS工艺)及其综合技术优势。具有挤密和置换双重作用的SDS工艺所形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可使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达到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1~1.5倍,且当地基土层构成和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相同时,刚性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比传统长螺旋非挤土工艺提高30%~50%。与此同时,SDS工艺与振动沉管工艺和传统长螺旋非挤土工艺相比,适应地层范围广,无噪声和振动影响,无泥土污染、渣土运输及弃土场地等不良环保和资源浪费问题。

程少振,党昱敬[2](2021)在《双向螺旋挤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特点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因加固效果显着而备受工程界青睐,目前已在高层建筑、市政、高铁等领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形成机理和成桩工艺沿革的简述和梳理,着重阐述通过对钻头改进后的双向螺旋挤土施工工艺,简称SDS施工工艺。采用SDS施工工艺形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挤密和置换双重作用,可使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达到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1~1.5倍,且当地基土层构成和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相同时,与传统长螺旋非挤土施工工艺相比,刚性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提高30%~50%。与振动沉管成桩和传统长螺旋非挤土施工工艺相比,SDS施工工艺适应地层范围广,既无噪声和振动影响,也无泥土污染、渣土运输及弃土场地等不良环保和资源浪费问题。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3](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指出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尹小卡[4](2020)在《粉细砂液化与CFG桩施工工艺参数关系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螺旋钻孔CFG桩复合地基施工过程中的饱和砂土液化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工程问题。饱和砂土液化会导致地面喷砂冒水、CFG桩顶下陷、CFG桩窜孔等工程环境问题,使CFG桩复合地基的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给工程造成劳动力浪费和经济损失。为避免在长螺旋钻孔CFG桩施工过程中出现饱和砂土液化问题,深入研究长螺旋钻孔CFG桩施工和饱和砂土液化的关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设计制作室内用长螺旋钻孔CFG打桩机,在实验室内模拟饱和砂土中长螺旋钻孔CFG桩施工模型试验,研究了转速和桩间距两个施工参数对饱和粉细砂液化的影响,分析了转速、桩间距对饱和粉细砂液化的原因,建立了施工参数与饱和粉细砂液化的关系模型。研究结论如下:(1)长螺旋钻杆对饱和粉细砂的循环剪切扰动是饱和粉细砂液化的主要原因,钻杆转速和桩间距是饱和粉细砂液化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相同桩间距条件下,转速越大,饱和粉细砂的液化程度越大,在相同转速条件下,桩间距越小,饱和粉细砂的液化程度越大。(2)长螺旋钻杆转速增大和桩间距减小,超孔隙水压力波动幅度变大,峰值变大,谷值变小,峰值变大说明饱和粉细砂的液化程度变大,谷值变小说明抽吸作用变明显。(3)饱和细砂的超孔隙水压力波动幅度大于饱和粉砂的超孔隙水压力波动幅度,饱和细砂的液化程度更重,饱和细砂的液化现象更明显,饱和细砂中的CFG桩外观更差。(4)饱和粉细砂的液化程度变大会导致试验过程中的饱和粉细砂的形状变差、冒水现象加重、桩顶混凝土发生下陷、桩身窜孔相连,同时导致试验后CFG桩的外观变差,桩长变短,桩径扩径变大。(5)转速与桩间距的比值与饱和粉细砂的液化程度存在函数关系,随着比值增大,饱和粉细砂的液化程度迅速增长,比值继续增大,饱和粉细砂的液化程度缓慢增大,比值达到某一定值时,饱和粉细砂的液化程度不变。

