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碳纳米线圈具有独特的三维螺旋结构,与碳纳米管相比,具有更加优秀的机械特性以及电磁特性。可以用于场发射装置、电磁波吸收薄膜和纳米弹簧等。目前,人们广泛地研究了碳纳米线圈的制备,对于使用低成本的基板来大量合成碳纳米线圈是研究的一大热点。本论文对使用普通不锈钢片来合成碳纳米线圈,其生长机理以及其的场发射性质进行了研究。1,我们应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法使用滴锡的普通不锈钢片成功地大量合成了碳纳米线圈。实验发现:900℃煅烧处理后的滴锡不锈钢片最有利于碳纳米线圈的生长。通过研究纯不锈钢片和滴加锡液的不锈钢片经700-900℃煅烧处理后的形貌,我们认为在900℃煅烧温度下,形成了具有活性的和适合碳纳米线圈生长的Fe(Ni)-Sn-O催化剂颗粒。通过对滴锡的普通不锈钢片700-900℃煅烧预处理后,合成的碳产物的拉曼光谱可知,合成的碳产物—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线圈的结构缺陷都比较大。2,我们对分散在n型硅基板上的合成的碳纳米线圈进行了场发射性质的研究。实验发现:碳纳米线圈具有较低的开启平均电场强度,仅为1.6V/μm。我们也用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单根直立的和躺倒的碳纳米线圈以及单根躺倒的碳纳米管上的电场分布。模拟计算发现:直立的和躺倒的碳纳米线圈上的电场分布成功地解释了F-N图的“行为”。模拟计算还发现:躺倒的碳纳米线圈上的场增强因子β是躺倒的碳纳米管上的2.26倍大。这是因为碳纳米线圈的三维螺旋结构减小了周围基板对之的屏蔽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碳纳米线圈更容易发射电子,有望应用在X射线源,场发射显示器和其他微纳米装置中。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碳纳米点的合成与表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3)
- [2].基于聚乙烯亚胺碳纳米点的桑色素比率型荧光探针[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07)
- [3].环状碳纳米卷中的持续电流[J]. 重庆大学学报 2020(08)
- [4].氮掺杂碳纳米点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光学 2020(05)
- [5].氮掺杂碳纳米颗粒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1)
- [6].碳纳米点材料的分散行为与机理研究[J].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9(05)
- [7].昆明高新区企业纳太科技成功研发碳纳米纸生产技术[J]. 纸和造纸 2018(03)
- [8].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的碳纳米点及其复合物[J]. 中国光学 2018(03)
- [9].空心碳纳米球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J]. 微纳电子技术 2017(04)
- [10].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游离氯检测中的应用[J]. 分析化学 2017(02)
- [11].氮掺杂碳纳米粒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核黄素[J]. 化学试剂 2017(09)
- [12].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非线性光限幅性能研究[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04)
- [13].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纺织品防伪鉴定[J].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4].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5(23)
- [15].基于碳纳米线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件内部缺陷检测研究[J]. 产业用纺织品 2015(11)
- [16].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承载下嵌入碳纳米线的特性分析[J]. 纺织学报 2016(01)
- [17].嵌入碳纳米线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损伤监测[J]. 纺织学报 2016(04)
- [18].单壁碳纳米角电化学应用[J]. 电化学 2014(06)
- [19].一步合成铁氮掺杂碳纳米粒子及其可见光催化[J]. 无机化学学报 2015(10)
- [20].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静动态拉伸形变的碳纳米纸传感器监测[J]. 固体火箭技术 2015(05)
- [21].基于碳纳米点的荧光开关识别青霉胺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S1)
- [22].空气热循环下基于碳纳米纸传感器的复合材料健康监测[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02)
- [23].湿热环境对碳纳米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J]. 粘接 2020(03)
- [24].基于碳纳米线圈的细胞应激性测试探针[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5].高氮元素含量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 天津科技 2019(01)
- [26].液相脉冲激光辅助制备单壁碳纳米角的研究[J]. 激光技术 2019(02)
- [27].碳纳米线的拉伸应变传感特性[J]. 纺织学报 2018(03)
- [28].碳纳米角的共价功能化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7(15)
- [29].液相准分子激光烧蚀制备碳纳米颗粒及其发光性能[J]. 功能材料 2017(09)
- [30].碳纳米卷电子结构的紧束缚法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