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探析

高校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探析

陈大龙哈尔滨工程大学招生就业处150000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其发展与建设程度关乎学校教育功能能否有效发挥。提高高校班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主建设需要从内部和外部着手。本文重点研究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在提出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班级核心团队管理水平、班级凝聚力与班级目标协同度等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而提出推动班级建设内部各影响因素协调运作的相关对策,从而促进班级建设有序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班级目标协同度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随着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经济、社会形势的深刻变革,高校班级建设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的班级建设所存在的封闭、僵化与管制状况对学校管理、学生个人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从班级建设的内部影响因素入手探讨班级建设的策略选择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

高校班级建设的内部影响因素界定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重点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同学、组织同学、教育学生的智能。”[1]高校班级建设不仅关乎学校系统的有机运转,更关系着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部影响因素是指从班级内部出发,考察班级内部各种因素对班级建设所产生的综合影响。高校班级建设尽管受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社会思潮、家庭等的影响,但是这一系列因素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都受制于班级内部影响因素。具体而言,班级内部成员关系、班级学生干部管理水平、班级成员素质、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等内部因素深刻影响着班级建设。

在众多班级建设的内部影响因素中,本文选取三个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分别为班级核心团队管理水平、班级目标协同度、班级内部凝聚力。班级核心团队管理水平是指通过班级核心团队建设,提升班级学生干部的班级管理水平;班级目标协同度是指“班级组织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自觉调整、相互协调、互为促进的程度,两者之间的互动,受协同律的支配,不断从有序到无序,再从无序走向新的有序,从协同到不协同,再从不协同走向新的协同,表明了班级目标与学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的表现与实现程度。”[2]班级内部凝聚力是指班级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它外在的表现为班级成员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班级整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

高校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一)班级核心团队管理水平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大学治理结构的嬗变,尤其是弹性学制、学分制、高校后勤化改革等一系列高校治理变革措施的推进使得高校班级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日趋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打造一支拥有领导力、执行力和创造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班级核心团队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服务者”、“领航者”、“模范者”的角色,他们的素质结构、工作态度、合作能力以及思想状况直接决定了班级建设的“方向”与“步伐”。通过提升班级核心团队管理水平,一方面,可以增强班级同学对于班级管理乃至班级的认同感,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可以明确班级建设的目标,使得学生个人目标与班级建设目标实现最大可能的协同。因此,班级核心团队管理水平是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的核心,它对班级目标协同度与班级内部凝聚力的提升都有显著影响。

(二)班级目标协同度

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协同性的高低可以用班级目标协同度来衡量,班级目标协同度的高低影响着班级建设的状况。班级目标协同度受到班级文化、学生个人价值观、学生心理状况、学校规章制度乃至社会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对于班级目标协同度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以及表现形式都存在差异。此外,在高校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年级的班级建设由于学生个人目标的差异而使得班级目标协同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影响班级目标协同度的各个因素的组合方式和作用形式都将有所差异。具体而言,低年级的高校大学生更注重大学生活的融入,需要适应独自在外生活的情境以及学习内容变化所产生的不适应。因此,这个阶段班级目标协同度往往受到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一些心理薄弱的大学生往往由于不适应大学环境而导致学业成绩表现不佳、班级活动参与消极等状况。班级目标协同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调适目标体系的过程,在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受到班级内部与外部多重因素影响而表现出多种类型作用方式的过程。因此,班级建设必须关注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同,提升班级目标协同度。班级目标协同度较低的班级缺乏整体“协同作战”的能力,集体活动效率低下,班级发展缺乏内驱力。班级目标协同度的提升是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的关键,它使得班级内部凝聚力能够真正在班级建设发展中发挥正向作用,同时使得班级核心团队可以按照特定的目标体系进行工作,从而做到有章可循。

(三)班级内部凝聚力

班级内部凝聚力是班级建设的“软实力”,凝聚力如同“粘合剂”使得班级同学能够积极配合,共同完成班级集体任务,共同谋划班级发展。班级内部凝聚力与班级目标协同度之间关系密切,班级目标协同度的达成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班级内部凝聚力,而班级凝聚力的增强也可以促进班级目标协同度的实施,二者之间呈现彼此促进的关系。缺乏班级内部凝聚力将导致班级建设缺乏班级成员的认同感,班级建设甚至成为“少数学生干部”的事情。班级内部凝聚力对班级建设的影响是天然的,班级核心团队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学生与班级学生干部之间是否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同学之间关系的稳定与亲密是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协同演进,学生干部团队作用发挥的保障。因此,提升班级内部凝聚力是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的基础。

促进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发挥正向作用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班级建设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班级核心团队建设、目标协同度以及班级凝聚力机制等,它们对班级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何使得班级建设的内部影响因素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共同促进班级建设良性发展是当前高校班级管理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命题。据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核心团队工作机制建设推动班级核心团队工作绩效提升;通过班级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班级目标协同度;通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构建班级凝聚力机制。

(一)创新核心团队组织形式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高校班级核心团队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班级核心团队成员不仅能够针对具体事项迅速做出决策,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作为一个团队,各小组与组长、各组长与核心骨干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将日常班级活动有序开展,班级建设思想得到有效贯彻。面对当前高校班级核心队伍存在的工作封闭、缺乏沟通、素质结构失衡以及责任心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构筑培训宣讲机制、监督考核机制与沟通反馈机制等措施创新核心团队组织形式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1.构建培训宣讲机制