赵新瑞[5](2019)在《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及盐沼泽共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德令哈至香日德高速公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青海省西北部海西州境内,是交通运输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八纵八横”骨架路网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65km。其沿线广泛分布有盐渍土、盐碱沼泽、风积沙、地震液化土等特殊地基,沿线土质以粉细砂为主,粉粘土颗粒含量极低,地基土地震液化特征明显,同时兼具盐碱沼泽等软土地基特征,给德香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带来挑战,也给德香公路施工及运营质量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地震液化及其和盐碱沼泽共生路段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德香公路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现状,依托德香高速公路建设,对可液化土地基提出合理的判别方法,通过优化设计选择合理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提出相关质量检验控制标准指标和方法,提出青海省地震液化及其与盐碱沼泽共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法。通过对德香高速强夯置换法处理中等液化路基段和挤密碎石桩处理严重液化路基段施工方案和现场实验检测及分析,发现强夯置换法处理中等液化路基是成功的,粉砂地基经过强夯置换法处理后,强夯置换墩的承载力达到300kPa,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达到160kPa,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碎石桩时,质量控制重点为灌砾石量及振动挤密的过程。通过动力触探试验得知,桩间土和碎石桩均满足中密以上要求。结合德香公路盐渍土及粉砂土地基的处理工艺,有计划地在地基不同处理区域对土压力、地表沉降、地下水位进行观测研究,发现复合地基中桩(墩)间土桩(墩)体的作用是非线性关系,桩土应力比为非线性变化,其大小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大而发生改变,最后会随着复合地基桩(墩)间土和桩(墩)的变形协调,一起承担荷载,桩土应力趋于稳定。结果表明,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碎石桩“桩土应力比”宜取1.2—1.5,“桩土应力比”宜取2.5—2.7;若桩体密实度提高,可增大桩土应力比。

杨清峰[6](2019)在《云锡牛坝荒尾矿库隔离坝地基中碎石桩抗尾砂液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尾矿库是一个巨大的危险源,库中尾砂大多数是有害物体,一旦发生溃坝,库内的尾矿堆积物将奔涌而出,不仅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还给下游居民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防止尾矿库溃坝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个旧市云锡公司牛坝荒尾矿库库下游为个旧市区及卡房镇,库内尾矿堆存量约3150.63万m3,坝高27.11m,为三等库。目前,尾矿库已闭库。为了提高牛坝荒尾矿库的抗洪能力,在该尾矿库的天生坝(均质土坝)坝前350m处修建一座隔离坝,隔离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洪水工况下排洪系统损坏后,隔离坝能临时挡水,为尾矿库防洪系统的修复争取一定的时间;防止尾矿库因为洪水漫顶而引起溃坝,确保个旧市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以牛坝荒尾矿库中的隔离坝地基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加固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分析碎石桩在尾砂地基中的抗液化性能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碎石桩加固后的尾砂地基抗液化能力明显提高,能够保证隔离坝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不会因为发生液化现象而破坏。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所示:(1)实地勘察取样,对取回的尾砂样品进行颗粒分级;通过室内三轴剪切试验确定尾砂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等参数;通过渗透试验,确定尾砂的渗透系数;为后期建立数值模拟提供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2)运用FLAC-3D软件分析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未采用碎石桩加固隔离坝地基发生液化的情况。通过在隔离坝下部尾砂不同深度布置监测点的方式,得出隔离坝地基尾砂液化的最大深度为6m。(3)借助FLAC-3D软件分析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采用碎石桩加固后的隔离坝地基发生液化的情况。进行群桩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经过碎石桩加固后的隔离坝地基的抗液化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够保证碎石桩上部的隔离坝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不会因为地基液化而被破坏。进行单桩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尾砂地基中碎石桩周围超静孔隙水压力和超空压比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

王安国[7](2018)在《安康机场高填方膨胀土地基动力加固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膨胀土是一种吸水容易膨胀,失水容易收缩的高塑性粘土。由于膨胀土土体裂隙分布不规律,加上膨胀土的破坏具有浅层性、渐进性、长期潜伏性,它常常会导致各种工程灾害,给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次,安康迁建机场高填方工程填筑高度和填方范围在全国也是较大工程之一,而高填方的地基加固是保证整个填方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通过现场踏勘、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在场区选出3块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选择普通强夯、强夯置换、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三种工艺分别对安康迁建机场膨胀土试验区进行地基加固,开展三种工艺加固前后膨胀土地基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试验、压缩试验、直剪试验等室内试验,为筛选出最佳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从室内试验结果得到,三种工艺加固后和天然膨胀土地基相比,压缩模量和抗剪强度等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其中,强夯置换的强度指标提高幅度最大。其次,开展浅层平板载荷、重型动力触探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加固前后地基的地基承载力和土层密实度的变化情况。然后分别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和分层总和法计算了三种工艺的沉降变形量,分析了地基土的沉降变形规律。最后,选取压缩模量、内摩擦角、地基沉降变形量等参数为评价指标,通过熵权法筛选出强夯置换为安康机场膨胀土地基的最佳工艺,为后期高填方工程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和参考价值。

党昱敬[8](2016)在《人工地基设计问题分析研究》文中提出软弱地基经加固处理后,形成人工地基,对在地震设防区消除液化影响措施的两种方法四种工艺设计计算方法和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可供设计参考。

王震[9](2016)在《多类型桩加固饱和粉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碎石桩复合地基是广泛采用的抗液化加固措施之一。近几年,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工程中常采用碎石桩与其它类型桩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本文以碎石桩与CFG桩组成的多类型桩复合地基为例,研究了其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抗液化效果及动力响应特性。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FLAC3D软件,对饱和粉土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地震作用下的超孔隙水压力、超孔压比、水平加速度、竖向变形以及震后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饱和粉土地基浅层和深层处超孔压比较小,土体未发生液化,液化主要集中在地基中部。(2)对单类型桩复合地基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和震后分析,研究了桩体参数(桩长、桩径、桩间距、渗透系数、桩体刚度)、地震动以及附加荷载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及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地震期,碎石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与饱和粉土地基相比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或消除液化,桩间土的沉降量和水平加速度峰值均有所减小,但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更明显。(3)对CFG桩与碎石桩组成的多类型桩复合地基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和震后分析,研究了桩体参数(桩长、桩径、桩间距)、地震动、桩型比以及附加荷载对多类型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及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类型桩复合地基中,CFG桩主要发挥桩体效应,碎石桩主要发挥排水效应;多类型桩复合地基既能减小超孔压积累、消除液化,又可减小地基的竖向以及震后变形,集中了两类桩各自的优点;与单类型桩复合地基相比,相同条件下,多类型桩复合地基的抗液化效果最为显着,但动变形小于碎石桩复合地基而大于CFG桩复合地基;当CFG桩与碎石桩比例为5:4时,多类型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最显着;多类型桩复合地基的桩间距宜取4D。

刘汉龙,赵明华[10](2016)在《地基处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近年来我国地基处理技术与应用得到了持续、长足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方法不断涌现。该文系统简要地回顾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与理论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近五年逐渐发展的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地基处理新技术;结合地基处理相关规范的编制情况,探讨了标准化建设历程及地基处理技术与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振动沉管砂石桩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机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振动沉管砂石桩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从刚性桩复合地基发展历程看短螺旋挤土工艺刚性桩复合地基综合技术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SDS工艺技术特点
2 SDS工艺的综合技术优势
3 SDS工艺刚性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流程
4 结语

(2)双向螺旋挤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特点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形成机理和成桩工艺沿革
2 SDS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和综合优势
3 采用SDS施工工艺所形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
    3.1 SDS施工工艺对天然地基基体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增强机理
    3.2 SDS施工工艺挤密处理后桩间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参数计算
    3.3 采用SDS施工工艺所形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
4 SDS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过程及单桩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
5 结论