通过构建培训宣讲机制,向班级干部核心团队全面介绍这一建构模式的目的及意义,增强干部的认同感。建立起专项培训和例会制度,不定期组织“班级核心团队”成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定期的例会交流,从而提升班级核心干部的工作能力、明确班级核心团队中各学生干部的职责分工、优化班级学生干部的素质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主题宣讲会向“班级核心团队”介绍这种建构的全新的目的和意义,使各层次人员统一思想,树立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工作指导会,由学生工作干部向“班级核心团队”传授具体操作方法和工作技巧,使各层次人员掌握方法,为“班级核心团队”的运作和实践提供有效的保障。

2.构建监督考核机制

通过构建监督考核机制,使得班级干部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激励与提升班级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班级学生干部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保障班级同学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工作有清晰明确的把握从而更好的推进班级建设有序进行。监督考核机制从本质上来说解决的是“班级核心团队”的动力问题,在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队伍的考核和激励,增强干部队伍的前进动力。

3.构建沟通反馈机制

通过构建沟通反馈机制增强班级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干部与班级以外其他学生组织之间实现信息及时沟通交流,防止班级学生干部工作由于信息失真、信息延迟、信息滞后而影响班级建设。更重要的是,沟通反馈机制的构建可以保障班级建设与学院、学校相关工作与要求之间保持紧密联系,实现“信息环路”,提升工作效能。首先,制定新旧一体、内外结合的工作效果反馈机制,这里的“内”是指“班级核心团队”的内部沟通与反馈,“外”则是指与学生组织和学生工作干部交流对接;其次,丰富沟通反馈方式,而不应是单一的固定化形式化的报告,可开展特色建言献策活动和搭建建言献策平台,鼓励“班级核心团队”成员针对自己的工作领域或其他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创新沟通反馈机制形式,除了常用的例会制度之外,还可以通过调研或者座谈来加强这种工作上的沟通与反馈,也就是说在制度化的层面之外,应该允许多样化的存在。

(二)借助职业生涯规划促进班级目标协同度提升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3]通过班级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得班级学生通过目标陈述与职业期望定位找准目标方向,从而在职业锚中选准位置。因此,班级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班级目标与学生目标的协同度大有裨益。探索班级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对提升班级目标协同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班级职业生涯规划使得个人目标得以阐明,而班级目标的制定将根据个人目标的总体状况以及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综合考察加以确定与调整。就高校班级职业生涯规划而言,需要通过个性化、精细化、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增强班级目标与学生目标的协同性,提升班级目标协同度。

1.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厘清个人目标

通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得班级同学在活动中增进彼此了解,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加清晰、完善的自我认知。经过活动开展,学生撰写个人档案,在撰写过程中对个人的兴趣、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有更加全面的自我认识。班级同学通过班会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个人目标使命陈述活动,在目标使命陈述中互相激励、互相沟通,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与职业期望。由班级班主任或辅导员邀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为班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利用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等各种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制定具有个性化、精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2.动态调整班级目标

班级目标协同度的提高有赖于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高度耦合或协同。班级目标应该以班级学生的个人目标为基础,整合形成班级目标。班级目标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发展目标,尊重班级学生的目标愿景,彰显班级学生的主观发展愿望与能动性。可以通过班级会议、小组讨论等形式拟定班级建设目标,形成班级目标计划书。该目标计划书的撰写、论证以及执行需要充分体现班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班级学生的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的实现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同。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目标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班级目标,形成班级目标动态调整机制。

(三)利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促进班级凝聚力提升

当前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需要通过几点要素获得保障:第一,活动采用封闭团体,即团体建立后不再允许新成员加入;第二,团体规模较适宜。团体大小会影响团体动力学,是影响对抗治疗性重要因素;第三,活动场所较理想。理想场所主要因素是隐秘性,即在团体活动期间不会受到其他外部人员、事务的干扰,确保团体隐私不受侵犯。第四,成员合作意向高。全体成员均自愿参加,并具有相当的团体合作意识,这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成功基础。[4]团体心理辅导之所以能够在班级建设中运用,这与班级的规模适度、班级成员的稳定性、班级成员身心发展阶段的相似性等密切相关,这些都保障了高校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然而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却缺乏独立的人员、机构以及场所,这使得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1.加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技能培训

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团体领导者以较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技能影响团体成员,从而保障整个心理辅导过程的有序开展,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水平。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学校学生管理的直接负责人,他们与学生发生着较为直接与频繁的互动,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心理状况。此外,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具备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力。让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领导者出现在学生面前,更能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效能。

2.找准班级建设的切入点

团体心理辅导需要把握心理辅导的特定时间、场所或渠道,这有利于大大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寻找班级建设的切入点,可从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主题班会的举行、班干队伍建设、宿舍成员亲密感培养、学习障碍学生的心理支持等等。这些切入点其实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机会之窗”,当“机会之窗”打开时,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运用其掌握的团体心理辅导技能介入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此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理解、信任与亲密感,提高班级凝聚力。

3.建立完善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机制

通过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保证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资金、场地、人员等配置健全,并且形成制度激励与制度文化的感召作用,推动高校学生班级落实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建设。尤为重要的是,完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物质保障设施。建立高校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室,用于高校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从而保障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有较为理想的活动场所。该团体心理辅导室接受学校各个班级的预约,班主任、辅导员或者学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可以充当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团体领导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北京:国务院,2004.

【2】尹瑞强,王新华.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协同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30.

【3】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02):17-18.

【4】陈汉红.班级建设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8):189-191.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项

(12JDSZ3017)、高教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年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立项(LX2012Y189)研究成果。

标签:;  ;  ;  

高校班级建设内部影响因素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