(3)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4)粉细砂液化与CFG桩施工工艺参数关系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砂土液化研究现状
        1.2.2 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和砂土液化理论
    2.1 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
        2.1.1 CFG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
        2.1.2 CFG桩复合地基作用
        2.1.3 长螺旋钻孔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
    2.2 砂土液化理论
        2.2.1 砂土液化的机理
        2.2.2 砂土液化的判别
        2.2.3 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
3 长螺旋钻孔CFG桩施工室内模型试验
    3.1 长螺旋钻孔CFG桩施工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验分组
        3.1.3 试验技术路线
        3.1.4 试验中传感器和桩位布设
    3.2 长螺旋钻孔CFG桩施工模型试验设备制备
        3.2.1 刚性模型箱的制备
        3.2.2 长螺旋钻孔CFG打桩机的设计
        3.2.3 孔隙水压力计和数据采集系统
    3.3 砂土的颗粒级配和密度
        3.3.1 砂土的颗粒级配
        3.3.2 砂土的密度
    3.4 长螺旋钻孔CFG桩施工模型试验步骤
        3.4.1 试验前的土样制备
        3.4.2 试验中的施工步骤
        3.4.3 试验后的开挖
    3.5 长螺旋钻孔CFG桩施工模型试验
        3.5.1 饱和细砂中单桩模型试验
        3.5.2 2d桩间距饱和细砂中群桩模型试验
        3.5.3 3d桩间距饱和细砂中群桩模型试验
        3.5.4 4d桩间距饱和细砂中群桩模型试验
        3.5.5 3d桩间距饱和粉砂中群桩模型试验
4 长螺旋钻孔CFG桩施工模型试验现象分析
    4.1 转速对单桩试验饱和细砂液化的影响
        4.1.1 转速对单桩试验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4.1.2 转速对单桩试验桩身质量的影响
    4.2 转速对群桩试验饱和细砂液化的影响
        4.2.1 转速对群桩试验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4.2.2 转速对群桩试验桩身质量的影响
    4.3 桩间距对群桩试验饱和细砂液化的影响
        4.3.1 桩间距对群桩试验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4.3.2 桩间距对群桩试验桩身质量的影响
    4.4 群桩试验时饱和粉砂、细砂的液化研究
        4.4.1 群桩试验时饱和粉砂、细砂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4.4.2 群桩试验时饱和粉砂、细砂中桩身质量的变化
    4.5 转速、桩间距与粉细砂液化的关系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及盐沼泽共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震液化土地基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盐碱沼泽地基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可液化土地基判别技术
    2.1 地震液化的判别方法
        2.1.1 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判别
    2.2 德香高速公路粉细砂物理特征
        2.2.1 颗粒级配
        2.2.2 击实特征
    2.3 德香高速公路粉细砂力学特征
        2.3.1 加州承载比(CBR)
        2.3.2 回弹模量
        2.3.3 抗剪强度指标
    2.4 粉细砂地震液化的动三轴试验研究
        2.4.1 试验设备
        2.4.2 试验方法
        2.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震液化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3.1 地基处治方案比选
    3.2 强夯置换法处理中等液化地基技术研究
        3.2.1 强夯置换法和强夯法的加固机理
        3.2.2 实体工程设计与施工
        3.2.3 数据分析与成果总结
        3.2.4 本节小结
    3.3 碎石桩处理严重液化地基技术研究
        3.3.1 碎石桩加固机理
        3.3.2 实体工程设计与施工
        3.3.3 数据分析与成果总结
        3.3.4 本节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震液化与盐沼泽共生地基处理研究
    4.1 地震液化与盐沼泽地基处治方案比选
    4.2 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与盐沼泽共生地基处治方案
    4.3 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试验研究
        4.3.1 碎石桩处治设计
        4.3.2 碎石桩处治施工
        4.3.3 现场测试
        4.3.4 试验数据分析
    4.4 强夯置换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试验研究
        4.4.1 强夯置换处治设计
        4.4.2 强夯置换处治施工及施工工艺改进
        4.4.3 现场测试
        4.4.4 强夯置换复合地基试验结果分析
        4.4.5 强夯复合地基加固效果试验研究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云锡牛坝荒尾矿库隔离坝地基中碎石桩抗尾砂液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碎石桩抗液化性能研究现状
        1.3.1 碎石桩应用的发展
        1.3.2 碎石桩抗液化机理及研究现状
        1.3.3 碎石桩抗液化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牛坝荒尾矿库工程特性
    2.1 牛坝荒尾矿库工程概况
    2.2 牛坝荒尾矿库地形、地貌介绍
    2.3 库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3.1 区域地质
        2.3.2 地层岩性
        2.3.3 水文地质条件
        2.3.4 渗流稳定问题
        2.3.5 地震
    2.4 区域气象
    2.5 尾矿库的在线监测系统
    2.6 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2.6.1 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2.6.2 尾矿库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2.7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牛坝荒尾矿库尾砂物理力学实试验分析
    3.1 尾矿取样
    3.2 尾矿颗粒分析试验
        3.2.1 试验器材
        3.2.2 试验过程
        3.2.3 试验结果分析
    3.3 尾矿三轴剪切实验
        3.3.1 试验器材
        3.3.2 试验过程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尾矿渗透试验
        3.4.1 试验器材
        3.4.2 试验过程
        3.4.3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尾矿库中未加固碎石桩的液化数值模拟
    4.1 FLAC-3D简介
    4.2 本构模型
    4.3 FLAC-3D的计算步骤
    4.4 FLAC-3D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理论
        4.4.1 动力荷载的类型
        4.4.2 边界条件
        4.4.3 地震荷载的输入
        4.4.4 力学阻尼
        4.4.5 动孔压模型与土体液化
    4.5 FLAC-3D流固耦合简介
        4.5.1 FLAC-3D渗流分析的基本功能
        4.5.2 流固相互作用的两种计算模式
        4.5.3 渗流计算参数设定
        4.5.4 流体边界条件
    4.6 未加固碎石桩的液化数值模拟
        4.6.1 建立模型
        4.6.2 模型基本假定
        4.6.3 静力计算
        4.6.4 动力计算
        4.6.5 监测点位置
        4.6.6 七级地震作用下模型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尾矿库中加固碎石桩的液化数值模拟
    5.1 群体碎石桩加固液化的尾砂地基数值模拟分析
        5.1.1 建立模型
        5.1.2 模型基本假定
        5.1.3 静力计算
        5.1.4 动力计算
        5.1.5 监测点位置
        5.1.6 群体碎石桩模型结果与分析
    5.2 单根碎石桩加固液化的尾砂地基数值模拟分析
        5.2.1 建立模型
        5.2.2 模型基本假定
        5.2.3 静力计算
        5.2.4 动力计算
        5.2.5 监测点位置
        5.2.6 单根碎石桩模型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7)安康机场高填方膨胀土地基动力加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研究现状
        1.2.2 普通强夯研究现状
        1.2.3 强夯置换研究现状
        1.2.4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2 区域气候、气象
    2.3 地形地貌
    2.4 区域地质构造
    2.5 地层岩性
第三章 强夯法及挤密桩加固机理及设计参数选择
    3.1 普通强夯法
        3.1.1 普通强夯作用机理
        3.1.2 普通强夯法设计
        3.1.3 普通强夯法技术参数
    3.2 强夯置换法
        3.2.1 强夯置换作用机理
        3.2.2 强夯置换法与普通强夯法的不同
        3.2.3 强夯置换法设计
    3.3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
        3.3.1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作用机理
        3.3.2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设计
        3.3.3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质量控制
第四章 强夯法和挤密桩加固前后膨胀土特性研究
    4.1 室内试验
        4.1.1 液塑限试验
        4.1.2 击实试验
        4.1.3 压缩试验
        4.1.4 直剪试验
    4.2 现场试验研究
        4.2.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4.2.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4.3 小结
第五章 机场膨胀土地基沉降计算
    5.1 FLAC~(3D)概述
    5.2 FLAC~(3D)地基沉降计算
        5.2.1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选取
        5.2.2 膨胀土地基计算结果和分析
    5.3 分层总和法地基沉降计算
        5.3.1 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方法
        5.3.2 机场膨胀土地基沉降变形计算
    5.4 地基沉降变形量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膨胀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研究
    6.1 熵权法与计算原理分析
        6.1.1 熵权法概述
        6.1.2 信息熵的重要计算原理
    6.2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6.3 地基效果计算评价
        6.3.1 评价指标选取
        6.3.2 膨胀土地基评价计算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多类型桩加固饱和粉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地震液化研究现状
        1.2.1 饱和粉土地震液化机理
        1.2.2 可液化地基加固措施
    1.3 复合地基概述
        1.3.1 复合地基的概念
        1.3.2 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
        1.3.3 复合地基抗液化性能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类型桩复合地基动力数值分析模型
    2.1 FLAC3D简介
    2.2 计算模型
    2.3 本构模型
        2.3.1 摩尔—库仑(Mohr-Coulomb)模型
        2.3.2 Finn—Byrne模型
        2.3.3 流—固耦合分析模型
    2.4 模型计算参数
    2.5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
        2.5.1 边界条件
        2.5.2 地震荷载的输入
    2.6 分析步骤
    2.7 小结
第三章 饱和粉土地基动力特性分析
    3.1 饱和粉土地基动力特性分析
    3.2 饱和粉土地基震后沉降变形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类型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分析
    4.1 碎石桩复合地基动力响应分析
        4.1.1 桩长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1.2 桩径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1.3 桩间距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1.4 地震动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1.5 渗透系数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1.6 附加荷载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2 CFG桩复合地基动力响应分析
        4.2.1 桩长对CFG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2.2 桩径对CFG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2.3 桩间距对CFG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2.4 地震动对CFG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2.5 桩体刚度对CFG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2.6 附加荷载对CFG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类型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分析
    5.1 多类型桩复合地基动力响应分析
        5.1.1 桩长对多类型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5.1.2 桩径对多类型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5.1.3 桩间距对多类型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5.1.4 地震动对多类型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5.1.5 桩型比对多类型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5.1.6 附加荷载对多类型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
    5.2 三种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结果综合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地基处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地基处理研究回顾
    1. 1 地基处理概念与发展历程
    1. 2 排水固结法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1. 2. 1 堆载预压
        1. 2. 2 真空预压法
        1. 2. 3 电渗法
        1. 2. 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真空联合电渗法、真空-堆载-电渗联合法等
    1. 3 桩基复合地基
        1. 3. 1 桩-网复合地基
        1. 3. 2 桩-板复合地基
        1. 3. 3 桩-筏复合地基
    1. 4 振密、挤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1. 4. 1 强夯法
        1. 4. 2 振冲密实法
        1. 4. 3 夯实水泥土桩
        1. 4. 4 孔内夯扩法
    1. 5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1. 6 灌入固化物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1. 6. 1 深层搅拌法
        1. 6. 2 高压喷射注浆法
        1. 6. 3 水泥加固地下连续墙法( TRD)
        1. 6. 4 灌浆法
    1. 7 托换、纠倾与迁移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1. 7. 1 托换技术
        1. 7. 2 纠倾技术
        1. 7. 3 迁移技术
2 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2. 1 排水固结法
        2. 1. 1 新近吹填土处理技术
        2. 1. 2 化学电渗法
    2. 2 灌入固化物法
        2. 2. 1 高聚物注浆
        2. 2. 2 微生物注浆
    2. 3 刚性桩复合地基法
        2. 3. 1 刚性桩复合地基
        (1)横截面异形桩
        ( 2) 纵截面异形桩
        ( 3) 组合桩
        ( 4) 浆固碎石桩
        2. 3. 2 柔性桩复合地基
        ( 1) 加筋碎石桩
        ( 2) 布袋加筋注浆桩
        ( 3)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
3 地基处理标准化建设
    3. 1 较为综合性的地基基础规范的修订与编制
        3. 1. 1 GB / T 50783—201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3. 1. 2 JGJ 123—201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3. 1. 3 GB / T 50290—2014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64]
        3. 1. 4 其他地基处理规程
    3. 2以特殊土质为对象的地基处理规范的编制与修订
        3.2.1 GB/T 51064—2015《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3. 2. 2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相关规范
        3. 2. 3 GB / T 50942—2014 《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3. 2. 4 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 1) 增加了术语、基本规定、膨胀土自由膨胀率与蒙脱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关系等。
        ( 2) 增加了“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计算表达式。
        ( 3) 增加了坡地上基础埋深的计算公式。
    3. 3 依据工程条件编制和修订的相关地基处理规范
        3. 3. 1 公路软基处理相关规范
        3. 3. 2 铁路地基处理相关规范
        3. 3. 3 钢制储罐地基处理相关规范
        3. 3. 4 煤矿采空区建( 构) 筑物地基处理相关规范
        3. 3. 5 高填方地基处理相关规范
        3. 3. 6 港口工程地基处理相关规范
4 结论与展望

四、振动沉管砂石桩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机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刚性桩复合地基发展历程看短螺旋挤土工艺刚性桩复合地基综合技术优势[J]. 党昱敬,程少振,刘天翔.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2
  • [2]双向螺旋挤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特点及工程应用研究[J]. 程少振,党昱敬. 建筑科学, 2021(11)
  • [3]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4]粉细砂液化与CFG桩施工工艺参数关系的试验研究[D]. 尹小卡. 郑州大学, 2020(02)
  • [5]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及盐沼泽共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D]. 赵新瑞.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6]云锡牛坝荒尾矿库隔离坝地基中碎石桩抗尾砂液化研究[D]. 杨清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安康机场高填方膨胀土地基动力加固试验研究[D]. 王安国. 西北大学, 2018(01)
  • [8]人工地基设计问题分析研究[J]. 党昱敬. 建筑技术, 2016(12)
  • [9]多类型桩加固饱和粉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研究[D]. 王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10]地基处理研究进展[J]. 刘汉龙,赵明华. 土木工程学报, 2016(01)

标签:;  ;  ;  ;  ;  

振动沉管砂岩桩加固饱和淤泥地基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